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呂侑珉余天女婿郭晉安三立大埤余天黃立雄紙餐具余苑綺陳鑒
  • 搜尋:

    家醫科 結果共252筆

  • 走出攝影棚! 與觀眾「面對面」解答健康疑惑

    健康節目走出攝影棚,直接讓各專業醫師、專家和民眾面對面,還在現場跳廣場舞、打氣功。還針對被稱為三明治族的壯世代,分享要如何健康的減重。家醫科醫師說,每個禮拜剪0.5到1公斤,是安全範圍。
    2023/09/03 18:56
  • 江坤俊、韋汝走出攝影棚百粉力挺! 5專家無私分享現場瘋喊:賺到

    TVBS今年邁入30週年,特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TVBS 30「連接世界 奮起台灣」互動特展,雖然颱風逼近,全台討論度最高的健康節目TVBS《健康2.0》今(3)日也於特展中不畏風雨舉辦健康講堂,邀請主持人江坤俊、韋汝走出攝影棚,以壯世代「護心降脂」作為主題,邀請博仁醫院副院長康志森、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氣功名師彥寬老師、吳明珠中醫師以及廣場舞天王麥克斯等五位來賓,和百位的《健康2.0》觀眾粉絲近距離互動,當他們一出現,全場觀眾的熱烈歡呼,也讓主持人江坤俊及韋汝感動地表示:「謝謝大家一路上對於《健康2.0》的支持!」
    2023/09/03 18:27
  • 冰品這樣吃不發胖!醫曝「4撇步」低卡配料口味一次看

    炎熱的天氣總是讓人想來碗刨冰,或是吃枝冰棒消暑。家醫科醫師蕭伶茲指出,聰明的選擇消暑冰品,才不讓快樂吃冰的過程成為潛在的增胖陷阱,才能讓自己美美的度過高溫。
    2023/09/02 16:17
  • 款待完好兄弟就長肉?供品5大挑選原則 健康又有誠意

    臨近普渡時期,除了要敬拜款待好兄弟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外,也要注意一下消化供品時帶來的身體負擔。家醫科醫師蕭伶茲指出,不少民眾在拜拜時,都會準備整桌的歡樂包零食和一箱箱的飲料,搭配大量的甜品罐頭還有水果,但拜拜完這整桌的澎湃進到肚子後,就轉成可觀的體脂肪。
    2023/08/23 12:32
  • 不菸不酒罹鼻咽癌!「1錯誤飲食習慣」快改:機率多7倍

    鼻咽癌發生的原因,主要跟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及環境因素有關。一名30多歲女性患者,因為飲食治療意外發現確診鼻咽癌,這令她感到納悶,表示自己平時不菸不酒,怎麼會罹癌?直到醫師細問才發現,她因本身得過EB病毒,加上「小時候經常吃醃漬物」,提高了罹患鼻咽癌的機率。
    2023/08/21 21:43
  • 不只要補鈣!年紀大怕骨質疏鬆 豆腐、雞蛋加它成剋星

    年紀大了就怕骨質疏鬆、肌少症找上門!家醫科醫師廖文嘉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與骨骼會慢慢流失,造成肌少症、骨質疏鬆,兩者間常相互影響,也經常並存,稱為「骨肌減少症候群」。
    2023/08/20 23:58
  • 常失眠、偏頭痛恐是缺「鎂」!醫點名「3類人」多吃9種食物

    常常抽筋、痠痛、頭痛、失眠,可能是身體缺鎂的警訊。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壓力大合併失眠者、經前症候群合併偏頭痛者或身體常容易抽筋痠痛者,小心恐是身體已缺鎂,建議多吃莧菜、菠菜、櫻花蝦、銀魚、南瓜子、白芝麻、黑芝麻、腰果及85%黑巧克力來補充鎂
    2023/08/15 14:30
  • 很多老人家愛吃!醫嗑「1國民美食」血糖暴衝 蘿蔔糕也母湯

    糖尿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一,每年奪走近萬人寶貴性命,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但有超過3成的民眾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若未能及時控制血糖,可能會引起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足部病變等併發症。由於糖尿病初期沒有症狀,在飲食方面要相當注意,少糖、少鹽、少油且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實測便當、泡麵、果汁等不同食物,藉此了解對血糖的影響,結果發現吃完碗粿後,血糖漲幅達88之多,約經過1.5小時才恢復正常。
    2023/08/12 17:52
  • 鹹餅乾當宵夜!醫驚血糖值「逼近糖尿病」:整晚沒降下來

    在不少人都有熬夜習慣的現代,吃宵夜似乎成為必不可少的「例行公事」一般,而部分民眾也會認為,只要少碰甜品就可以在解饞的同時控制好血糖,但其實不然;家醫科李思賢醫師日前分享,自己在晚餐後吃了一些餅乾過過嘴癮,沒想到竟導致自己血糖直接飆到175、整個晚上都沒有低過100,甚至隔天早上起床都還在「界定糖尿病邊緣」。
    2023/08/11 13:32
  • 驚!民眾搭火車「遭針筒扎」 醫護驚喊「抽血檢查」

    8月3日台東往新左營的新自強號列車上,一位旅客在搭乘火車時遭遇了驚心動魄的經歷,當時,一根胰島素針筒空針竟然卡在椅背跟椅子縫隙,導致這名旅客的手掌被扎到,旅客向台鐵反映,但台鐵表示需釐清責任歸屬,不一定會賠償,旅客擔心針頭的主人是否有傳染疾病。隔天,這名旅客前往醫院抽血化驗,被針頭扎傷事件在社群平台引發討論,許多網友建議要去掛急診抽血,門診的話要掛家醫科或感染科,如果發生針扎建議打抗體阻隔,並指出針頭式主要用於醫院,很可能是被拿來做非法使用,台鐵已報警追查行為人並加強清掃工作,但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2023/08/04 19:47
  • 想提升入睡速度?別只會吃綜合B群 醫:針對自身所需更有效

    維生素B群有助於提振精神、提升入睡速度與睡眠品質、促進能量代謝、增進神經系統功能、促進紅血球生成、保持皮膚和眼睛健康等,但因為身體不會自然產生,必須透過食物或補充劑獲取,所以是最受歡迎的保健食品之一。對此,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其實B群還有所謂的「隱藏版功效」,不同的B群組合可改善不同的問題。
    2023/08/03 22:36
  • 小心!哈密瓜是糖尿病大地雷 醫揭「5水果」降罹病風險

    水果好好吃!但不少人擔心水果含有糖分,會影響血糖,甚至罹患糖尿病。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引多項研究指出,溫帶水果能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每周吃3份藍莓可降低25%罹病機率;但若每周吃3份以上哈密瓜,則會增加10%罹病機率。
    2023/07/21 10:54
  • 合庫董座猛爆性肝炎離世 「病程超快」2症狀需立刻就醫

    合作金庫金控董事長林謙浩今(2)上午過世,疑似猛爆性肝炎發作儘管去榮總住院治療,凌晨仍然不治享年64歲。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估計,台灣每年有近千人因猛爆性肝炎死亡,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表示,猛爆性肝炎是「急性肝衰竭」肝細胞突然大量死亡有高達8成的致死率,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指出,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
    2023/07/02 14:05
  • 扁桃腺發炎治不好!喉嚨腫痛「反覆化膿」 醫驚:是愛滋病

    不少人都曾深受扁桃腺發炎所苦,然而若是久病不癒就要小心,有沒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分享,自己曾經手過一名病患,因為反覆的扁桃腺發炎而就醫,經過更進一步的檢查後才發現,感染症狀竟是愛滋病毒所導致,對此柳朋馳醫師也提醒,扁桃腺發現倘若久病未癒,死亡率高達八成、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2023/05/30 08:38
  • 感冒吞藥仍高燒不退?「物理性退燒法」 3大原則助降溫

    雖然國內新冠疫情已經降為第四類傳染病,不過目前仍有流感、腸病毒等疫情,且現在介於春夏季節交替之際,不少父母一定特別有感各種病毒感染變多。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臉書指出,病毒感染的感冒,如果用藥後高燒仍有38.5度以上時,有三大退燒法則提供大家參考。
    2023/05/20 17:05
  • 50歲女濕疹治不好!3習慣全戒「改善70%」免再吃藥

    一位50多歲的女子患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濕疹,怎樣治療都好不了,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揪出元兇,建議患者改掉3習慣,1個月後濕疹竟改善了70%!
    2023/05/18 10:07
  • 變天膝蓋痛「關鍵非氣溫」! 醫授簡單4招逆轉關節痛

    有些人只要天氣一變,關節就會開始痠痛,宛如「人體氣象台」。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蔡昀臻日前上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及營養師宋明樺主持的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教大家幾招簡單的運動,幫助大家遠離風濕痛。
    2023/05/15 22:09
  • 尿尿都是泡!每天吃「1類食物」慘罹糖尿病 醫嘆:失控了

    現代人工作繁忙,外食居多,很容易吃下過多糖分及油脂、造成營養不均衡,無形之中也讓健康出問題。家醫科醫師黃彗倫就分享了一則案例,一名台商因「尿液出現泡泡」找上他,經檢驗發現他罹患糖尿病,且糖化血色素及蛋白尿指數嚴重超標。直到追究原因,才發現竟是他「太常吃澱粉」釀禍。
    2023/05/15 21:51
  • 自認不愛吃甜食!醫點名「6鹹食」都是糖:每天默默吃很多

    國民健康署曾指出,攝取過多糖分恐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且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點名6大鹹食含糖分,「很多自認為都不愛吃甜食的人,每天都默默的吃了很多糖」。
    2023/05/15 09:21
  • 加熱也難消滅!這些食物常含1毒素 醫示警:嚴重恐肝癌

    食物不是加熱就沒事!家醫科醫師分享,許多保存不良的食物常含有「黃麴毒素」,這種毒素中的其中一型,具有非常高的肝毒性,會導致肝細胞損傷,甚至肝癌。他也提醒,如果要避免對身體的影響,有4種方法。
    2023/05/06 16:42
  • 營養價值超高!醫推1零食「降血脂、助排便」:2點要注意

    作為富含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等多種優良營養素的食品選擇,堅果類已經成為養生族群必備的零食之一,對此家醫科陳欣湄醫師也發文指出,堅果類食品無論是直接吃、或是打成精力湯,都能夠直接的補充所需營養素,另外也提醒2點注意事項,除了能滿足口腹之慾之外,吃起來也比較沒有負擔。
    2023/04/23 09:31
  • 夜間頻尿易短命?醫教4招+1運動 寫「膀胱日記」效果加倍

    你是否遇過晚上水分喝多,半夜睡覺跑起來尿尿的情況?有的人可能認為這就是「頻尿」,甚至流傳夜間頻尿容易短命的說法。究竟頻尿的定義是什麼?夜間頻尿真的會影響壽命嗎?如何改善頻尿?泌尿科醫師顧芳瑜日前上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及營養師宋明樺主持的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為大家解答。
    2023/04/05 14:30
  • 糖是「合法毒品」!醫授戒糖8招示警:成癮是古柯鹼7倍

    國人愛吃糖,飽受著糖尿病之苦,全台盛行率11%,相當於每10人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發文直言,「糖是合法的毒品」,糖的成癮效率是古柯鹼的「七倍」,所以如果一直覺得戒不掉糖,不是自己的問題。他直言,用意志力去戒糖是最沒有效率的方法,因為每個人的意志力有限。
    2023/03/31 19:16
  • 補鈣補到腎結石?醫示警「飲食1地雷」急勸:這樣更危險

    鈣質補充過頭會造成結石?家醫科洪暐傑醫師發文透露,自己在建議一名骨折病患要補充鈣質的時候,聽聞對方擔憂「可能造成腎結石」的情況,特此說明吃鈣與結石之間不僅沒有直接性的關聯、甚至在鈣質攝取增加的情況下,反而能有效減少腎結石發生的機率。
    2023/03/31 09:00
  • 虛弱、手腳冰冷恐是缺鐵性貧血 醫:這些食物含鐵量高

    缺鐵是不少人面臨的問題,尤其在女性身上更是常見。根據國健署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每百位19-44歲女性中,就有14人有缺鐵性貧血問題。家醫科醫師黃農茵表示,當有缺鐵性貧血時,有些人會補充製造血紅素所需要的帖,不過鐵劑不同種類也有不同副作用,同時服用鐵劑也盡量要在空腹或餐前一小時服用。
    2023/03/25 17:4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