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6
  • Oct
  • 2017

搞清楚!護理師曾經是女性菁英的職業代表…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2017/10/06 12:36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片

日前,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發佈影片,除了謾罵與輕視護理人員的專業外,更有充滿歧視女性的偏見言論,引發社會群起激憤的一陣撻伐。

多數人對於台灣護理產業的發展或許感到陌生,它曾是代表的台灣進步與現代化的象徵,也是提升女性地位邁入菁英的關鍵,就讓我們來回顧這段故事吧!

 

1897年,台灣成為日本的國境之南,為改善台灣本地的醫療衛生,日本當局在台北設立了醫學講習所,是台灣公設近代醫學教育的開端,同時還成立「看護婦養成所」,培養更多的護理人員。

起先因教育尚未徹底深入,故錄取人員以日本女性為主,沒想到,因為日籍護士與台籍病患間的語言隔閡,促使政策轉向招募台灣女性。

到了大正民主時期的1920年代,發展成全台各地公立醫院培植專業護理人力的黃金年代。

然而,要成為一名專業的護理人員,可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的事。

按規定,需年滿15歲以上、20歲以下的未婚女性,且小學高等科畢業或高女二年級以上學歷者才能報考。

考甚麼呢?

首要當然「國語」(日文)能力要強,再來是英語、算術、歷史、地理、寫作等;還有口頭面試及健康檢查必須合格,通過第一關後,就成為真正的護校生啦!

照片來源:http://blog.udn.com/lion2100/4230722

在兩年期限中,必須學習生理解剖、一般護理、內外科學、小兒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牙科學、皮膚科、藥劑學、細菌學、繃帶、急救、傳染病學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真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得精通啊!

雖然辛苦,但當時看護婦被視為前途無限又高尚的婦女職業,不僅就學期間學雜費全免,還提供伙食、邊上課邊實習,每個月更有15圓的薪俸;

 

到了1930年,二年級的實習月薪更提高的21圓,畢業後起薪則是上看到24圓,也難怪護士的身分會成為女性菁英的代名詞之一。

而護理職業作為一種女性的菁英意識,起因於1923年的護理教育系統深入後,替台灣女性提供了一條繼續向上研修學業的途徑,使知識水準上得以更加提升;

另外則是專業形象的建立,除源自本身的護理專業外,「制服」所帶來的印象是重要關鍵。

▲傳統「產婆」與現代化「看護婦」的差別。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1910、20年間,日本為了營造新興職業的權威感及專業形象,社會上開始興起某些特定行業須着特定制服的現象。

以日本的護士為例,在十九世紀末時,還是以白色的傳統作務衣,搭配「袴」(はかま),作為護士的主要制服;到了1920年代才改良為連身式的白色服裝,戰爭時期又改為西式的折領短裙,

而台灣的護士們也在差不多的時間搭上這股「制服潮」,延續到戰後,為了工作方便跟活動機能,才又發展出長褲的設計,顏色也不只白色,有淺藍、粉紅、淺綠等多樣性。

還有一項,是護理人員的修身自律,自1924年起影響甚深的《看護學教科書》中,有「看護婦十戒」,其中如「嚴守醫師命令」、「戒多辯饒舌」、「經常培養婦德」以及「鍛煉自我修養」等戒條,

用以建立醫護之間的關係,若細看那時護理人員的品格涵養,不難想像,為何社會上對這個新興的女性職業讚譽有加。 

自從「看護婦」(かんごふ)一詞在台灣落地生根後,漸漸地打破傳統「賢妻良母」的既定觀念,不僅發揮了諸多貢獻,也著實提升了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

 

這些護理前輩們,也將日本時代所習得的「遵醫抑護、忍耐、自持、細膩」等傳統價值,以及職業道德觀延續到戰後,迄今仍可窺知一二。

▲1930年總督府臺北醫院看護婦協助眼科醫師看診。圖片來源/中研院台史所檔案館典藏

戰後的護理教育與產業,除了沿用自日本時代的基礎,也因為政權轉移和社會變遷,產生了迥異的變化。

隨著日籍護士遣返回日本,台灣也出現「護士荒」,台大暫時擔當培育護理人才的救急系統,50年代也開始進行護理養成的高等教育化,到了美援停止後,私校的護理設置也陸續開設,台灣的護理教育也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

然而,社會進步的越快,觀念改變的也越多。由於升學主義掛帥,護士已經不再被視為職業菁英,全民健保實施後,醫護人員面對薪資、工時、肢體衝突加上言語暴力,心理壓力及生理負擔不減反增,成為另一個護理人員的無形枷鎖。

▲《春梅》劇照,台視提供。

縱觀整個醫護體系在台灣的歷史脈絡,無論是過去或現在,都能清楚看見護理人員在醫療環境的重要性,給予「專業」人員應有的信任與尊重,

一直是近幾年來大家在討論的議題,倘若台灣有更合理的制度,營造更理想的護理環境,加上醫護人員和病患間的關係能夠相互體恤,共同扭轉過去我們所聽到、看到的壞現象,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從事這個高尚的志業!

參考資料:

《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允晨文化,2017)
第六章,台灣職業婦女菁英意識之生成、延續與變化─以台灣人護士為例(蔡蕙頻)

 

愛與關懷遍灑人間的白衣天使─護士(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日據時期的台籍護士(游鑑明,1994)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 下港人。高中學藝術、大學主修大眾傳播,卻誤打誤撞跌進歷史隧道。專注於台灣文化研究,喜歡從過去找未來,信奉「一枝草、一點露」的意念,為台灣說故事。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