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3
  • Nov
  • 2017

身為上班族的你,也有「微笑面具症候群」嗎?

作者 編輯病

2017/11/23 10:5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今天的鬧鐘一樣喧天作響,彷彿不起床就會發生什麼大事一樣。他迷迷糊糊找到了鬧鐘,神經質地把它關掉。慶俊此時才吃力地張開眼睛。心裡想著「該起床了」,身體卻有如千百斤重,好像剛做完粗工一樣全身疲倦。

要是能再睡個三十分鐘,不,十分鐘,那該有多好……一想到要去公司就覺得可怕,他把棉被從頭裹到腳,突然間想到那位常讓自己心寒,而且非常不想見到他的部長。

 

「吁∼!」慶俊成功地將自己塞進爆滿的地下鐵車廂。看看手錶,他估計8點58分左右可以進公司。雖然不會遲到,但不知為什麼,總覺得有一股悶氣即將發作。

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份工作,想起那段因為失業而焦慮到想死的日子,現在實在不應該有這種想法……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他感覺自己就像掛在蜘蛛網上的昆蟲一樣,被細韌的蜘蛛網黏住,完全動彈不得。

慶俊慌張打開辦公室的門,正準備要衝向自己的座位時,突然有人對著他大喊一聲「早!」他覺得人們都太虛偽。看著臉上堆滿虛假笑容在向他打招呼的同事,他心裡很想問他們:「真的有那麼高興嗎?」

有一份報告今天就得交出來,可是到現在都還沒準備好。兩眼盯著電腦螢幕看,想要加快速度,卻老是停留在同一行。這件計畫每天都被部長打回票,想到今天又要挨罵,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不知您是不是也跟慶俊一樣,是個一踏進公司就開始覺得憂鬱的30歲世代?當然沒有人會覺得上班有趣或是喜歡上班。

尤其是現代社會裡,組織開始導入更激烈的競爭制度,加上面臨退休年齡提前的不安,使得當今上班族的憂鬱程度越來越嚴重。可是30歲世代的憂鬱並沒有因此受到重視,甚至常遭到忽略,被認為是「在應該認真工作的年紀無病呻吟」。

難道真的可以不把它當一回事嗎?

根據《88萬元世代》一書的說法,韓國20歲世代的年輕人即使找到工作,大部分也都是非正職,且薪資多在88萬元左右(台幣約2萬4千元)。光從這個現象就可以推敲出30歲世代就業的困難程度。

仔細想想,確實是如此。在九○年代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以前,當時的社會新鮮人享受著比現在更富裕的物質生活,找工作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

而現在的30歲世代雖然小時候也是經濟成長的受益者,而且同樣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但在他們大學時期前後剛好碰上金融風暴,所以增加他們就業上的困難及不穩定。

 

也因此當他們從20歲跨入30歲時,不管是在經濟上或精神上,都比其他年代的年輕人更為焦慮。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即使經歷一番曲折後找到工作,還是無法令他們感到心安。最近出現一個新名詞叫「Salardent(salarymen+student)」,指的是利用空閒時間跑去上自我發展課程的上班族。

當然,這些可以視為讓自己成長的正面努力,但問題就在於對大部分30歲世代的人來說,這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如果做那些事只是因為受制於某種強迫症,或者只是為了不想被淘汰,而非出自於想追求成功的意志,那就很難從工作及生活中找到樂趣。

這種後遺症通常會發生在所謂的「Gallery」身上,這個詞原本是指高爾夫球場上的觀眾,在此被用來比喻對職場上所有工作保持觀望態度的職場人,他們在職場上就好像在觀看高爾夫球賽一樣。

這些人可能曾目睹表現傑出的上司因為選錯邊而被逼退,也可能碰到過某一天隔壁辦公桌突然消失的情況,所以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低調而長久地待在職場上。

他們也不會為了把工作做好而花費更多心思,只會將自己份內的事做好,然後觀察世態的趨勢,隨之浮沉。

或許這種變化是他們的苦肉計,目的是為了在冷漠而充滿不確定性的現實中過著他們「低調而長久」的職場生活。但是當這種類型的生活不斷持續時,他們將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樂趣,抗壓性也會一天比一天差,最後終於感染慢性憂鬱。

所以有不少上班族得到一種「微笑面具症候群」。這是指上班族為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們不斷提醒自己要面帶笑容,但內心卻更加憂鬱。

 

這種人通常不太懂得如何拒絕別人,所以當碰到必須說「不」的情況時,他們總希望有人站出來替他扮黑臉。如果非要他自己站出來不可,他們也會在開口前先觀察對方的反應,再用聽起來不像是拒絕的口氣說話,最後還會露出一個笑容。

不過他們內心其實很討厭自己這種偽善的模樣。

有這種症狀的人,最危險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沒有發覺到自己已經陷入憂鬱的事實。他們只會經常喊著失眠或全身痠痛,然後怪自己對每件事情太過鑽牛角尖。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小衣食無缺的你們,到底懂不懂人生呢?」

在過去,只要努力向前,財富與成功就會隨之而來,但現在不同了,30歲世代還必須先找到財富和成功的方向才行。也難怪他們會自嘲地問著:「我們真的是富裕的一代嗎?」

(作者/金惠男:安定50萬人心的權威心理醫師,1959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於國立首爾精神病院服務長達十二年,從事專業的心理分析。2006年獲得韓國心理分析學會學術獎,目前受慶熙大學醫學院、成均館大學醫學院、仁濟大學醫學院等聘請為外部教授,以及受首爾大學醫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同時開設金惠男精神科診所。)

>>本文出自《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1/23 15:33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編輯病

這病,只有好奇心可治療。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