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Dec
  • 2017

受傷的孩子,困擾往往來自於「壞掉的大人」。

作者 書是活的

2017/12/22 10:56
▲圖片來源/轉自圓神書活網

●嚴肅地看待每個來訪的生命

 

那是一位心因性飲食失調的高三女同學,有著纖瘦的身形、清秀的面孔,成績向來優異,是班級幹部、也是學校慶典活動的專職司儀,獨自一人在學校附近租屋外宿。

 

 

每天晚上補習完回到宿舍,準備開始熬夜念書時,就會無意識地抓起食物拚命往嘴裡塞,一直塞、一直塞、一直塞……無法停止。沒有飢餓感、也沒有飽足感,只知道吃進去的食物快滿出來了,卻還不斷進食,又一邊哭泣直到凌晨,太陽升起。

 

經過一次會談,我評估她的狀況後,聯繫家長轉介醫療機構,並要求家長讓她搬回家裡,改為每天通車,好在家人的陪伴下,讓飲食與作息逐漸恢復正常;同時配合一週一次的心理會談,以及定期回診就醫,情況逐漸獲得控制。

 

幾個月後,孩子畢業了,進入不錯的大學就讀。幾年過後,我仍然沒有忘記,當初孩子帶著紙條前來找我時,那不安與惶恐的面容。更不會忘記那句話:「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孩子會觀察大人是否足以信任

 

孩子會簡化自身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很客氣,帶著困擾、鼓足勇氣前來找我時,總是說:「老師,您有空嗎?可以和您談一下嗎?」彷彿他們的困擾只要談個幾分鐘就可以解決了,然而事實上,多半不是談「一下」這麼簡單而已。

 

 

其實,孩子們內心真正的想法是,因為自己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給看起來很忙碌的師長增添麻煩,真是不好意思。孩子們的體貼,令我感動不已。

 

我常思索,孩子憑什麼信任我、願意來找我,而不是其他的師長?別懷疑,許多孩子來找我之前,未曾和任何大人討論過自己的困擾。孩子們告訴我,他們早就觀察我很久了。

 

從他們知道輔導老師可能是可以求助的對象開始,他們會透過參加輔導處舉辦的各式活動、講座、小團體,加入輔導處的志工,或者爭取擔任輔導股長一職,來增加與輔導老師互動的機會,藉機觀察這個號稱能提供協助的人,是否值得信任。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哪一種關係型態最令孩子們感到痛苦?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最大的困擾常源自於那些生養他們、照顧他們,每天與他們密切互動的大人們--可能是父母,有的則是師長。

 

 

許多孩子來自失去功能的家庭,有著疏忽管教、高控制欲、內在匱乏以致話語總充滿怨念的父母;也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令他們感到挫折與心寒的教師,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這樣的故事,我聽過太多了。本應友善地教導與照顧孩子們的大人壞掉了,但受傷的卻是孩子,被送來療傷止痛也總是孩子。

 

而那些壞掉的大人,卻沒有機會被送去好好地「維修」一番,因為他們總是無法覺察自己的言行,是否為孩子帶來了傷害,甚至堅持這是一種愛、是教養孩子最好的方式。

 

孩子的生命故事每每凸顯出大人世界的荒謬。大人們愛面子、好比較、不重承諾、雙重標準、虛偽做作、自以為是、匱乏無力、過度干涉、難以自省、情緒暴衝……

 

各種惡形惡狀被包裹在所謂「愛」的糖衣下,將其合理化地告訴孩子:「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於是,孩子們的認知錯亂了,孩子們的內心出現矛盾衝突:究竟該相信哪一個面貌的大人?

 

 

然而,細究大人們的成長過程,可能也曾有著相同的際遇,在傷痕累累中長大。大人們內心的創傷,使其不自覺複製了過往照顧者的行為模式,那是從小面對照顧者種種情緒壓迫時的因應之道。

 

聽著孩子的故事,我常覺得無能為力。

 

我能做的,就只是陪伴孩子,幫助他們長出更多的力量,去對抗那些壞掉的大人施加在他們身上的一切;並且讓孩子有所自覺,不再複製大人壞掉的行徑,走上那些父母師長一再犯錯的路。

 

在這段另類的關係中,孩子們體驗到的是穩定的情感連結--被關懷、被尊重、被支持與被肯定,這將會使他們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與重要性,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與被重視的,並且被允許用自己的姿態展翅高飛。

 

而我真正想做的是從孩子們的故事中,呈現出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許多大人壞掉了,卻用令人窒息的愛強加在孩子身上。

 

同時,我也盡力去描繪,這些受傷的孩子們,內心其實有著強韌、勇敢與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生命力。他們是如此堅強地撐著,拚命地對抗來自大人世界的種種壓力與苦痛,並努力讓自己不成為下一個壞掉的大人。

 

我們都該向孩子學習。孩子是我的老師,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往往比我能帶給他們的多上許多。我很慶幸自己走上了心理助人之路,在助人的過程中,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句話:「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心理助人是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我們怎能不嚴肅地看待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們呢?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

 

>>本文出自《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一書

更新時間:2017/12/22 10:5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書是活的

書是活的,他走出來貼近你。 而他不在乎你在背後談論他東長西短, 他也不在乎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我這個人啊,一講到閱讀,人都醒了。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