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0
  • Jul
  • 2017

關係中真正的堅強,是寧可冒險暴露自己的軟弱,也要追求自己的成長。

作者 遠流出版

2017/07/10 11:23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其實你盡力了

我常跟人討論,在關係裡如何自在。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哪裡是我們願意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呢?

有些人,實在不適合當父母。有些人,實在不適合當婚姻關係中的另一半。有些人,就是有他扮演不好的角色……

 

曾經有一位老媽媽跟我說:「如果讓我再來過,我相信我會做得更好!」

是不是以現在的成長就能更輕鬆地去面對關係,我不清楚,我們人常有過度的自信。但是,老媽媽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些地方沒有注意到,這是事實。

我們在扮演角色的時候,都會經過嘗試錯誤的過程,哪有人能一次做到好?哪有真正客觀的「好」,能放在關係之中被定義?

我最近聽到一個說法,是說到我們可以經營1百分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追求幸福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過度美化了幸福,對它抱持著不切實際的期待。

以我自己來說,親子關係能及格,我就知足感恩了!孩子的痛苦不多,我的難過不久,我們還有機會共享一些快樂時光,我就勉強算及格了。

年輕,或者第一次認真地進入某種關係,很有可能在自己定義的失敗下,結束關係,或長久持續著讓人不太滿意的關係。但是,知道自己盡力了,這很重要。

因緣不具備,形勢比人強,努力也無濟於事。最多就是當成一段學習的歷程,這時候,我們還能把握的,就是我們是不是盡力去面對這個困境,而有所成長。

強者的養成,是透過不斷面對自己的脆弱而練心養性。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強勢的人,常源自於內在巨大焦慮的偽裝。

知道自己實在無力挽回關係,別忙著自責。多花一些精力,去徹底認識自己的不足,還留在關係裡,能多學一點是一點,已經離開關係了,那就把自己整理清楚,迎向下一段關係。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得承認,我們自然湧現的情緒,讓我們無法如我們所願地,處理關係。我常感覺,一個人經過治療之後,有了些改善,不完全是學到了什麼技巧,或者負面情緒從此消失不見,而是懂得真實地面對自己。

有一種境界是,關係還是不好,我們也依然遺憾,但內在不再慌亂無奈。懂得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在生活的其他面向,讓自己不至於虛耗能量,再找到其他成就自己的方式即可。

其實你盡力了,要讓自己知道,這很重要。

●故作堅強

堅強,常是為了保護其中的軟弱。

當一個人長久習慣故作堅強,他至少會經歷兩種辛苦:第一辛苦的是,他會忘掉自己也會軟弱,忘記給自己軟弱的權利;第二辛苦的是,別人會忘掉他也會軟弱,忘記給他軟弱的權利。

真正的堅強,是寧可冒險暴露自己的軟弱,也要追求自己的成長。成長要到達的目的地,是面對自己的軟弱時,同時也懂得堅強。

●為什麼我們該維護一個人的自尊

自尊來自於肯定、鼓勵,而非否定、處罰。這一點,很值得誤把處罰對等於管教的我們,仔細思量。

在我跟家長的互動中,2、3歲的小小孩,就開始使用處罰的例子不少見。不過,大部分時候,其實效果不彰,因為孩子的成熟度實在還不夠。

這個年紀的孩子,常常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被處罰,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做了什麼。他們的行為,大部分受到天生的本能設定而驅動,並非故意或蓄意挑戰大人權威。

在我的工作領域裡面,有些孩子,確實是「不能」,而非「不為」。像是有國小的孩子,感覺不太清楚自己的音量;有國中的年輕人,沒辦法說清楚自己的情緒,連帶沒辦法把自己行為的動機好好解釋;有高中的年輕人,他的社交情緒成熟度,還不見得比得上國小學生……

 

別說孩子,有些大人也有類似的狀況。我跟少數家長談話時,家長的思考不斷跳躍,停不下來,難以聚焦。常講了半天,還是回到原點,連孩子的邏輯可能都比家長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家長是「不能」,而非「不為」,因為故意這麼做,對他沒好處。

當我們處罰「不能」的行為,效果不大,副作用又很多-可能連其他良好行為也都抑制了。

常處罰還有個壞處,也就是擴大了對一個人缺點的關注,也讓孩子無形中學到從負面角度看人事物的習慣。在操作上,強化優點是比較容易做到,又能建立關係的作法,對孩子也是個正面的示範。

自尊是激發人類向上的動力之一,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標。要促進孩子發展良好的自尊,大人要對孩子保持正向期待,接納他的原貌,了解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欣賞孩子的優點、注意孩子已經做到或付出的努力……

一個沒自尊、沒自信的人,做事常採「委曲求全」的策略。也就是我能力能達到100,但只讓自己做到60,因為這樣比較安全,比較不會犯錯。這通常不是父母想要帶出的孩子的樣子,長期來說,也不會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樣子,因為常有有志難伸之感。

那麼,我們要帶出怎麼樣的孩子呢?這就取決於,我們是不是能練就良好、正面的自我對話,再類化到孩子身上了!

孩子如此,成人也差不多。如果我們因為對方做的一件錯事,就把他罵到一無是處,用嚴厲的措辭讓他抬不起頭,那麼,他努力向上改進的力量,也會同時被我們打擊到趴在地上。

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對方一些面子,給關係一條活路!

(作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頁,經營4年多以來,人數已近12萬人,目前持續增加中,每天都有數萬名網友瀏覽與討論,學習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學習與人保持良好溝通的方法,以及如何從跟家庭和解出發,自在地付出與接受愛。)

>>本文出自《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7/10 16:0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遠流出版

  • 身為出版人,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未來遠流能在整個社會扮演 「沒有圍牆的學校」之角色。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