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大腸癌檢查容易被忽略? 醫點名「5類人」及早照胃鏡

責任編輯 汪奕嘉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9/17 23:55
最後更新時間:2022/09/17 23:55
大腸癌為國人最常罹患的疾病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大腸癌為國人最常罹患的疾病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身體檢查,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然而有一項非常關鍵的檢查,長期為人所忽略、普及率過低——它就是大腸鏡檢查。近日,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在臉書上分享了大腸鏡檢查的重要性,由於近年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攀升,國民健康局建議腸胃相關科別的醫師多多提醒病人進行大腸鏡檢查。

你是否閃過「擔心大腸癌」的念頭?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建議,50歲以上的病人應考慮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鍾雲霓表示,如果年齡在45歲上下,只要腦袋曾閃過「擔心大腸癌」的念頭,就可以好好安排個時間來檢查了。家族裡若曾有罹患大腸癌的病史,則需要在患者發病年齡「-10」的年齡進行檢查,例如祖父51歲患大腸癌,請在41歲開始檢查。

有家族史患者需注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另外,以下大腸癌高風險族群也需提早檢查:
  1. 家族病史於60歲以前罹患大腸癌者
  2. 有慢性發炎性腸炎患者,如潰瘍性大腸炎
  3. 肥胖、缺乏運動
  4. 飲食多加工品及燒烤炸辣高脂肪紅肉者、抽菸
  5. 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

至於需要多早進行檢查,鍾雲霓表示說法不一,國民健康局建議在50歲,有的研究說45歲,不過40歲就開始檢查也不為過。

 
大腸鏡幾年做一次?

3到5年可照一次胃鏡。(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大腸黏膜長瘜肉,是需要6-8年的時間,而瘜肉變壞則需要2-3年。鍾雲霓指出,只要進行過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檢查結果正常的情況下可3-5年再檢查一次;若好幾次檢查後結果都正常,可拉長年限至5-8年檢查一次,定期檢查都能免除可能有大腸瘜肉或癌變的疑慮和風險。

痔瘡和瘜肉是一樣的嗎?

有網友請教鍾雲霓,在初次大腸鏡檢查後發現長了痔瘡,該怎麼辦呢?鍾雲霓表示,若痔瘡並不會困擾生活,甚至自己都沒發現其存在,那就采用四字訣——不要管它,因為痔瘡不是瘜肉,痔瘡是不會變成癌癥的。

許多人分不清楚,痔瘡和瘜肉是一樣的嗎?答案是,兩者是不同的,痔瘡是肛門血管和軟組織老化形成的團球;瘜肉則是腸道黏膜受刺激、慢性發炎增生的團球。所以,痔瘡是痔瘡,瘜肉是瘜肉,兩者不一樣,若檢查發現肛門口的團球是痔瘡,只要明確知道「痔瘡不是瘜肉,痔瘡不會變癌癥」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
保存不當很「藥」命! 看診完藥品不該放冰箱? 國健署:謹記「3不原則」
他被魚鉤刺傷「差點截肢」! 夏天親水當心「海洋弧菌」感染 醫:嚴重恐「局部壞死」
本文由《每日健康》授權提供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的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癌」警訊不可不知

LIFE生活網

#大腸癌#胃鏡#家族史#慢性病#糖尿病#抽菸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819

0.1158

0.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