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金曲歌王魏嘉瑩特助余天澳洲立夏生肖影后學生緩緩社區大樓
  • 搜尋:

    慢性 結果共2,030筆

  • 缺藥延燒! 薛瑞元:堅持品牌迷思「只能等死」

    缺藥問題延燒,藥師公會預估全台有200種以上藥品短缺,恐怕有慢性病患「春節領不到藥」,衛福部長薛瑞元也回應,短缺且無替代藥物的只有9項,都已申請專案進口,但他直說「如果要堅持某些廠牌,那只能等死」再度語出驚人,讓藥師認為「很不恰當」。
    2024/01/22 18:50
  • 通訊診察新制7/1上路 10類人可線上看診、247萬人受惠

    疫情期間,不少民眾都曾經使用視訊看診,不過疫情後,民眾也擔心到醫院就診染疫,尤其高風險族群風險更大,因此衛福部提供通訊診察、視訊看診服務,就是希望解決民眾就醫問題。衛福部今(22)日也發布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今年7/1起,擴大10類人使用,預估受惠民眾可達到247萬人。
    2024/01/22 11:30
  • 歲末聚餐怎麽吃?專家曝「高血脂、糖尿病、痛風」3族群飲食禁忌

    又到了年終聚餐高峰期,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應酬喝酒該怎麼吃,才能防止疾病惡化?像是痛風、高血脂、糖尿病病人,飲食該注意什麼事項?營養師薛曉晶不藏私傳授慢性病患者正確進食技巧。
    2024/01/19 14:28
  • 喝果汁≠吃水果!美研究:比飲料更糟 長期恐致肥胖等慢性病

    根據美國專家對於先前研究所做的最新分析,若是每天喝至少一杯100%純果汁,可能會造成兒童和成人的體重小幅增加。
    2024/01/18 21:19
  • 就是硬不起來!下面出問題影響性福 醫提「10關鍵」改善

    在現代社會,不少男性對於伴侶性慾的變化感到困惑,甚至在性方面提不起勁。對此,泌尿科醫師黃冠鈞在粉專中《黃冠鈞醫師-泌尿科診間日誌》指出,這種狀況被稱為性慾低落,可能由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引起。他解釋說,從荷爾蒙不平衡到慢性疾病,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都可能對男性的性慾產生影響。他強調,為了有效應對性慾低落,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尋求適當的醫療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024/01/18 14:32
  • 流感、新冠雙夾擊!急診醫曝「6重症前兆」 2類人注意

    秋冬病毒大流行,不只流感病患增加,新冠疫情也持續升溫,接連的國慶連假旅遊、聖誕節、跨年等,助長病毒傳播速度,急診醫師對此相當有感,表示看診的患者多出現發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中鏢流感與新冠人數明顯增多,提醒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患者留意出現「6症狀」恐是重症前兆。
    2024/01/17 17:33
  • 鮮肉男星驚傳「不舉」!整隻抬不起來 醫生診斷結果完了

    由張家輝、陳偉霆及梁洛施合演的動作港片《爆裂點》,片中陳偉霆試演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臥底,不擇手段的想要獲得犯罪證據,更有不少動作場面被打到頭破血流,陳偉霆表示拍完《爆裂點》後,才發現自己有受傷,在演出下一部戲時,突然發現自己左手抬不起來,兩手舉高又會痛,以為自己開始老化得了五十肩,沒想到去看醫生,竟被診斷是「慢性脫臼」。
    2024/01/12 15:49
  • 三高無症狀!5旬婦突腦出血癱瘓 「1習慣釀禍」器官全壞光

    「三高」意指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是國人最常見的三種慢性疾病,十大死因中的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等,皆和三高有關,但根據國健署統計,20歲以上的國人將近4至7成不知道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檢查數值異常。有名中年婦人是三高患者,突然腦出血癱瘓住院,低密度脂蛋白(LDL)高達3465mg/dL,令進心臟科13年的醫生也感到非常震驚,細問之下才知道,婦人竟然擅自停藥,全身器官壞光,再晚一步恐怕就天人永隔。
    2024/01/11 11:45
  • 雞排不是冠軍!「10大常見食物超傷腎」 醫:相信你都有在吃

    台灣洗腎率高居全世界第一,全國有將近10萬人需要定期洗腎維繫健康,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人每9個就有1個慢性腎衰竭,為了避開洗腎危機,盤點出「10大常見傷腎食物」,會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地殺害腎臟。
    2024/01/09 09:20
  • 上班族1習慣=慢性自殺!罹癌風險多3成 醫:多運動也無解

    只要飲食清淡、規律運動,就能保持身體健康?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指出,許多人只知道抽菸、喝酒易罹癌,卻忽略了「久坐」這個危險因子。他並提出國外的研究數據,顯示女性日坐逾7小時,乳癌風險增加36%,藉此提醒上班族,每坐一段時間就要起來走動走動,以減少連續久坐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2024/01/08 16:55
  • 「喝咖啡才會醒」恐是病!適量防癌抗老 3替代品幫提神

    每天不喝上一杯咖啡,你就渾身不對勁嗎?咖啡除了提神之外,有可能引起嚴重的負面反應,喝咖啡為什麼會影響身體健康?喝咖啡的好處?想戒掉喝咖啡的習慣,有沒有替代方案?醫師表示,過度依賴咖啡的人,有可能是慢性疲勞。
    2024/01/06 23:12
  • 新冠流行高峰將來襲「舊疫苗保護力=沒打」 疾管署籲:要打XBB

    疾管署今(5)日表示,本週冷氣團來襲,加上新年聚會及選舉等活動頻繁,呼吸道感染疫情預估將持續升溫,尤其國內COVID-19併發症疫情已明顯上升,推估最快1月中下旬可能進入流行高峰,新冠就醫人數單日可能達1.8萬至2萬人,疾管署強烈建議青壯年民眾,不論有無慢性病、過去是否感染過新冠、或打過舊版新冠疫苗,都應接種1劑新版疫苗(莫德納或Novavax XBB疫苗),以免在此波疫情因保護力不足而感染新冠後導致較嚴重病症。
    2024/01/05 14:39
  • 疑午休保暖「睡一起」 2男裝潢工命喪新成屋

    台北市內湖新建案,發生雙屍命案!兩名裝潢工人,頭腳不同邊,陳屍在和式架高的床板下,案件疑點重重,有其他工人懷疑,兩人恐怕是午休躺進去缺氧,對此,法醫高大成表示,是否有其他毒物反應,還要釐清,另外,黏著劑一般是「慢性中毒」,沒見過急性案例。
    2024/01/04 14:49
  • 青少年肥胖狀況令人堪憂!醫師:不忌口下場慘

    不少人都曾經聽過「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但真的要注意肥胖的問題,現在有許多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可能會有非常風險罹患慢性病,據了解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與精緻化,教育部統計處2022年資料顯示,國中生肥胖率占全體17.8%,絕對不可輕忽!
    2024/01/02 23:10
  • 高尿酸、痛風年輕化!營養師曝「飲食4訣竅」 維持才是關鍵

    由於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健康,以及上班族、學生們,幾乎都久坐而缺少運動,導致以前主要出現在長輩身上的慢性疾病,像是高尿酸及痛風等,現今年齡層都逐漸往下。對此營養師倪曼婷就指出,自己並不建議大家,一次大幅的調整飲食跟生活習慣,因為改變的越多、持續就更加困難。
    2023/12/27 16:50
  • 頻尿又夜尿!她一檢查驚「罹第4期」 醫曝4原因恐洗腎

    多久跑一次廁所算正常?排尿次數多相當惱人,既影響生活品質又影響睡眠,容易導致隔天精神不濟,有這情形的人注意了,千萬別以為排尿量多就代表腎功能正常,其實頻尿、夜尿是腎功能受損早期徵兆之一,若未即時就醫找出確切病因,恐導致腎功能惡化。
    2023/12/25 11:55
  • 平安夜急凍!「內外溫差劇變」恐猝死 醫曝3點要留意

    近期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全台各地急速降溫,中央氣象署今(24日)表示,晚間至明(25日)上午台中以北、東北部及金門有局部10度以下氣溫發生,請民眾留意保暖。天冷猝死案例也急速增加,有醫師點出「室內外溫差大」為關鍵因素,更提出三建議給民眾參考。  
    2023/12/24 14:45
  • 亞洲人睡太少!台.日.韓每天不足8小時

    您是否受睡眠問題所擾呢?有健康的睡眠才能有健康的生活,但現代生活步調快速、繁忙,容易影響睡眠時間與品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成員國平均睡眠時間,歐美國家普遍超過8小時;而亞洲國家則大多不滿8小時,其中又以日本最少。為此,日本政府新訂定了安眠指南,提倡「睡眠休養感」,帶動相關商機與服務。
    2023/12/22 20:00
  • 死亡率10%!寒流來襲「心衰竭」恐奪命 出現3症狀快就醫

    今年入冬以來首波寒流發威,全台各地氣溫都明顯下滑,北台灣甚至可能出現6度以下氣溫。對此,醫師高偉峰也特別提醒,若是具有慢性病史的民眾,更是要在天冷之際慎防死亡率高達10%的「心衰竭」發生,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上腹腫脹、腳部水腫、易喘3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2023/12/22 07:34
  • 不只高血糖!低血糖也很可怕 「2狀況」失智風險恐升高

    低血糖常在臨床上被忽略,還會伴隨嚴重的慢性疲勞、偏頭痛、憂鬱、焦慮等問題,通常非糖尿病的低血糖,有2種狀況,且反覆的低血糖恐會讓失智風險升高,但只要沒有特殊疾病影響,通常能透過安排餐次、調整蛋白質和澱粉比例來有效預防。
    2023/12/21 23:48
  • 愛喝酒吃香腸、醃漬酒菜!經常感覺胃脹脹 醫師:恐罹「這疾病」

    2022年癌症十大死亡率,胃癌位居第8位,而胃癌的危險因子為,醃製食品、慢性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肥胖,長期酗酒和抽菸,有胃癌家族史是高風險族群,醫師表示基本上早期的時候,其實不太會有什麼特定的症狀啊,可能就是像消化性潰瘍,有時候會痛痛的,有時候胃會有點脹脹的,胃不舒服的症狀,都要特別注意!
    2023/12/21 23:03
  • 先洗頭藏中風危機?醫警告4類人當心 「水溫」才是關鍵

    入冬首波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有越晚越冷的趨勢,回到家中洗個熱水澡暖暖身子,可說是一大享受。網路流傳如果洗澡先洗頭,可能導致中風,必須要由腳往頭洗。對此,醫師解釋,寒冷的確會造成周邊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不過是整體的血管神經都會受到刺激,屬於全身性的反應,並非只有頭部,腦中風是在有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前提下易發生,與水溫有關,但跟洗澡順序沒有直接關係。
    2023/12/21 10:28
  • 生不出來關鍵因素是「這件事」 醫師:別做NG行為

    近幾年來台灣生育力下降,有人不願意生育的人,也有人想生下一代卻生不出來,關鍵在於許多人生活習慣方面,人手一台手機、手機放在口袋、電腦放在大腿上,這些電器產生的熱能也都會讓生殖器周圍溫度上升,導致造精功能受到影響,另外研究指出會造成精蟲數量變少的原因,肥胖、飲食,慢性病,環境毒素吸菸!
    2023/12/20 22:58
  • 冬天手腳冰冷!醫曝「4大發熱食物」 吃出溫暖體質

    冬天手腳冰冷問題相當普遍, 這是血液循環不良所導致。針對此問題,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醫師在其臉書專頁「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養生 長照 介護食 慢性病」中提供具體的飲食建議,有4大類發熱食物可幫助保暖,吃出溫暖體質。
    2023/12/20 11:32
  • 肺炎鏈球菌來勢洶洶 專家曝「3類高危險群」研議公費接種

    秋冬來襲,許多病菌一次爆發。除了新冠疫情國內上週新增258例本土確定病例外,「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也來勢洶洶。今(112年)本土與境外移入的肺炎鏈球菌個案累計265例,案例為三年新高。而今年九月疾管署也宣布三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此, ACIP召集人李秉穎認為有三類高危險族群也應納入接種。
    2023/12/19 19:1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