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性侵BMW大師兄直腸癌瓦斯火槍郭智輝終身健康險資深女星身亡摩鐵網紅病逝
  • 搜尋:

    隱憂 結果共1,201筆

  • 巨颱生成國內旱象有解?專家曝「隱憂」:恐怕更糟

    許多人期盼位於菲律賓附近的熱帶擾動能形成颱風,帶來降雨紓解旱象,對此,氣象專家彭啟明表示,其有機會發展成颱,不過只會延長附近的東北風,恐導致「春雨鋒面不來,午後雷雨也長不出來」,無利國內水情。
    2021/04/12 08:09
  • 台鐵企業工會提案「傾斜式列車」西移! PP自強號載東部客

    台鐵改革呼聲高,台鐵企業工會就拋出,把太魯閣和普悠瑪改到西部幹線,改PP自強號列車運載,改善東部地區一直以來運量不足的隱憂,只是當初就是為了縮短到東部的時間,台鐵10年前才砸近500億元,購買傾斜式列車,這回要移走,對花東居民來說,恐怕心理不平衡。企業工會表示,預計年底會投入新型城際列車,在這之前,其實自強號只慢20分鐘,一趟最多卻能載到1000人。
    2021/04/10 13:25
  • 共機大規模編隊擾台國軍飛官訓練出現「致命問題」 未來恐「有機無人」

    國軍短期內發生兩起F-5E戰機飛安事故,顯然裝備及訓練上都出了問題,空軍也即將採購新型的勇鷹教練機,希望能增進飛航安全。但專家表示,撇除勇鷹研發量產的種種疑慮,我國空軍戰機座艙比一向非常低,飛官不足,恐怕才是台灣空防最大隱憂。
    2021/04/08 23:06
  • 英變種病毒全美50州現蹤!3.8萬人擠爆遊騎兵隊主場

    新冠疫情稍稍控制住的美國,現在又出現新的隱憂,傳染性高的英國變種病毒已在50州現蹤,累計超過1萬5千例;美國新增確診已連續四週攀升,且年輕人比例高,專家擔心變種病毒在歐洲引發的新一波疫情,會在美國上演。現在美國快馬加鞭施打疫苗,每天平均可打超過300萬劑,上週六一天甚至打了400萬劑,目前超過6200萬人完成接種,1億750萬人至少打了一劑。疫情趨緩和疫苗接種,也讓美國人大大鬆懈,復活節連假超過600萬人搭機,職棒德州遊騎兵隊更開放全場近4萬個座位滿座。
    2021/04/06 20:00
  • 國民黨戰台北很樂觀?藍營暗藏兩隱憂 蔣萬安聲量低

    國民黨在2022台北市長選舉,選情普遍被看好,尤其是蔣萬安被認為可以幫藍營搶回執政權,不過其實國民黨有隱憂,以民調來說,國民黨失去了絕對優勢,因此爭取中間選票也成為蔣萬安的挑戰,為了備戰選舉,國民黨官方先進行大改版。
    2021/03/30 20:36
  • 景氣復甦有隱憂! 謝金河示警:下週股市恐走向低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熱錢轉投向股市,台股在今年一月突破1萬6千點,創下歷史新高;不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點出,從二月開始,市場出現幾個面向值得關注,像是公債殖利率上揚,恐怕引來通膨隱憂,其中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來到1.643%,而30年期也達到2.404%,雙雙寫下今年新紀錄,看似將對下一週全球股市帶來壓力。謝金河今(13)日在臉書指出,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大摩),發表2021年經濟10大趨勢,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2021/03/13 18:34
  • 吃甜食心情秒變好? 醫揭「無糖不歡5隱憂」超傷身

    當感到生活壓力大時,有些人會選擇補充糖分來放鬆身心靈,吃完甜食後總會覺得心情變得較好,不過醫師指出,若甜食吃上癮成為「無糖不歡」的人,恐怕會對健康產生「5大隱憂」,提醒平時習慣吃甜食讓自己開心起來或提振精神的「螞蟻人」要多加注意。
    2021/03/08 16:35
  • 大阪6府縣可望月底解禁 東京賞櫻潮成隱憂

    賞櫻季到來,不只台灣,日本東京的河津櫻也盛開,外出賞櫻人潮增加,讓醫師協會感到憂心,因為儘管大阪等6府縣,可望提前在28日解除緊急事態宣言,但東京一都三縣何時能解禁還要研議。
    2021/02/26 13:29
  • 禁令下華為推高階新機 分析:宣示不放棄手機市場

    受限於美國的禁令,晶片供應吃緊,不過華為仍在近日宣布推出搭載麒麟晶片的新款高階智慧手機。陸媒分析,新機供不應求暴露華為產能不足的隱憂,不過華為此舉意在宣示不會退出手機市場。
    2021/02/24 17:15
  • 滿街科技新貴? 科技業職缺五年暴增三成!

    台灣科技實力充沛,不僅半導體業扮演全球供應鏈核心,電子類股市值在大盤佔比高達六成,科技新創也像雨後春筍般不斷萌發,人力銀行資料顯示,相關職缺相比五年前爆增超過三成,但這些人力缺口能不能補上,也將是未來發展隱憂。
    2021/02/19 23:10
  • 憂自助洗衣店成不定時炸彈? 北市創「自助洗衣店安全管理自治條例」

    北市自助洗衣店藏身社區,擔心有公安隱憂,北市首創「自助洗衣店安全管理自治條例」草案,若立法通過,業者須裝「微電腦瓦斯表」及「自動遮斷裝置」等,且每年檢查增為2次,否則最高可處罰鍰、以及停業60天,最快今年上路。
    2021/02/17 23:23
  • 日本鎌倉人山人海 邊走邊吃藏防疫隱憂

    日本東京都與鄰近的神奈川縣等地,目前仍籠罩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但知名觀光勝地鎌倉昨天仍迎來滿滿人潮,觀光客最喜愛的邊走邊吃,讓商店街相關人士憂心感染風險。
    2021/02/07 14:56
  • 破萬人湧入淡水天元宮賞櫻 廟方急喊:不要再來了

    淡水無極天元宮近來櫻花盛開,雖廟方公告「今年不要來賞櫻、齊心防疫」,最近仍湧入賞花人潮,假日人數更破萬,引來防疫破口的隱憂。廟方呼籲「請大家真的不要再來了」。
    2021/02/04 17:10
  • 疫情推動科技業出走潮 邁阿密搶當矽谷2.0

    加州因為高稅率高房價,掀起科技業出走潮。不只是德州奧斯汀想搶當矽谷2.0,佛州的邁阿密也是科技新貴選擇落腳的選項之一。尤其當地市長蘇亞雷斯招商態度積極,加上疫情催生在家辦公,矽谷不再吃香,邁阿密獲得不少新創公司的好評。只是這波投資潮炒熱房價,也讓當地多了新的隱憂。
    2021/01/28 15:00
  • 台灣疫情惡化!預言逾5成機率像日本 楊志良籲:快普篩

    這波部桃院內感染出現破口,一路延燒成社區感染,甚至出現不明感染源確診者,讓社區爆發的隱憂浮上檯面。感染科醫師認為,部桃的案例證明了醫院人力不足,專責醫護無法落實分艙分流,目前全台各縣市都有COVID-19專責醫院,指揮中心應該盤點人力、儘速補齊,並且為因應未來可能的大規模感染,專責醫院如何調配、收治病患,也必須趕快演練,防止破口再發生。
    2021/01/26 22:59
  • 隱憂!部桃百名主管1/9聚餐 院方:案838沒來

    部桃群聚感染引發人心惶惶,沒想到又傳出部桃的中高階主管,多達百人在1月9日去桃園揚昇高爾夫球場聚餐,引發擔憂是否會成為防疫破口,不過,部桃強調當天是每年都會辦的共識營,案838醫師也並沒有參與,參與的主管醫師採檢都沒問題。
    2021/01/25 13:06
  • 部桃「72病患轉出」成隱憂 專家:我們一直不敢講

    為防群聚感染擴大,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啟動衛福部桃園醫院(下簡稱部桃)清空計畫,原訂將220名病人外移到其他醫院的專責隔離病房,但因有人出院,縮減為72人,目前已完成轉出。不過,有專家擔憂接收病人的9家醫院中,有8家屬於區域醫院,包括設置、人力都和醫學中心差別很大。
    2021/01/22 11:34
  • 胡志強憶駐美吃軟釘子 邀約“被沒空” 座位近廁所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就職前夕,紛擾不斷,TVBS全新評論節目《誰來feat.趙少康》,由趙少康主持,邀請名人、大咖一起分析最新時事議題,每週六晚間11點於TVBS 56頻道及《少康戰情室》YouTube頻道播出。首集邀請前外交部長胡志強及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兩人都曾擔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針對美國境內近來的動盪及拜登政府未來的施政方向,提供獨到和精闢的見解。日前川普支持者衝進美國國會,使用暴力手段企圖阻擋議事進行,造成多人傷亡,胡志強認為,拜登就職後,美國境內的氛圍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為美國兩黨對立本來就很嚴重。胡志強另針對美國未來的社會運動,提出三點隱憂,包含(1)抗爭規模面:極端化的政治活動,將變得更激烈;(2)運作面:現今的地上活動,將轉成地下活動持續運作;(3)參與人數:群眾運動變成少數人的抗爭活動,甚至變成都市恐怖主義。
    2021/01/17 14:00
  • 隱憂! 蔡總統大於民進黨、辣台派對黨遲疑

    民進黨儘管執政,但黨內也浮現隱憂,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說,現在是蔡英文大於民進黨,因為英粉們喜歡蔡英文,但提到民進黨卻會遲疑,就連蔡總統出席黨內活動,也有年輕人當面說,年輕人會當辣台派,卻不見得會以民進黨為傲。
    2021/01/16 19:00
  • 安全隱憂升高 拜登就職預演延後一天

    美國政治新聞機構Politico引述2名消息人士披露,原訂17日的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就職典禮預演,因受安全考量影響,延至18日舉行。
    2021/01/15 14:18
  • 拜登就職典禮主題國家團結 難掩暴力再起隱憂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20日舉行就職典禮,就職委員會今天說,典禮主題將是尋求促進國家團結。然而,暴力再起的隱憂已促使美國防部授權提早增派國民兵至華府。
    2021/01/12 12:39
  • 糧食自給率太低成隱憂? 專家:需宣導多用在地農產

    隨著台灣人飲食習慣漸漸西化,糧食仰賴進口比例也漸漸提高,國內近10年的糧食自給率,都只有在百分之三十幾左右,原本訂出2020年要達到40%,不過卻遇上疫情,恐怕難以達標,專家也點出,隨著飲食習慣改變,以及加入WTO後,農產貿易也越來越高,呼籲政府應該要推動政策來提升國內的糧食自給率比例。
    2021/01/05 23:01
  • 防遭檢舉!防疫口罩遮車牌 廢棄物增多

    口罩明明是用來防疫的,但在宜蘭羅東這裡最近卻變成遮車牌的工具!因為附近臨停汽車常遭人檢舉,車主被罰怕了,再加上口罩大小剛剛好,直接掛在車牌上,只是這輕飄飄一片,常常隨風一飄就不見,不僅製造髒亂,更浪費口罩,去年疫情爆發後,大家天天一片口罩,尤其在2到5月份,就生產以及消耗了13億片口罩,這些最後通通變成廢棄物得進到焚化爐,但沒乖乖丟進垃圾桶的,現在也造成生態隱憂。
    2021/01/04 19:47
  • RAV4設計不良致漏水隱憂? 和泰汽車特發聲明闢謠

    近期有中古車商拍攝影片表示,新世代RAV4由於車頂架固定扣設計關係,可能導致RAV4車頂架滲水。為此,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特地於官網FAQ開闢「RAV4車定價滲水Q&A」專欄澄清表示,於車頂打孔搭配固定扣方式為一體式縱軌車頂架常見設計模式,滲水可能因為車頂架固定扣防水墊片劣化造成密封不良,當洗車持續高壓沖水或者豪大雨等可能發生排水不及時,才有可能發生滲水。
    2020/12/30 00:01
  • 直擊! 收檢疫所垃圾僅「戴罩+洗碗手套」隱憂

    疫情升溫,集中檢疫使用率高,裡頭工作人員,面罩和防護衣包緊緊,但我們獨家直擊,北市其中一處的集中檢疫所廢棄物,由裏頭人員走出來丟進桶子,再由外包廠商收取,但他們卻只有戴口罩和手套,而且還不是一次性的乳膠手套,手腕根本沒有完全包覆,對此環保署回應,在戶外收取廢棄物,不用穿防護衣,但手套部分,合約僅寫工作手套,會再加強溝通。
    2020/12/19 12:3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