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20樓小滿警花朱海君小滿生肖雷雨清水路節氣艾維尼颱風路徑忘年戀
  • 搜尋:

    發生率 結果共541筆

  • 戶外口罩令鬆綁不等於疫情結束 莊人祥曝國內新冠死亡率

    新冠疫情逐漸趨緩,11月不少防疫規定都陸續鬆綁,甚至口罩規定11月也有望放寬,不過台大醫院感染科醫生李秉穎今(10)日表示,口罩鬆綁不表示疫情結束,新冠疫情若要結束,重症發生率要低於流感之下。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流感致死率是萬分之十之內,新冠大約是萬分之17。
    2022/11/10 14:26
  • 吃太燙恐罹口腔癌?兼具「3惡習」發病率狂飆123倍

    臺灣是口腔癌發生率很高的國家之一,男性發病率更是女性的10倍!牙醫師表示,同時兼具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人,發病率是一般人的123倍,此外,過度曝曬、喜歡吃太燙或太辣的食物也是致癌原因。
    2022/11/07 10:19
  • 流感疫苗能防中風! 刺胳針:發生率降2成3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中,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提到,流感疫苗除了防流感,還能有效減低中風發生率2成3,醫師表示是因為流感可能併發腦心血管疾病,所以降低流感感染率,自然能減少心血管中風機率。另外國外《自然》期刊研究也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對新冠重症防護同樣能達9成。
    2022/11/06 14:28
  • 顯影劑恐增失智風險! 發生率未使用者2.09倍

    顯影劑是不少放射檢查項目,重要的工具之後,但台中榮總經過長時間研究比對發現,使用顯影劑造成的失智症發生率,比從未使用的民眾高了2.09倍,而血管性失智的風險,更是高到4.66倍,但民眾也不用過度恐慌,除了減少非必要的使用之外,避免脫水狀態使用都能減少顯影劑造成的損害。
    2022/11/01 20:18
  • 口腔癌發生率世界第一!醫示警6NG行為 曬太陽也不行

    口腔癌在台灣發生率高,牙醫師劉馥萱指出,台灣每10萬人裡就有32.46人會罹患口腔癌,男性發病率更是女性10倍,並列出6項容易引發口腔癌的行為,呼籲大家要多加留意小心。
    2022/10/27 22:33
  • 防2次事故!新車標配「反光背心」明年上路

    未來新車沒配備反光背心,無法領牌!交通部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明年七月開始,新車必須配備2件符合認證的反光背心,否則無法領牌照,希望能降低二次事故發生率、釀成死傷,駕駛發生事故,要先穿上反光背心才能下車、避免遭到追撞!
    2022/10/27 13:31
  • 大胸部更容易得乳癌?醫破解5大迷思 8危險族群更須留意

    「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可發現,乳癌死亡人數高居女性主要死亡癌症第三、四位,且標準化死亡率還有逐年成長趨勢。由此可見婦女朋友對乳癌篩檢仍不夠主動積極!
    2022/10/25 22:02
  • 三大高危險族群注意!出現「這症狀」當心「腸癌」找上門!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由於腸癌大多由大腸息肉演化而來,因此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非常重要,發現大腸息肉馬上切除,防止未來癌化的可能性,因此大腸鏡檢查十分重要,對於許多民眾來說低渣飲食,完整瀉劑與補充水分,都要做到確實,醫師檢查時才能夠更清楚看到腸鏡狀態,確保健康!
    2022/10/07 23:02
  • 咬不動、吞不下!長者「老嚥」8大警訊 惡性循環增失能風險

    如家中的長輩在吃東西時,經常出現咬不動、吞不下的情況,要格外注意!董氏基金會表示,吞嚥能力如同身體的其他功能一般,隨著年齡增長退化,即便是健康長者,也會出現吞嚥功能障礙,這種現象在日文稱作「老嚥」,如長期出現吞嚥困難,可能進一步讓長者不願進食,營養不均,體弱肌少,也會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發生率,加速失能、臥床,形成惡性循環。
    2022/09/28 17:32
  • 不再只靠醫師肉眼!大腸鏡AI偵測1秒照30張 揪瘜肉阻惡癌

    國內一年有近1萬7000人確診大腸癌,目前已知大腸鏡檢查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發生率,但須倚靠醫師進行大腸鏡時偵測腺瘤的能力;台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和廠商雲象科技合作研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出瘜肉,一般肉眼不易觀察到的瘜肉也能被AI捕獲,準確度高達95%,協助醫師偵測,此系統也獲得衛福部TFDA醫材許可,正在研議導入醫學中心健檢中心,檢驗費用仍在試算研議。
    2022/09/27 11:36
  • 疼痛、痠麻竟是罕病!嚴重恐終身癱瘓 研究:國人拖5年才確診

    「脊髓空洞症」是極為罕見的疾病,患者會大小便失禁、肢體無力,嚴重者則終生癱瘓,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2到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研究團隊今(23)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國內患者從出現症狀到確診的過程,得花費長達5年以上,與國外平均約210天相差極大,導致患者得長期忍受疼痛,造成極大身心負擔。
    2022/09/26 16:21
  • 長時間「久坐」又不做「這件事」...醫師:死亡風險高...勿輕忽

    現在不少人因為工作壓力大,坐在辦公室上班,可能一坐就是2~3小時起跳,忽略要站起來動一動,事實上久坐這個行為對健康風險問題,這幾年來越來越受關注,關鍵在於,由於長時間不間斷的久坐,身體中的葡萄糖及胰島素控制受到不良影響,抑制身體新陳代謝能力,因此久坐而不運動,會增加疾病發生率。
    2022/09/23 23:12
  • 西半部3條斷層「強震發生率」最高50%!東半部一區達88%

    921地震23年了,偏偏今年921之前有2起規模6以上的強震,到現在餘震持續不斷,今天從半夜到上午來看,已經發生7起餘震!當中最大芮氏規模4.7,台東、高雄都有感,專家們提醒,未來2大區域必須特別注意,一個是西半部的嘉南平原,另個花蓮市的米崙斷層,50年內有88%的機率大地震。
    2022/09/21 11:56
  • 大腸癌檢查容易被忽略? 醫點名「5類人」及早照胃鏡

    身體檢查,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然而有一項非常關鍵的檢查,長期為人所忽略、普及率過低——它就是大腸鏡檢查。近日,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在臉書上分享了大腸鏡檢查的重要性,由於近年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攀升,國民健康局建議腸胃相關科別的醫師多多提醒病人進行大腸鏡檢查。
    2022/09/17 23:55
  • 家長注意!9月底兒童MIS-C高峰恐現 揭重點病徵

    家長不可不慎!國內截至目前兒童MIS-C重症累計132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BA.5疫情從8月下旬開始至今已快一個月,MIS-C多是在兒童染疫康復後平均6周後出現,目前推估疫情高峰已經快到,因此,9月底到10月中可能就是兒童MIS-C的高峰期,呼籲家長,儘早帶孩子接種疫苗,也可防範MIS-C發生率達9成。
    2022/09/16 15:29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天下雜誌》攜手 分析國人癌症問題

    隨著癌症日益年輕化,台灣人癌症時鐘越走越快,平均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今(7)日出刊的天下雜誌封面,警示癌症海嘯即將來臨,台灣人一生罹癌機率,男性達三分之一、女性達四分之一,而根據研究指出,台灣癌症的防治成效和日韓相比來的低。今(7)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天下雜誌資深撰述彭子珊,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說明,「台灣的癌症如果跟OECD會員國做比較,扣掉各國人口老化的速度,會發現發生率標準化約在36個國家裡,排名第25,但是死亡率標準化則排名在第13,基本上台灣的成效結果都高於日本、韓國。」
    2022/09/07 16:14
  • 腹部「這部位」又紅又癢....罹患「這疾病」....痛不欲生!

    很多人聽過帶狀疱疹!其實所有人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機會,會出現帶狀疱疹,其中有一部分人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醫師提醒,帶狀疱疹容易在免疫功能低下時發作,年輕人更不能大意,平日必須攝取均衡營養,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降低帶狀疱疹發生率。
    2022/09/06 23:01
  • 兩難!「打第4劑」或「等次世代疫苗」? 台大醫給建議

    國內BA.5疫情開始,昨(5)日專家會議建議次世代雙價疫苗將優先給「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但這群人同樣也是第4劑疫苗的接種對象,次世代疫苗預計最快9月底到貨約200萬劑,到底該先打第4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專家向《TVBS》新聞網表示,第4劑疫苗仍是以對抗武漢株為主,對抗Omicron的效力不彰,但仍能防範重症發生率;而次世代疫苗是針對Omicron,防範BA.5還是有效,建議「年長比較大、抵抗力差者」的重症高風險族群先打第四劑,如是健康的長者可自行評估。
    2022/09/06 11:46
  • 單日確診恐破4萬例? 指揮中心估「這2天」發生率高

    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單日確診數恐破4萬例,預估6至7日發生率高,本週累計病例數將增至單週24萬7000多例,將比上一週整週增加約3萬例。
    2022/09/04 17:50
  • 日增47人罹大腸癌! 掌握飲食「2多2少」原則降風險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長達十多年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2019年1萬7302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天新增47例,國人每13人中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好發於年齡50歲以上的族群。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因此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22/09/02 14:08
  • 27歲男「長期嘴破」竟罹癌 他一問...秒揪出致病關鍵

    「口腔癌」列居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第4名,研究發現導致口腔內細胞出現病變大多和吃檳榔、吸菸等日常生活有關,罹患口腔癌的年齡也逐年下修。就連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透露,曾遇過一名27歲患者,年紀輕輕罹患口腔癌,致病原因就是太早接觸到致癌物質。
    2022/09/01 09:44
  • 深化全民拒酒駕意識 交通部幽默宣導

    根據交通部道安會統計資料,近年酒駕肇事致死人數已明顯逐年下降,今年度1-5月酒駕死傷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600 人,降低12.9%,酒駕新制也於今年 3 月 31日正式上路,包含吊扣牌照2年、致人重傷或死亡更一律沒入車輛,此外,酒駕累犯認定年限也從5年延長為10年,更將公布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同車乘客的連坐罰鍰也提高至1萬5,000元,希望能徹底降低酒駕發生率,讓所有用路人都能夠開心出門、安心回家。
    2022/08/31 14:03
  • 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 醫揭「8種常見癌症」早期警訊

    癌症是全球死亡率的主因,每年全球罹患癌症死亡的人數,遠比愛滋病、瘧疾和肺結核總人數還要多。在台灣,癌症更是連續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其發生率和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每年新增病例高達7萬多人,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癌症,儼然是威脅國人健康最大的敵人。
    2022/08/29 18:22
  • 陳建仁「罹肺腺癌」!爆2結節開刀 1招抗癌熬過7年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發生率也快速增加,竄升成為台灣的「新國病」。肺癌早期沒有症狀,不容易察覺,以往國際醫學界普遍認為,吸菸是肺癌的主要原因,但近年發現,不吸菸肺癌人數遠超於吸菸者,包括媒體人陳文茜、北市聯醫小兒科主任陳佩琪都曾罹患肺腺癌。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今天(8/26)發表新書《肺癌的治療與預防》,前副總統陳建仁、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都到場祝賀,也疾呼早期偵測肺癌的重要性。
    2022/08/27 16:12
  • 大腸癌發生率高 定期篩檢、正常作息助預防

    多年來,大腸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而大腸瘜肉,普遍被認為是大腸癌前兆,醫師建議,除了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及飲食,也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另外也可以補充好菌,幫助維持腸胃菌相平衡。
    2022/08/26 22:2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