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4
  • Aug
  • 2017

常覺得自己「孤單寂寞覺得冷」嗎?你可能也是寂寞患者!

作者 空白鍵

2017/08/24 15:21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PEXELS

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講述的是一個因寂寞跟缺乏愛而被困縛的靈魂。

主角松子,從小就認知父親只偏愛體弱多病的妹妹,一直盼望不到屬於自己父愛的松子,拼命扮鬼臉搞笑,甚至背棄自己想念理工科的意願並填了可以當老師的文學系,只為了順從父親的期望。長大後的松子,為了想愛,為了想脫離寂寞煉獄的折磨,把寄望放在一個又一個男人身上,卻也如此,波折的命運讓她不斷在暴力酷刑及愛情的背叛中度過。每次的用力愛,每次的義無反顧,換來的卻是一一次的粉身碎骨。

 

對於松子來說,就算如爛泥般被鄙視厭惡,就算活得狼狽不堪,只要不寂寞,只要不是孤單一人,什麼都可以。

我們討厭她,像討厭著自己,我們的心裡都住著一位松子。        

●你也害怕寂寞嗎?

多年前,一部線上遊戲的廣告打得火熱,劇情大致上是描述著:一位少女在學校總是飽受欺凌,於是她每天期盼上線的日子,因為有網友陪伴,讓她不再孤單。

前陣子,在咖啡廳小歇一會時,櫃檯上一疊亮晃晃的名片打入眼裡,內容印著:想要聊聊嗎?以分計價,諮詢專線:09XX……。

當整座城市都沈睡了,獨留夜店兀自喧囂時,裡面的男男女女像解放靈魂似地任由酒精催化,大肆在舞廳擺動,甜言蜜語的搭訕,與陌生人的接觸或擁抱,美好瞬間彷彿永恆,但酒一醒,天一亮,回到現實後強烈的空虛感猛然襲身,比威士忌後勁還強千萬倍。

這些看似荒謬的生活型態,時常在你我的周遭上演。在都市化發展下,現代人的人際關係門檻越來越高,疏離感愈重,於是,這些產業漸漸賣的已經不是娛樂消遣了,而是寂寞。

蒐集了幾則網友們的「最寂寞時刻」,來瞧瞧你是不是有相同心境:
1. 想找人傾訴,但滿滿的聯絡人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講話的人
2. 記得你生日的,永遠是銀行跟購物廣告
3. 「你們剛才在笑什麼?」「沒什麼」
4. 發表動態沒人按讚也沒人留言
5. 一個人去吃自助餐,取餐回來後卻發現餐具被服務生收走
6. 我的照片裡全是風景
7. 一個人出門,發現忘記帶耳機
8. 第二杯半價,但沒人一起share
9. 只剩Siri可以聊天 

「這街上太擁擠,太多人有秘密」在周杰倫《我不配》歌詞裡如此寫著。有時候,覺得城市比沙漠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這麼近,但彼此卻彷彿隔了一道心牆,誰也不懂誰。每個人都急忙地說,卻越來越少人願意傾聽。

因為害怕寂寞,所以會想方設法填補心靈的空虛;因為討厭寂寞,所以會汲汲營營的想找人來陪,甚至發展出速食愛情也在所不惜。然而,這樣做就真的能驅逐寂寞嗎?難道寂寞不會像潛伏在暗處的野獸般,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趁虛而入嗎?
            
●寂寞是世紀絕症?抑或是成長的力量?

 

在美國楊百漢大學的研究指出:「寂寞不只是內心的折磨,更會對健康帶來危害。長期被寂寞包圍的人群,相當於每天抽15支煙,而且患心血管疾病、身心疾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也遠高於他人。」這也驗證了寂寞真的會殺人。

但寂寞真的就如此邪惡,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催狂魔嗎?難道寂寞就只能是無底洞,讓人不停墮落、沈淪嗎?有沒有可能,寂寞其實是我們一生得面對的課題,在每一個夜裡時分咀嚼寂寞的時候,嘴裡分泌了成長的養份?有沒有可能,寂寞其實是一面顯像鏡,寂寥無人的時候映照的是真實的自我?

作家周國平對於寂寞的三種層級描寫的十分貼切:「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正視內心的荒蕪,才有辦法為自己撒下內心富足的種子。

        對治寂寞的解藥
         
寂寞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總是畏懼寂寞,逃避寂寞。
              
一直很喜歡《鑽石途徑I:內在的探索》傳述的概念:「當我們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時,內心便有一種空洞的感覺,會感到匱乏、自卑,只想拿外在虛假的價值來填補這個坑洞:別人對我們的肯定與讚賞、想要成功、想要這個人的愛、想要這個或那個慾望……,我們帶著一身的坑洞四處奔波,卻無法察覺到他們。當我們跟某人建立深刻關係時,我們會用那個人來填補內心的洞,一旦那個人死亡或關係結束,我們不會感覺到失去那個人,我們感受到的是填補坑洞的東西不見了,像喪失了自己的一部分,因為以前被他填滿的洞又暴露出來了,這也是我們會這麼痛苦的原因。」
       
我們的寂寞發源地在於無法安然自處,一獨處就焦躁發慌,於是急忙地把破碎、空洞的自己託付給他人,期盼他人能平定內心的「寂寞之亂」,但這樣的方式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安慰劑,身體並沒有產生寂寞抗體,一但再病,也只得痛苦地重蹈覆轍、糾結地無病呻吟。兩個人在一起並不是為了拯救一個人的寂寞,必須學會先讓自己完整,跟別人共處時才能有更好的狀態。
       
沒有人能一輩子駐足在我們的生命裡,我們終得跟自己的寂寞達成協議。獨處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在反覆演練「與寂寞共處」這道人生課題時,在每次靜心下對自己的內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時,我們的靈魂會在一次次的淬鍊下變得飽滿而充實。
鍵/

更新時間:2017/08/24 15:29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空白鍵

25歲的貪吃胖妞,看似披著商人外衣,骨子裡卻流淌著詩人血液。嗜愛書籍、電影,以及解剖人性的陰暗面,至今仍咀嚼不出什麼人生大道理來,卻吃出了小腹一坨滿是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