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孫安佐呼麻颱風孫鵬姓氏孫安佐烏來龍太宮狄鶯張瑜芹泰國地震
  • 搜尋:

    ​​​​​​​李頂立 結果共655筆

  • 基層鬧防彈衣荒 立委憂員警「肉身擋彈」

    警政署去年以3億多預算,分4批採購約5萬件防彈背心,沒想到竟有3批未通過抗彈測試,導致基層鬧防彈衣荒,需要多人共用一件的窘境,立委質疑招標流程有瑕疵,更憂心執勤警員必須面對「肉身擋彈」的風險。
    2020/06/11 00:41
  • 台口罩日產千萬片 難回收恐釀環境浩劫

    防疫期間,台灣口罩日產量達到兩千萬片,民眾也養成戴口罩習慣,不過卻衍生民眾亂丟以及龐大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就怕反而造成環境負擔。究竟口罩最終除了焚化,有沒有可能走向回收再利用?
    2020/06/09 22:56
  • 防疫鬆綁不用口罩? 指揮中心:八成民眾戴才安全

    新冠肺炎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戴口罩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不過隨著大眾運輸、藝文場館、電影院等區域規定鬆綁,不少民眾疑惑戴口罩還有必要嗎?其實指揮中心和中研院已做過「防疫新生活」模擬推演,發現至少要八成的人落實戴口罩或維持社交距離,才能確保國內的醫療體系能安全度過疫情。
    2020/06/08 22:53
  • 錢進東南亞! 台灣夫婦如何打造母嬰電商王國

    根據Google資料,東南亞市場對電商的搜尋量逐年提升,尤其印尼以每年51.8%的速度大幅成長。有對台灣夫婦早早看準商機,切入還未成熟的母嬰市場,短短幾年間,成功打造印尼最大母嬰電商品牌。
    2020/06/05 23:05
  • 勞工勿輕忽!輻射、精神職業病比例增

    職業病可大可小,從肌肉痠痛、到致癌、過勞死都有可能和工作環境中的潛在風險有關。勞保局最新統計出爐,去年職業病給付人次共744人,比前一年小幅減少,但輻射職業病、精神類職業病都增加,長期鑑定職業病的專家更表示,檯面下還有不少未通報、未成案的黑數。
    2020/06/04 23:07
  • 實名填寫訪客資料 防疫期間「個資」流去哪?

    隨著疫情趨緩,不少人也好奇這段時間進出各場所,填寫個人資料的去向,其實指揮中心已核定新指引,各機關蒐集的個資都只能保存28天。另外三倍券即將上路,不過紙本票券需要到超商刷健保卡領取,也讓外界憂心會不會有個資外洩的疑慮。
    2020/06/03 23:02
  • 三倍券能振興台灣經濟? 商總:難度很高

    三倍券即將上路,實際詢問餐飲與團購伴手禮業者大多樂觀其成,期盼能結合暑期商機帶動消費力回溫。不過有產業大老認為效期拉的太長,實際助益恐怕有限。也有學者指出,雖然疫情趨緩、政府不斷推出振興方案,不過台灣以出口導向為主,全球的經濟情勢恐怕才是台灣景氣能否回溫的關鍵。
    2020/06/02 22:39
  • 肥美多汁是假象? 達人教戰干貝好壞怎麼看

    干貝是許多老饕心頭好,不過市面上卻也有不少是重組、或泡過藥的次等貨,卻以高檔貨的價格銷售。我們實際詢問達人,其實要分辨好壞並不難,退冰後幾乎原形畢露,甚至下鍋後香氣口感都騙不了人。
    2020/06/01 23:24
  • 搶攻「不能出國商機」 二手精品市場看俏

    疫情讓各國限制旅遊甚至封城,國內精品消費客群因而轉攻二手市場,二手精品業者直言,現在生意倒吃甘蔗,至少增加一成以上。另外代購業因為貨源、貨運受阻,反而讓日系藥妝店嗅到民眾消費需求,趁勢加碼展店。
    2020/05/29 22:59
  • 房貸利率創歷史新低! 三大族群還能殺更低

    全球吹起降息風!台灣的房貸利率也跟進,五大銀行4月新增房貸利率僅1.381%,刷新歷史新低,甚至在特定條件下,還能拿到更低的利率。目前似乎是個看房購屋的時機點,但專家也提醒,某些房屋類型恐怕貸不到好條件。
    2020/05/28 23:04
  • 只剩一個月! 七一新制上路保費將大漲

    根據金管會公告的時程,七月開始保險市場將有多項新制上路,不少保單將會因此漲價,尤其以終身型保險、儲蓄險影響較大,不過漲幅多少?民眾該不該趁漲價前搶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2020/05/27 22:55
  • 只能再撐6年! 勞保改革成小英最難考題

    蔡政府第二任期,除了要面對疫情後的經濟情勢,恐怕最艱難的任務將是推動勞保年改。隨著勞保潛藏負債不斷增加,距離勞保基金用罄只剩6年,拖越久將越棘手,已是執政難以迴避的考題。
    2020/05/26 22:55
  • 疫情過後「通貨再膨脹」? 學者:物價恐有漲幅

    疫情衝擊下,消費力道不振,幾乎各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都出現不小跌幅,不過就在全球謹慎看待「通縮」的可能性時,部分外資報告卻指出,更要留心疫情後的「通貨再膨脹」,國內經濟學者也表示,隨著疫情趨緩,物價可能將有一波漲幅。
    2020/05/25 23:21
  • 外送、網購成信用卡新戰場 最高10%回饋

    受疫情衝擊,今年前四個月刷卡額罕見沒有成長,還比同期衰退超過7%。各家銀行另闢戰場,原本訴求旅遊、海外消費的信用卡都紛紛轉型以網購、外送、行動支付與國內消費為主,甚至祭出10%高額回饋。但茫茫卡海中要如何挑選?來聽聽達人建議。
    2020/05/22 23:03
  • 疫情期間租金還漲 緊急租金補貼有望上路?

    台灣租屋市場漲勢不停!觀察今年租金指數,前三個月持續走揚創新高,已經連續110個月沒有回跌,但疫情衝擊經濟,失業無薪假人數持續增加,只怕租屋族負擔更加吃緊,有專家建議,紓困方案最好再加入「緊急租金補貼」。
    2020/05/21 22:39
  • 超越捷運、超市! 民眾最依賴生活機能是它

    受疫情影響,台灣零售業第一季相當不好過,整體營業額年減0.6%,不過便利商店卻逆勢成長,營業額創歷年新高,更擠下百貨成為零售龍頭,顯見民眾對便利商店已養成依賴,一項調查也發現,便利商店超越捷運,成為民眾最注重的生活機能。
    2020/05/20 23:31
  • 時隔三年又來! 「典型梅雨鋒面」恐挾帶致災豪雨

    梅雨鋒面來襲!氣象專家指出,影響台灣的還是近年少見的「典型梅雨鋒面」,容易出現持續性豪大雨,影響約持續到周末。上次台灣遭遇「典型梅雨鋒面」已是2017年,造成各地積淹水和800萬農損。不過為何「典型梅雨鋒面」近年出現頻率下降,原來也是暖化惹的禍。
    2020/05/19 23:09
  • 疫情衝擊大眾運輸 電動車成防疫通勤首選?

    疫情衝擊大眾交通工具運量,北捷公布4月數字,每日平均搭乘人數下探151萬,比3月份減少12%,多數民眾通勤改為自主開車,而且隨著近期疫情趨緩,車市買氣也回溫,綜觀今年車廠銷售表現,電動車以及油電車都是主要亮點。
    2020/05/18 23:08
  • 進口水果不來! 本土葡萄、香蕉大賣漲價

    疫情衝擊下,對農民來說卻是兩樣情,因進口減少,彰化地區葡萄國內需求量大,農民批給盤商的價格提高約兩成。不過仰賴外銷的花卉、鳳梨等農產品,卻因為進口受阻,整體銷量明顯不若以往。
    2020/05/15 23:29
  • 精品消費力回溫? 百貨驚見23張千萬大單

    疫情衝擊精品市場,根據國際顧問公司麥肯錫報告,今年度全球時尚與精品業業績將銳減30%。百貨業者為了因應,紛紛強化線上營銷策略,隨著近期台灣疫情趨緩,精品消費力道回溫,母親節檔期業績都呈現正成長。甚至在南韓、香港,竟出現不畏疫情搶買精品包的狀況。
    2020/05/14 23:14
  • 蟲蟲危機再現! 濕熱天氣如何防居家害蟲

    時序逐漸進入夏日,炎熱潮濕的氣候下,蟲蟲可能正在侵入你家!像是蚊子、蟑螂、螞蟻、塵蟎、床蝨、衣魚等等,都是居家常見的潮濕蟲,該如何防治,來聽聽居家專家怎麼說
    2020/05/13 23:04
  • 領口罩驚見一塊布 「沒有線」竟是台灣獨家專利

    有民眾發現從藥局領到的口罩竟然「沒有線」,不知道要怎麼戴,還以為是做工不良的瑕疵品,不過這其實是台灣口罩大廠的專利技術,從產線製程到成品都和一般口罩不大相同,我們實際走訪位於台南的廠區帶您一探究竟。
    2020/05/12 22:41
  • 台防疫物資有口碑 生技業喜迎多國訂單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世界見證台灣超前佈署與衛生醫療實力,也為生技業帶來機會,經濟部透露,台灣防疫物資品質有口碑,已有數十國洽詢出口事宜。而防疫題材備受關注,也讓生技類股股價一飛沖天。
    2020/05/11 23:09
  • 「民主抗疫」典範 南韓如何一個月擋下疫情

    疫情全球蔓延,國際間都想參考成功的抗疫典範,南韓,二月下旬疫情失控,甚至一度成為大陸外最嚴重的重災區,不過短短一個月內就把疫情擋下,過程中不靠封城、也不採極權強硬限制手段,究竟如何辦到?請看我們報導。
    2020/05/01 23:10
  • 疫情海嘯襲捲產業 失業大潮何時消退?

    疫情海嘯襲捲餐飲旅宿業,連全台前幾大的青年旅館「紅米」也不堪虧損,將於5月1日結束營運。專家示警,失業潮還在擴大,而且經濟活動趨緩、民眾消費變謹慎,這波疫情可能催生保守的「儲蓄世代」。
    2020/04/28 23:0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