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Oct
  • 2018

「咖啡標籤」 讓風味一讀就懂

作者 方言文化

2018/10/22 14:15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每當前往烘豆坊或咖啡店舖購買咖啡豆時,消費者往往會藉由瀏覽包裝袋上的咖啡資訊,來找到自己想要的咖啡。

 

 

倘若包裝袋上的標籤或品嚐紀錄過於複雜冗長,不僅會使人難以找出資訊重點,也判斷不出風味;看在對杯測用語不熟悉的普羅大眾眼裡,更是一頭霧水。

 

 

因此,為了呈現烘豆師的意圖,同時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建議要先找出每款咖啡豆最具特色的風味,並且使用人人都能理解的明確詞彙來撰寫品嚐紀錄

 

撰寫咖啡標籤時,可考慮以品嚐紀錄為基礎,結合杯測時感受到的風味強度,運用一般消費者所熟知的事物,著重於「酸味、甜味、苦味」的描述,下方一一列舉——

 

 

 

酸味:有機酸反應生成的低分子化合物,會使人在飲用咖啡時感受到酸味。但在咖啡標籤上並不會單純記錄「有酸味」,正如「蘋果」、「柑橘」、「葡萄柚」的酸味皆有所差異,撰寫咖啡標籤時通常也會思考該咖啡的酸味與哪一種水果具有相似調性,並寫上該水果的名字

 

 

甜味:甜味是烘焙過程中,包覆在生豆中的醣成分受熱反應而產生的。咖啡標籤中,「焦糖」是指帶有苦味的甜味;「黑糖」(Brown Sugar)是比焦糖清爽一些的甜味;「香草」常用來描述帶有花香的甜味,至於甜中帶香者則用「麵包香氣」(Toast)來表現。

 

 

苦味:同時能感受香氣和苦澀時,一般多用「黑巧克力」或「杏仁」來表現—不小心連同杏仁皮一起吃進嘴裡時,不是會有苦苦的味道嗎?如此解釋應該有助於理解。苦澀味中帶有些許酸味,則可能會用「花生」來表現。

 

 

 

 

>>本文出自《咖啡杯測的科學:從生豆購買、烘焙調校,到萃取曲線,追求頂極咖啡必學的品味技術》一書

博客來:http://t.cn/E7DWvfC

 

 

延伸閱讀

談判時要欲擒故縱 不輕易暴露妳的需求感....

雖然夫妻床頭吵床尾和 但解決也需要談判

死纏爛打要有技巧 「這樣做」 能軟化他人堅持

更新時間:2018/10/22 14:1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方言文化

  • 用心蒐羅全球的創作價值內容,勉力扮演讀者眺望寰宇文明的窗口和探查在地智慧的蹊徑。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