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7
  • Apr
  • 2016

政論不會變成外星人節目,要感謝的是...

作者 呂佳穎

2016/04/27 10:53

「我爸等一下要看電視...」

「看什麼?」

 

「台灣的政論節目」

「蛤?!」

「就用Smart Tv連Youtube看啊!」、「每天看喔...」

前幾天下午到朋友家作客,沒過多久,她就說我們待會兒換去書房聊,因為等等她父親要看台灣的政論節目。

朋友的父親,來美快20年,來美國多久,他就看了多久的政論節目,從早期的裝小耳朵,到現在直接上網看,政論節目就是他關心、了解故鄉政情和社會脈動的媒介。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呂佳穎

老人家政治立場雖然偏綠,但絕不是深綠的那種,我會這麼覺得,是因為他說「怎麼還在罵國民黨」?「我們選贏了,就要自己收拾啊,不管這攤子有多爛、有多糟...」。電視上播出的政論節目正在討論「柯文哲說遠雄背後有馬英九撐腰」的議題。

「我無卡意啥咪都牽拖罵阿扁,也無卡意一直罵馬ㄟ,馬ㄟ不好,大家攏知啊啦,事情要自己解決啦...」這樣說理論情的人,很多嗎?恐怕不多!

上到藍綠的從政人士,下到各自的支持者,都忘了指責別人前,有四根手指頭指著自己的道理。

 

爬梳事件的歷史緣由當然很重要,因為這是要找出之所以會變成這樣的原因,進而理出讓事情較為妥善的解決法子,而不是最後只剩下「你看都是他(她)害的啦!」,這種千錯萬錯都是別人錯的說法出現而已。不然就真的很讓人三條線,不得不問「啊,然後呢...」。

當政治人物和他的支持者,難免陷入這種不理性的情境時,媒體又如何了呢?有沒有為了收視率,選擇一邊倒,只要顧住基本盤就好?對於敏感話題或是政策都只有表態,甚至是在傷口上灑鹽,卻一點也沒有引領正反討論,當自顧自地吃重鹹,只是加深社會的裂痕罷了。

最近幾年的政論節目,大都在罵馬英九。捫心自問,我自己做過的政論節目,不免俗的也很常罵他,這是社會氛圍,當然也是馬自己不爭氣,但是馬英九的時代即將在520結束,還要繼續罵他嗎?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TVBS資料畫面

有朋友曾經說如果台灣社會喜歡獵巫, 那麼政論節目就是喜歡「獵馬」,把馬英九當成獵巫的對象,這話是對,也不對。對的是,有時真的罵得太過、太牽強;不對的是,他擁有權力,他的價值和所做所為,都該受到檢視,但是這中間有無平衡點呢?

蔡英文的時代即將來臨,她會成為政論節目的下個獵巫對象嗎?還是很多政論節目會轉型,也開始風花雪月,或是講講外星人的故事?

終究檯面上不少政論節目,當初都是靠罵馬起家的,那麼之後還要罵馬嗎?還是換人罵,那麼已經養成的既有收視群能否接受?

和幾個做節目的朋友聊聊,一位說現在講國民黨是票房毒藥,前陣子真的沒有議題時,有試著換去講過社會新聞(非隨機殺人事件),就是講故事,但是收視不好。

另一位說以前天天錄影,現在可以預錄一天,還是講政治,但是比較軟,比較沒有時效性,比如說來個失言官員的大集錦。

總結他們的話,那就是最近較偏藍的政論節目,收視竄起;偏綠的政論節目,收視下滑。

 

「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最後乾脆繳械,護盤護到底,這是偏藍的政論節目,在馬執政這8年的處境;偏綠的政論節目,往後會陷入這種境地嗎?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TVBS資料畫面

朋友說有的節目的確會如此,但是有的節目,就會看蔡英文的表現了,因為所屬電視台,沒綠的那麼徹底,還說前陣子真的認真考慮過轉型的問題,但是最近不用了,理由竟然是因為林全的準內閣出了太多的自走砲,乾脆「該罵就罵,管你藍還綠」,因為對就對,不對就不對,反正錯了就該罵。

我跟朋友說該謝謝那幾個自走砲,讓政論節目不用轉型嗎?朋友哈哈大笑。

媒體本來就該是永遠的反對黨,有著社會責任;從政的人,要記得自己是怎麼贏的,對手又是怎麼輸的,很多事件都還歷歷在目,更要莫忘初衷。

奉勸執政的人,進步和溝通(美豬、都更...),本就該同步進行,只想著進步,卻不溝通,甚至粗暴地執行人民賦予的權力,倒霉的永遠會是投票給你的人民,然後換你很難看的下台。

當政論節目還是政論節目,不管這節目當初罵馬有多用力,不用等到520,就可能會把矛頭對準蔡英文和林全團隊。這在前提下,即將執政的人怎能不警醒,千萬別靠勢說支持者不會愛看我被罵啦!

當然,不能說沒有這樣的支持者,但是這算是基本盤,基本盤撐不起你的滿意度的,我那朋友父親支持綠,支持了一輩子,也心疼陳水扁的近來遭遇,但是他也不喜歡什麼事都罵馬英九,人心思變啊,擁有權力的人,永遠要記得這件事!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呂佳穎

我想念我的麥克風。拿著它做訪問、趕稿、做帶,何其有趣,何其豐富!如今,陪著孩子丈夫來到美國,和家鄉保持距離,觀察時手上的麥克風變成了鍋鏟,卻發現對台灣更熱愛也更期待。老手記者,新手煮婦,諸公敬請指教!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