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9
  • Jan
  • 2017

死刑犯想什麼?輔導過鄭捷、陳進興,他揭開壞人真面目...

作者 時報出版

2017/01/19 09:13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幾乎所有的死刑犯,我都輔導過。」竹聯幫大哥死前常照顧監獄內精神病患...

對於陳進興的印象,除了凶狠之外,黃明鎮特別注意到他異常粗壯的小腿,「他不高,矮矮壯壯,小腿肌肉很發達。」他用手比給我們看,「他從小沒有爸爸,由外婆帶大,家裡窮,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從三重到台北討生活。」常人眼中萬惡不赦的魔王,在黃明鎮眼裡,是父不詳孩子的悲劇故事。

70歲的黃明鎮,是「更生團契」總幹事,在全台的監獄裡輔導、教化受刑人。他是無給職的榮譽教誨師,屬志工性質,和死刑犯、重刑、煙毒犯交手近30年,幫助過的受刑人超過上千人。他慈眉善目,一頭銀閃閃的白髮,像是天使的光圈罩在頭上。彷彿從他眼裡看出去的世界沒有絕對的惡,即使是陳進興,都有懺悔的可能。

 

44歲從美國返台,成為專職牧師之前,警大畢業的黃明鎮當過警官,「考警大時面試,主考官要看我們的面相,在警大時也要學面相學。獐頭鼠目,顴骨特別大的,就可能會犯罪。」我摸摸自己的顴骨,還好不大,但是顴骨到底和犯罪有什麼關係?「顴骨大的人,常氣得咬牙切齒,久了之後就會刺激臉部神經,變成滿臉橫肉。常激動的人不能控制情緒,就容易犯罪。」

懷著夢疾想,他和親戚借錢繳保證金,出國後邊讀書邊打工,新婚的妻子也飛過來一起打拚。1974年獲加州州立大學犯罪學碩士,當時的警大校長梅可望,希望他繼續攻讀交通學,以後回校任教。但後來梅可望調走,此事無而終。「我14歲時接觸教會,早就想走神的路,決定留在美國讀神學院,研究人類犯罪的緣由。」

當不成警察局長,覺得可惜嗎?「人的一生都有神在安排,神要把我這顆棋子下在哪裡?如果當警察局長,只是把犯人抓了通通關到監獄裡,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把我放在監獄裡傳福音,是更深的心靈層次,我又懂犯罪學,這是最好的位置。」

「幾乎所有的死刑犯,我都輔導過。」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竹聯幫大哥劉煥榮,「以前我去跟他談聖經,到了晚上他就召集獄友,講給他們聽。他道上輩分高,卻會照顧大家都討厭的精神病患,還幫他洗臉擦身。有些受刑人怪父母會面不帶錢來,他會嚴厲訓斥,叫他們寫信回家道歉。

對於死刑的存廢,黃明鎮採折衷看法,「用國家機器以暴制暴,只能暫時讓被害人家屬高興幾天。該做的是修復式正義,受刑人好手好腳,可以在監獄裡做工,賺點錢,賠償被害人。死刑仍可維持,能有嚇阻作用,但不一定要執行,像中國的死緩,沒悔改再槍斃。」

會不會有人假裝悔改?他鏡片後的眼神犀利起來,「假裝不來!的確有受刑人會想利用信仰,取得教化分數,將來可報假釋。但信仰不是光信,要有實際的作為。我們對受洗的考核很嚴謹,要經過長期觀察,不是隨便就受洗。

「死刑犯有兩種,一種是冷血,見了棺材也不掉淚。另一種是悔改後有熱淚,向被害人道歉,吃素、每天運動,希望把器官維持到最好,槍決後再捐贈出去。」

壞到極點的人,他說像是頭頂生瘡,腳底流膿,人心比萬物更狡詐,也有宗教都無能為力的時候,他會從犯罪社會學去理解,「有家庭、環境各種成因,可能小時候他爸爸每天打媽媽,讓他心中充滿了恨。監獄裡有祖、父、孫三代都坐牢的。」

黃明鎮幫助陳進興時遭受外界諸多責難,「我原本在美國有份好工作,為什麼要回來和壞人攪和在一起,從黑頭髮做到白頭髮?因為最黑暗的地方,只要有一點點燭光,就顯得輝煌。」在美國,黃明鎮是社工師,服務的對象是越南難民,「難民求生存不容易,有些會對社工惡言相向,如果沒有那9年的磨練,我可能會無法輔導受刑人。」

1986年,他利用休假的時間回台,接觸到更生團契,創辦人陸國棟希望他回台接下總幹事,幾經考慮,1988年,黃明鎮帶著妻兒回到台灣,在更生團契擔任全職的傳道人,薪水不到原來的5分之1。

做犯罪預防,可以救10幾個青少年。

 

黃明鎮的妻子許馨潔也是虔誠教徒,她說,「剛回來時很不習慣,又碰到惡鄰居,但我從來沒看過他發脾氣,他也不是濫好人,看到不合理的事就委婉地勸。團契的花費一個月要近百萬,他從來不擔心錢從哪來,每天和壞人還有問題兒童為伍,他還是覺得快樂。」目前經費一半來自募款自籌,一半來自政府補助。在花蓮的分部則常有附近農家拿米、蔬果來資助。

隔幾天,我們來到位於花蓮光復,創辦於2002年的信望愛學園,這裡專門收容行為偏差或家庭失能的青少年,「監獄積病難改,越關越大尾,在監獄裡救一個,我做犯罪預防,可以救10幾個青少年。」

下午4點,在附近學校讀書的孩子紛紛回巢,剛回來就急著去看園裡養的水牛,有個孩子撿到一隻黃毛小鴨,小鴨追著他跑,像認媽媽。

信望愛的職員,有半數以上曾是受刑人,曾因販毒坐牢的劉允中,出獄後來這裡擔任生活輔導員已6年,「黃牧師很願意給更生人機會,我曾誤入歧途,所以特別了解這些孩子的想法。孩子剛來時偷竊、打架,他不責罵體罰,而是帶孩子禱告,並約定一個月不打架,就請吃牛排,他說到一定做到。」

晚餐時間,孩子們搶著跟黃明鎮坐。每個畸零的身世,他都瞭若指掌,說起J是三兄弟中的老二,父親車禍過世後,母親天天喝酒,三兄弟被社會局一起送來。或許是以前常有挨餓的經驗,J吃東西狼吞虎嚥,幾乎不嚼。

還有K,父親坐牢,家庭破碎,剛來時每天跟人打架,後來脫胎換骨,考上大學,「我帶他去探監,他看到爸爸一直哭,渴望被愛。」受刑人的孩子常背負汙名,陳進興的小孩就是由黃明鎮安排,送到美國讓人收養。

我很難想像眼前這一群「正常」的小孩,初來乍到時,有的完全不讓人碰,有的10歲還不會刷牙,有的渾身髒兮兮,臭味要好幾天才能洗得掉。黃明鎮剛回國時,為了想體驗監獄生活,還特別商請從前警大的同學,讓他入獄一天,「我到少年觀護所,和7個孩子共住一間,和他們聊了一晚上。後來他們聯名寫信給我,問我什麼時候再去看他們,那句話觸動我,後來才創立信望愛學園。」

多年來凝視邪惡,如臨深淵,「惡」到底是什麼?黃明鎮舉了一個案例,有個賣麵的男人,和同居人吵架,把他們所生的女嬰丟到滾燙的鍋爐裡,「他說那天賭博也沒賭輸,喝酒也沒喝多,吵架也沒特別凶。他自己想也想不透,女嬰是他的心肝寶貝,好像鬼在拖,無意識就做了。」一時衝動、毫無預謀、猝不及防,邪惡的起源,似乎平庸無奇地,超乎我們的想像。

【拾遺】惡人

關於邪惡,我一直記得去年看屠殺猶太人的紀錄片《浩劫》,在波蘭的特布林卡集中營,有一位理髮師回溯當時的情景。他的任務是幫進入毒氣室前的猶太人理髮,人之將死,理髮的動作並不多餘,一來,頭髮有其經濟用途,二來,理髮的動作可以讓將死之人更加相信,等下進到小房間裡,就會有熱水從天而降,溫暖凍僵的身體,是莫大的撫慰。

每個來到特布林卡的人,在擁擠的火車上餓了幾天幾夜,甚至連水也沒得喝,坐也不能,躺也不能,絲毫的動彈都不能。如牛馬一樣到了目的地,開門的瞬間,幼小老殘的早已倒下、死去,這是第一波不費力氣的淘汰。

 

衰弱的分一邊,健康的分一邊,衰弱的去有紅十字旗的醫護站,走到裡頭,才知挖了一個大坑,裡頭疊滿屍體,有些氣若游絲的連槍都用不上,往邊上一推,跌落,回收,掩埋或焚毀。

健康的那邊,排好隊伍,男左女右,循序往「浴室」走去,或許要問,為什麼還要分出衰弱的,全部送進毒氣室也可以呀。

精密計畫中,衰弱的,用拐杖的,走不快的,必定會阻礙、延遲、拖累「生產線」上,讓「貨物」進入毒氣室銷毀的速度。

一如運輸也是精密計畫中的一環,從希臘、義大利到波蘭的長途車程,途中先不提供飲食,人會因為飢餓、乾渴而失去任何判斷能力,在特布林卡的守衛並不多,而運來的猶太人是數以萬計,不成比例,但從無抵抗,只是順從。

務必在最短的時間,處理掉最大數目的「貨物」,因此在抵達終點之前,在天花板的瓦斯降下之前,不能製造任何恐慌。過程裡及目可見,是不誤點的德國火車,是紅十字會符號,是不會任意濫射、虐打猶太人,軍服畢挺,紀律嚴明的SS黨衛軍,是文明與現代性。

這是我所聽聞,最邪惡的事了。

高雄大寮監獄劫持事件發生當天,我在桃園採訪消防員,他宿舍裡的上鋪,左邊,右邊的3個同仁,都在上個月的火災中殉職。最後要他錄一段給3個兄弟的話,他對鳳翔很愧疚,因為火災當晚,本來是鳳翔要跟他換班,但他無法,生死就在一瞬間。

他把彥茗當弟弟,彥茗是他見過最有才華的人,會各種樂器,日文一級棒。長融和彥茗都21歲而已,才從警校畢業沒多久,剛下單位。長融很獨立,不跟家裡拿錢,為了省錢住在易被干擾的宿舍裡。

我問他最怕什麼?毒蛇?虎頭蜂?還是火災?他說以上皆非,他最怕的東西只有一個,就是「長官」,無止盡地發派與消防專業無關的,包山包海的其他業務,讓消防員沒有時間去訓練火場專業技能。

這天剛好是桃園6個殉職的消防員公祭,家屬抱著骨灰罈,帶長融、彥茗和鳳翔回「娘家」,回到當初出勤,就再也回不來的永安分隊。鳳翔的妻子哭成淚人,她懷裡還抱著一個未滿月的嬰孩,鳳翔出事時,小孩剛出生,她還在坐月子而已。

 

這是我所親見,最殘忍的事了。

令「他」懼怕的長官,在桃園小巨蛋依輩分資歷頭銜梅花星星坐著的那些,每一個看起來都人模人樣。迎靈回來時啟動消防響鳴,長官哽咽地喊著,「鳳翔、彥茗、長融,勤務結束,歸隊了,接下來你們好好休息。」聲淚俱下,至情至性。

我困惑了,誰是惡人?高雄大寮監獄裡刺龍刺鳳的那些?還是我眼前衣冠楚楚的這些?

我們果真離邪惡那麼遠嗎?

( 作者 / 房慧真:台大中文博士班中輟生。前中年無業晃蕩,37歲開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壹週刊》,撰寫人物專訪;目前為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資深記者,試圖結合人物寫作與調查報導。「新屋大火周年系列報導」入圍2016年卓越新聞獎。另一個身分是作家,著有散文集《單向街》、《小塵埃》、《河流》。 )

>>本文出自《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一書

>>來信投稿talktalk@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talktalk@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7/01/20 12:04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時報出版

1975年1月創立,陪伴大大小小的讀者走過生命各個歷程。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將「時報出版」打造成華文出版界的領導品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