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Apr
  • 2018

「就算我只能當個小螺絲釘,也要為我認同的機器努力」──轉換跑道的勇氣

作者 換日線

2018/04/22 08:00
圖片來源/換日線

(作者/《換日線》Dr.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大學畢業於UCLA分子生物系,研究所畢業於NYU牙醫系,曾走跳於紐約和洛杉磯,目前在舊金山執業的小牙醫師。熱愛牙醫的工作,尤其傾聽病患訴說千奇百怪的真實故事。同時熱愛到處旅行,因而愛上寫作,成為兼職旅遊作家。 )

 

 

「唯一能夠做好工作的辦法,就是熱愛你的工作。如果你尚未找到令你熱愛的工作,請繼續尋找,不要妥協。」──賈伯斯

 

認識N的時候,我們都是紐約的牙科住院醫師。當時由於牙科部門很小,只有6名牙醫,因此我們6人很快的打成一片,整天聊著在醫院實習的酸甜苦辣,對抗媽寶老闆的各種爛事。

 

6人當中,有結婚有單身,有打算開業,也有打算兼職的牙醫。有猶太教的虔誠信徒,也有無神論者。我們甚麼都聊,從家庭、未來、牙醫、甚至是下班完要去哪約會,都變成我們吃飯時閒聊的話題。

 

「牙醫藝術家」的故事

 

而6人裡面,大概屬N最特別。

 

N白天是名牙醫,晚上則變身成為一名藝術家。他隨手畫兩筆草稿,便讓我以為是從美術館偷來臨摹的大作。除了畫畫,還自製雕像,平常下班後就是作畫、喝酒、約會、泡妞的無限循環生活。

 

 

當我們同事還在擔心如何還學貸,無不想盡辦法可以早早開業時,明明欠一屁股學貸的N卻表現得悠閒自在,從沒為此擔心過,反倒比較在意他能不能夠買到限量的繪畫材料,活脫脫的就是一名波西米亞人。

 

不幸的是,N痛恨牙醫這行業,每一個步驟他都討厭。

 

或許是藝術家性格吹毛求疵,總覺得那個補牙的細節不夠好,那個根管治療可以再更完美,一個病人看下來,半小時的時段他能拖到兩個小時。N在牙醫學院的時候,曾經數度想要放棄,後來都被苦口婆心的教授說服而留下。

 

「我知道你是藝術家,我知道藝術是你的最愛,但你總要錢來買些蠟筆吧?」

 

這個「蠟筆說」在N告訴我的時候,我噗哧一聲笑了出來。的確,老梗的「麵包及理想擇一」的劇情,在無數電影中上演,包括最近火紅的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讓住過洛城多年的我看了也非常有感。

 

 

能不能搞定下一餐,可不是說多愛藝術就能讓天上掉個麵包下來的。

 

牙醫學院實習結束後5年,我們沒聯絡,我只知道,N放下穩定的牙醫收入和薪水,去念牙科裡面的TMJ專科,那專科不用鑽牙和補牙,而是專治病人某部分牙骨關節導致頭痛的問題。

 

一直到上禮拜,我有關於TMJ的問題想請教N,才重新搭上線。我問N,是否還有再繼續創作?是否找到他的蠟筆?

 

他告訴我他偶爾還是會畫畫,但現在他找到他的新方向、新的熱情,他愛上TMJ專科,有事沒事就去和教授討論、聽課、念沒有人會考的教科書。甚至還跑去參加腦神經醫師的研習會,想藉此了解更多有關頭痛的治療。

 

這股幹勁一點都不像5年前我所認識那個慵懶灑脫,一提到牙醫就猛罵髒話的藝術男,反倒像一個眼裡只有專業夢想,別無其他的書呆子。

 

 

「我想進醫學院,我是說真的。」電腦的另一頭,我可以感受到他眼睛裡閃閃發光,異於平常的興奮神情。「我終於找到我的熱情和屬於我的一條路!我沒有一天浪費在鑽牙和補牙上面,而是一再的研究探討TMJ這方面的治療。」

 

紐約布魯克林大橋腳下所拍到的曼哈頓全景。圖/Dr.Phoebe提供

 

新世代工作者,「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曾經,我們被教導著想辦法過一段穩定的人生,做一份穩定的工作,領一份穩定的薪水,找一個穩定的伴侶,二十幾歲時就該成家立業。

 

而最好的職業,不外乎是事少錢多離家近,最好做一輩子,才能夠領取好的退休金、好的福利,爽爽給他退下去。

 

這個穩定生活的思維,其實在美國也非常普遍(不然川普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不會引起這麼多的共鳴)。

 

但現在的職場模式慢慢轉變,與其一大鍋湯喝到底,現在的人更享受「港式點心式」的職場經歷,夢想不再是大把的銀子攅在懷裡等著爽退,而是再忙再累,也能為自己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打拼。

 

根據蓋洛普公司的調查(註一),60%的Y世代員工都會考慮轉換新的工作。轉換跑道純屬常態,一年換好幾份工也不稀奇,最重要的是,在一次又一次不同的工作型態之中,沉澱與思考,清楚自己要甚麼。

 

根據《時代雜誌》金錢專欄的報導,這些Y世代員工,工作中最吸引他們的一大要點不是錢,反倒是「個人的價值觀」。

 

也難怪在他們的眼裡,公司首選是谷歌、迪士尼、蘋果等公司、以及St. Jude醫院(一家在美國專門研究癌症的醫院),但連CIA、FBI也紛紛上榜。

 

這些公司吸引人才的亮點除了薪水之外,也包括極好的休假時間(許多矽谷的公司甚至無限制休假天數),「慈善事業」(如谷歌和臉書都強調自己是「為了建立更美好的世界」,創辦人同時均熱衷於公益)。

 

甚至是能夠讓你覺得你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是在改變社會的,也是一大誘因。(如CIA和FBI。至於這改變是好是壞我想見仁見智,這裡就不做評論。)(註二)

 

而我認為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不用任何人教導我們,我們都會渴望能夠過一個有意義或有影響力的生活,就算我們只有能力做小螺絲釘,也一定要為一台我們可以認同的機器努力。

 

我們在二十歲的時候花時間摸索,看似在閒晃,實則在過程中邊探索,慢慢找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

 

三十歲的我們,或許並沒有事少錢多離家近的爽差,卻找到我們面對未來人生的定位,即便沒有,也清楚知道哪些事情不適合我們,該遠離那些人,逃離哪類型態的產業。

 

不是「草莓」,是勇敢地探索自己的熱情

 

拉回到我的牙醫職業。美國的牙醫制度屬於學後制。大學4年隨你念,你可以念音樂、美術、政治、經濟,只要你有修該修的本科學分(包括隸屬於申請醫科所需要的生物、化學、物理等等),通通都可以申請。

 

但我的同學們,大部分都不是大學畢業直接殺去牙醫系,反倒是在外摸索幾年,在不同行業裏上過班,慢慢找出自己的興趣和價值,甚至有人等到四十歲,準備好了才來申請念書。

 

而在求學的過程中,也有人在第一年就輟學,但態度從來就不是「我念不下去所以我羞愧地跑掉」,反倒是大方的說:「我嘗試了,但這真的不是我要的人生,所以我放手,」這樣勇猛果斷的態度。

 

有些人或許會認定這些人「草莓」,但我反而覺得,他們有勇氣向一個被包裝成為穩定多金的行業說不,然後重新出發,找尋最合適自己的路徑,是需要極大的睿智和決心,更不要說務實的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NYU)依然會「酌收」那一年貴鬆鬆的學費,也是一併付出的代價啊!

 

人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有如千里馬與伯樂的典故是個美好的境界,然而有些人可能沒有那麼幸運,需要歷經迂迴輾轉的過程。但是不要沮喪灰心,不放棄追逐尋求,終會找到理想的工作。

 

職場如情場,告別不對的,才能夠遇到更好的。我們所需要的是揮別過去的勇氣,同時秉持尋求未來的執著,那個適合你的職場就會在燈火闌珊處向你招手。

 

註一:〈Millennials: The Job-Hopping Generation〉
註二:〈The New Dream Jobs〉

 

《關聯閱讀》

選擇多不見得快樂:一種專注的職涯思考

 

新加坡的世界人才告訴我:永遠不能選擇安逸、抗拒改變,否則淘汰是如此無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個城市的15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