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旅遊警示中國主唱腎臟老化文件管理孫鵬google雲端掃描侯昌明余天腦血塊季芹
  • 搜尋:

    ​​​​​​​李頂立 結果共655筆

  • 鴻海啟動轉型3部曲 董座劉揚偉:目標毛利率10%

    鴻海法說13日登場,這也是新任董座劉揚偉首次獨挑大梁主持,不僅交出營收、稅後純益都提升的成績單,也喊出富士康3.0,未來5年將朝由勞力密集轉型為腦力密集,並定下目標期許毛利率能大幅提升到10%。
    2019/11/13 23:27
  • 外食吃的「蛋」安全嗎? 新制上路斷絕黑心液蛋

    近幾年餐飲業常用的「液蛋」食安問題頻傳,甚至有不肖業者回收過期蛋、破殼蛋來製造,食藥署因此明訂新制,2020年開始從「原料」到「標示」都有規範必須遵循,不過民間團體也喊話,只管理製造端範圍太小,生產源頭牧場也要盡快納管。
    2019/11/13 00:13
  • 負利率時代來臨! 存款族、退休族錢該往哪去?

    您是否也覺得利率越來越低,存款擺在銀行幾乎賺不到錢呢?其實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各國都祭出調降利率的手段來刺激景氣,未來五到十年,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情況將會常態化,學者提醒,對存款族、退休族這類族群衝擊尤其大。
    2019/11/11 22:56
  • 看不見的健康風險! 家居水管用多久該清潔?

    你家的水管多久沒有清潔了?就算水質看起來乾淨,水管裡面可能也暗藏玄機!水路清潔達人表示,八成以上民眾都是嚴重堵塞才來求助,但其實裡面早已生成不少水垢、銹垢以及細菌,不僅管路可能銹蝕破損,長期用下來恐怕對健康也有影響,究竟該多久清潔一次?來聽專家怎麼說。
    2019/11/08 22:52
  • 到底哪裡能飛? 無人機飛行區域圖資未出爐

    隨著操作、購買門檻降低,無人機逐漸走向普及,不過相關意外頻傳,也讓外界重視納管問題,其實去年增訂的「無人機專章」原本今年七月就要上路,但因為縣市政府空域範圍還沒有明確劃分,才延至明年。目前民航局也正和地方政府調閱資料,希望彙整全國圖資的APP能趕在明年上路。
    2019/11/08 00:15
  • 4秒鐘結帳! 首套AI麵包辨識系統上線

    未來進到麵包店買東西,也會有AI協助結帳!知名連鎖烘焙業者就在旗艦店導入影像辨識系統,一整盤麵包只要短短四秒就能列出價格清單,大幅節省結帳時間。雖然看似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但業者表示,不會因此減少門市人員。
    2019/11/06 23:26
  • 新生雪崩40校哀嚎 這間私校竟逆勢抗跌

    少子化對高教的衝擊可能令你難以想像!目前在千禧年生子潮下,大一新生人數還能維持在24萬以上,但109學年度起,新生人數將暴跌一成,恐怕衝擊後段40所大學招生!但也有私校逆勢抗跌,十年間學生人數反倒成長26%。
    2019/11/05 22:54
  • 50歲以下勞工恐領不到勞保 「憑什麼要繳保費?」

    蔡政府上任後,大刀砍向軍公教,但影響層面更廣的勞保基金,也將在7年後走向破產命運,而且隨著人口結構老化,缺口只會愈來愈大。學者就直言,照這個情況下去,現在50歲以下的勞工還沒退休就領不到錢了,憑什麼要求年輕人繼續繳保費。
    2019/11/05 00:24
  • 貧窮線再調高! 北市每戶每人分配2.4萬列中低收

    明年開始,預估有更多中低收入戶能納入社會救助的保障!近期衛福部宣布明年要調高部分縣市的基本生活費,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金門縣與連江縣均調高,意味著低收申請門檻將放寬,像台北市只要低於2萬4293元就屬於中低收入戶。
    2019/11/01 23:14
  • 未繫安全帶致死率高22倍! 專家教戰怎麼繫才安全

    台中市長盧秀燕的輔選大將、台中果菜市場董事長賴溪松日前因車禍不幸身亡,檢警研判死因是臟器破損和安全帶勒頸引發休克,也引發安全帶的安全性討論。不過按照事故分析,未繫安全帶的車禍致死率會提高22倍,還是有其重要保護效果,只是怎麼繫才安全,專家表示從坐姿開始就不能馬虎。
    2019/10/29 23:20
  • 買房還能賺錢嗎? 專家:美好房市已到夢醒時分

    近來房市吹起瘦身風,推案以小坪數物件為主,甚至過去動輒百坪的北市豪宅,也以50至70多坪為主力產品,專家預測,未來10年,30坪上下的房子將最為保值。不過現在還能靠買房賺錢嗎?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2019/10/28 23:05
  • 國產車拉警報! 單月銷量出現黃金交叉

    台灣國產車市場面臨考驗!今年8月份,進口車銷量佔比強壓國產車,創單月新高,兩者已出現黃金交叉,加上各廠牌紛紛將電動車款引進台灣,面對列強歩歩進逼,連裕隆旗下整車研發中心「華創車電」,都開始改變策略做代工轉型。
    2019/10/26 00:09
  • 長者上路愛注意! 每月平均49位高齡騎士殞命

    在刻板印象中,嚴重機車事故往往是血氣方剛的年輕騎士所為,但根據交通部道安委員會的統計,今年前七個月的機車事故死亡人數,有高達三成五都是60歲以上的高齡騎士,創近年新高。而目前持有機車駕照的長者有高達289萬多人,隨著高齡化只會越來越多,如何降低高齡騎士行車風險,已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2019/10/24 22:54
  • 儲蓄險明年恐大漲三成 舊保單搶買潮將湧現

    台灣人有多愛買儲蓄險?從去年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來看,超過一半都是由儲蓄險貢獻,包含台北市長柯文哲、財政部長蘇建榮等人一家都是儲蓄險大戶。不過明年起儲蓄險保費恐怕要大漲三成,預估今年底前會出現一波搶買潮,該如何選擇保單,讓專家告訴你。
    2019/10/23 22:57
  • 外送爆紅小店翻身 精華店面不再搶手?

    「懶經濟」興起,台灣青壯年主力消費群,就有高達約300萬人在一個月內使用過外送平台,這也讓店家越來越重視外送市場,甚至縮減內用位置改為廚房出餐空間,商仲預測,這樣的趨勢可能會越來越明顯,甚至衝擊到精華地段店面的出租。
    2019/10/22 23:07
  • 鐵路設施解密 直擊捷運、台鐵如何防洪

    哈吉貝颱風重創日本關東和東北,破紀錄的大雨,讓整排新幹線泡在水裡,其實台灣過去也有納莉颱風曾淹進捷運和火車站,為了避免慘劇重演,台灣鐵道設施做了哪些努力,帶您了解。
    2019/10/21 23:13
  • 新台幣升值創一年新高 是時候投資美元?

    英國脫歐協議出爐,利多消息也讓新台幣18日收在30.611元兌1美元,創一年新高,其實近期台幣表現強勢、美元相對弱勢,是否適合投資美元?外匯專家建議,若達到這個價錢就可以出手。
    2019/10/18 23:09
  • 不用背儀器 台版AppleWatch30秒測心律

    「心房顫動」不易察覺,但和中風卻有高度相關,過去要檢測多半需要大型心電圖儀或是黏滿電極貼片一整天,相當不方便。不過國內有業者推出了一款心電圖手錶,外型和一般手環沒什麼兩樣,卻能夠隨時蒐集異常的心律資料,這類型結合醫療的穿戴裝置將成未來趨勢。
    2019/10/17 22:52
  • 「養房」比「養車」便宜 政府漠視造就世界少見高房價

    說到買房議題,總是讓年輕世代感嘆,就算咬著牙拚到頭期款,後續房貸壓力也會影響到成家、生子的規劃。全台仍有100多萬戶無殼蝸牛,但弔詭的是,「空屋」卻高達86萬,房產專家表示,因為持有成本過低,養房比養車還便宜,導致囤房炒作的惡性循環。
    2019/10/16 23:08
  • 飲料「微甜」卻很甜!? 包裝標示不符2021年中開罰

    您有過這樣的經驗嗎?買了標示「微甜」的飲料,但喝起來卻「很甜」,這類標示容易誤導消費者,因此食藥署祭出新制,未來若標示「微甜」「不甜」就要比較「微糖」「無糖」的標準,不過僅適用於包裝飲品,台灣人愛喝的手搖飲,糖分標示仍無法可管。
    2019/10/15 23:23
  • 吃得到新鮮榴槤、黃金果 熱帶果樹如何在台灣落地生根?

    榴槤、黃金果、山竹等熱帶水果,過去想吃都得仰賴進口,但近年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台灣南部也逐漸能夠看到蹤跡,只不過在地種植除了要克服環境和品種選育等問題,也要面對原產地數量較多、產期較長的挑戰,如何運用技術優勢,打造台灣在地品牌創造高附加價值,就是這些新興果樹的發展目標。
    2019/10/15 21:36
  • 限塑商機! 捲曲收納吸管、珍奶用環保杯吸睛

    2018年國內限塑政策上路,今年7月起更限用部分一次性塑膠吸管,政令家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也催生出相關環保商機,有業者就開發出可捲曲收納、可攤開清洗的吸管。也有學生設計師開發出不用吸管就能喝珍珠奶茶的環保杯,上線募資不到一天,訂單累積金額就超過250萬元。
    2019/10/14 23:10
  • 多久沒有好好大便? 「便秘」躍升新國民疾病

    現代人面對高工時、高競爭、高壓力的三高工作環境,加上飲食作息不正常,許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讓便秘找上身,根據調查全台有超過500萬人受到便秘所苦,而且便秘用藥也成長快速,用量甚至比安眠藥還大,年吞近兩億顆,「便秘」儼然成為新國民疾病。
    2019/10/11 23:02
  • 結合在地龍眼、茉莉花 台灣精釀啤酒驚艷國際

    2002年台灣開放民營釀酒之後,民間釀酒產業開始蓬勃發展,也開始出現許多小規模、獨立釀造,但講求風味特色的精釀啤酒廠,10月初剛落幕的IBC日本國際啤酒大賽中,就有一款來自台南的精釀啤酒脫穎而出,也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精釀實力。
    2019/10/10 00:32
  • 30年來最好時機! 台商回流將翻轉「三低經濟」?

    台商回流超乎預期,目前已通過146家回台投資案,金額達6152億元,經濟部預估今年可望朝8000億元邁進。學者認為,在全球景氣低迷之下,這可能是30年來台灣翻身的最好機會,順勢升級成高階製造中心並一舉擺脫過去低投資、低成長、低薪化的「三低經濟」。
    2019/10/08 23:1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