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9
  • Mar
  • 2016

母親悲傷的一天 政府須做的四件事|女童斷首案

作者 羽茜

2016/03/29 18:03
我知道這個社會需要更多愛,但我害怕到只能抱緊了自己的孩子…
 
昨天是個悲傷的一天,好幾個媽媽朋友跟我一樣睡不著覺,我們心痛、無助、恐懼,對於已經發生的悲劇,還有不願去想卻無法不想的,未來可能還會有的悲劇。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TVBS資料畫面
 
(作者/羽茜) 
 
我對政府和相關單位有幾點困惑,這些困惑在近幾年,隨機殺童和虐童案越來越多,已經變成巨大的懷疑,我把這些我認為可以做,卻始終做的不夠的事情整理成以下四點:
 
一、對於孩童的安全,政府不應該再亡羊補牢,應該從保障婦女就業權的基本面開始。
 
孩童的安全其實有很多可以做到的,最基本的就是保障婦女就業權,有許多婦女一懷孕就受到雇主施壓離職,或者是因為沒有足夠且令人安心的托育機構而無法兼顧工作,這都導致婦女的經濟能力變差甚至無法獨立,這時一旦父親或其他家人或男友有家暴問題,女性也無法帶著孩子離開這些暴力威脅。
 
有別於精神異常或反社會人格的案件,熟人的家暴其實是最常發生的孩童受害事件,因此,正如受害者母親所說,「讓媽媽能安心帶孩子,或者安心工作」,要打造這樣的環境,政府與相關單位能做的事情還非常的多。
 
隨便舉就是一個例子,比方說,上周發生的月子中心無照護理師虐嬰導致顱內出血,事後才發現月子中心非法立案,護理師無保母執照,這些難道不是政府把關不力?政府對托育機構沒有盡到查核責任,就是讓有需要的家庭拿自己的孩子冒生命危險。
 
二、司法單位執法不嚴,未能發揮嚇阻作用
 
我對所謂的「死刑不能解決問題」,或者如市長所說,「人死了,嚴刑峻法有用嗎?」並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確實,對於反社會人格或精神障礙者的犯罪,嚴刑峻法包括死刑,可能效果都是有限的。我也知道這些年馬政府其實不是沒有執行死刑,而是像在平撫民怨一樣,有類似事件再發生,民情激憤,就會執行。
 
但是,我的質疑(或者已經擴大成不滿)的是,我知道"死刑不能解決問題",但是"不死刑,或者輕判"顯然已經帶來新的問題,就是模仿效應。幾個讓人難以接受的重大殺人案件陸續獲得輕判,創造出「在臺灣殺幾個人沒什麼,不會死,還過得很好」這樣的印象,這不等於是讓有判斷力、並非精神異常,正如湯姆熊殺童案的嫌犯那樣,「只是想要吃牢飯」的人,繼續去做類似的事情嗎?死不死刑,我認為可以討論,但是不公正的懲罰一定沒有嚇阻的效果,這是司法單位應該承認並改進的。
 
三、政府總是在重大犯罪事件發生,才顯得很重視精神障礙者人權
 
人權,不該是用犯錯不必負責來彰顯的,這個社會人人都有免於恐懼,安居樂業的自由,這是普遍的生存權。我納悶的是政府對於精神障礙者及其家人,其實一直都採取著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卻在已經有人受害時,藉由輕判來強調我們是重視人權的國家,而這種作法卻顯然傷害受害者和其他人免於恐懼的權利。
 
正如我一位從事社會工作的朋友所說,這些家有精障者的家庭,除非家有祖產能夠把患者置於24小時監控下,並且給與適當治療,否則,一個家境普通或中下的家庭,需要工作賺吃飯錢都來不及,只能放著生病的家人,求神拜佛祈禱他不要在外滋生事端。
 
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庭,需要政府的幫助,我們的社區支持系統在哪裡?村里長的能力在哪裡?真正的精神障礙是一種疾病,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可能發生,為了整個社會的安全,他們的醫療權要獲得保障,否則他們的家人和社會上其他所有人,就是共同承擔出事的風險。
 
我奇怪的是,政府平時對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庭的人權做的那麼少,讓許多家有精障者的人在照顧和自己的工作夾縫中喘不過氣,這些高風險家庭可能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但政府平日不對他們的處境伸出援手。卻只在出事後強調他們有獲得輕判的權利,那等於是事情可以防範時不防範,要大家把人禍當天災。
 
四、家庭教育是根本,請把父母還給家庭
 
確實,要防範下一個反社會人格的出現,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以前農村的大家庭模式,以前的社會純樸,即使爸媽忙於工作,孩子也像野草一樣可以自己堅韌地長大,現在這個社會有非常多的誘惑和物質至上的價值觀,虛擬而疏離的人際關係取代了過往真實的親密,我們都知道缺乏關愛的孩子長大可能成為沒有愛的成人,甚至會對這個社會充滿了疏離和恨,所以我們也越來越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台灣的工時越來越長,時薪越來越低,父母為了生活必須待在職場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家庭教育,很多效果是需要時間累積出來的。
 
即使父母知道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多重要,但經濟上的壓力逼得他們不得不長時間工作,如果政府真的有心解決少子化問題,發補助只能說杯水車薪。立法確保雇主不得要求勞工超時工作,讓父母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退而求其次,政府至少應該多開設公立的托育機構,並且有效地監督和管理這些教養嬰幼兒的環境,確保孩子能夠受到正確且充滿關愛的對待。
 
每一項議題其實都牽涉廣大,但從中仍然有可以立即做出行動的事情,我真的很希望提出一些思考的方向,在這個充滿激情而挑起仇恨的媒體環境中,讓大家能夠嘗試多方面地思考這個問題,還有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
 
對每一個人,尤其是母親來說,3月28日都是悲傷的一天,但願悲傷就此終結。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