- 19
- Jul
- 2016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Bookilfe整理
『註:關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阿德勒是與榮格、佛洛伊德並列的心理學三大巨頭,他的名字在書於台灣上市後才廣為人知,但其實他早就是心理諮商師們的好朋友。《被討厭的勇氣》也成為日本街頭巷尾人手一本,攻上2014日本年度總冠軍的書籍,足以顯示現代人企圖解決人際關係煩惱的渴求。』
高中生的全國學測公布,有人繼續拚七月直考,有人遞出學校申請,要做什麼樣的決定幾乎是全家總動員。做出來的決定,是孩子的意見,還是父母的心願?
生命「課題的分離」。這就是心理學家阿德勒重要見解,因此導引出自由,也導引出:幸福其實很簡單。所謂「被討厭的勇氣」,當然不是鼓勵你多做被人討厭的事。而是當他人企圖干涉你的自由、你的人生課題時,你有勇氣面對自己的課題,敢被別人討厭。
「課題的分離」是什麼?阿德勒說,我們必須站在「這是誰的課題?」的觀點,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然後:不要干涉。就這麼簡單。他認為人際關係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干涉別人,或是自己遭到干涉所引起的。只要能做到課題的分離,人際關係應該就會產生變化。
誰都知道父母不能幫孩子讀書。但爸媽為孩子找補習班家教班,為孩子提供選填志願的強烈建議,畢業後還要為孩子的就業選擇甚至結婚對象操煩,以成龍成鳳為名,以「為你花了那麼多錢」為名,以「你涉世不深」為名,長達幾十年的介入了「孩子的課題」。這造成什麼後果?
阿德勒提出「世界很簡單」「幸福很簡單」的說法,當然讓許多人瞠目結舌又想頂嘴。因此,《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正是以年輕人與阿德勒學說的哲學家尖銳對話來呈現。其中就回溯到,對話的年輕人恰巧有個非常優異的哥哥,於是他從小就被比較,在功課沒寫完之前,還沒有晚餐吃!
●打破盲點:父母不能代替你讀書,也不能代替你工作
哲學家:在這種高壓強制下被迫讀書的結果,你有沒有變得喜歡讀書呢?
年輕人:很遺憾,我並沒有變得喜歡讀書。我只是為了應付學校及考試而讀書,就像例行公事一樣。
哲學家:我明白了。那就讓我來說明一下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基本立場。舉例來說:當我們眼前有「用功讀書」這樣一個課題時,阿德勒心理學就會從「是誰的課題?」這個觀點切入,進行思考。
孩子要不要用功讀書,或是要不要和朋友出去玩,這原本是「孩子的課題」,而不是父母的課題。
年輕人:您的意思是,這是應該由孩子來做的?
哲學家: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就算父母代替孩子讀書也沒用吧?
年輕人:是啊,話是那麼說沒錯。
哲學家:讀書是孩子的課題。所以當父母命令孩子「好好用功讀書」時,就像帶著滿腳泥巴踩進別人家裡,干涉了別人的課題。這麼一來,就很難避免衝突了吧。因此我們必須站在「這是誰的課題?」的觀點,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
年輕人:切割之後要怎麼做?
哲學家:不涉入他人的課題。就只有這樣。
年輕人:⋯⋯只有這樣嗎?
哲學家:大致上,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只要能做到課題的分離,人際關係應該也會產生劇烈的變化。
●打破盲點:要怎麼分辨這是誰的課題?很簡單。這件事的後果,會由誰來承受?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年輕人:嗯∼我不太懂耶。那到底要怎麼分辨「這是誰的課題」呢?說真的,在我看來,讓孩子用功讀書也可以算是父母的責任啊,因為幾乎很少有孩子是喜歡而且自願用功讀書的,不管怎麼說,父母都是監護人嘛。
哲學家:要區分是誰的課題,方法很簡單。請想一想「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
如果孩子選擇了「不用功讀書」,那麼最後要接受這個決定所導致的結果,例如功課跟不上,無法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等等的,不會是父母,毫無疑問的,就是孩子自己。也就是說,用功讀書是孩子的課題。
世上的父母的確常常說「這是為你著想」這句話。但是很明顯的,父母們是為了自己的目的,也許是為了體面或虛榮心,或是為了滿足支配欲等所採取的行動。也就是說,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正因為孩子察覺到這種欺瞞行為,才會有反彈的舉動。
●打破盲點:不干涉他人的課題,並非放任不管,而是表示守護與支持
很重要的是,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鼓勵放任不管。而是清楚知道孩子在做些什麼,在身旁守護他。在孩子沒有提出請求的情況下,不要一一插嘴干涉。在台灣的光之工作者、親職教育家王理書,也提出身為母親的「標準」:只要提供「無論如何我都接納,無論如何我都展現愛來支持你」的堅定守護。
因此,即使是長大成人之間,好友們提供建議,但是要怎麼下決定、要不要改變思想型態,都是他自己的事;你自然也不能「期待」他人要對你的「善意」有所回應。
阿德勒提醒,如果你的人生正面臨著苦惱,這樣的苦惱必然是來自於人際關係。介入他人的課題,還有背負他人的課題,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沉重又辛苦。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牠喝水。」無視當事人的意願,強迫他「改變」,只會在事後引起更強烈的反彈。
同理,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也是那個人的課題,你再怎麼難過,也是無法干預或影響的。
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你不用為旁人多操心,也不用給自己找藉口尋求認同。你必須清楚知道「從這裡開始,就不是我的課題了」,然後把他人的課題切割、捨棄。這就是讓人生卸下重擔、變得單純的第一步。
這也是為什麼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被許多讀者視為新年新希望的踏腳石。課題的分離與干涉,時時都在發生,從高中生選填志願、應屆生很快就要畢業找工作,身為父母和孩子的都不妨都思考一下。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