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1
  • Nov
  • 2015

【來自現場】從馬習會媒體氛圍,看23年來的兩岸自信

作者 馬習會觀察團

2015/11/11 14:31

11115

(楊盛昱/口述 網路新聞中心/記錄整理)

 

【簡介】
楊盛昱。資深媒體人,TVBS大陸新聞中心創辦人,1997即率先獲許可在大陸設常駐記者站,並親自率隊採訪過新加坡、上海辜汪會談。長期兩岸問題觀察者,分別在美國、台灣、香港、大陸擔任過媒體負責人及評論員,現任TVBS執行副總經理。

3450521334318

比較這幾次兩岸對話的歷史採訪經驗,在現場很容易觀察感受到兩岸媒體的變化。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第一、在1993年的年代,中央電視台不可能現場直播,非常謹慎。第二、大陸在1998年的辜汪會談上,所有媒體報導基本上依賴新華社統一發稿;至於現在當然不若以往,現在百家爭鳴,大幅度報導,不管是傳統媒體、電子媒體、平面媒體,都在大幅報導,他的整個環境來講,可看出三點:

一、大陸媒體環境改變,更加寬鬆靈活。

二、對馬習會的關注度,不管有沒有中央下令,都提高到最高的關注層級;就算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了「握手」的關鍵時刻,但對於馬英九記者會沒有直播,可是從事後中國大陸媒體做大幅報導的風向來看,媒體重視是毫無疑問的。

三、大陸媒體在現場觀察的不只是兩個領導人,也觀察我們的媒體在幹嘛。所以不斷看到大陸媒體在採訪台灣媒體,這其實當年是不可能的,他們也希望聽到我們的聲音。透過媒體與媒體之間,我及方念華都接受採訪,基本上大家在交錯觀察及互動中,都植根於整個大陸地區,包括媒體在內,自信心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充滿了自信,而這個自信與整體國力提升有相當大的關係。

兩岸領導人會面 用和平對世界喊話

同理反證,我們去看大陸媒體環境時,也應該將心比心的想。有人說習近平見馬英九,有為國民黨選情拉抬的目的,這一點不能否認,但就算有,仍不及共產黨做的兩件事情:

一、南海爭端直接面對美日聯盟,面對這樣的動作,用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和平方式,我覺得有一層意義,也是宣示給美國人看,第一,我們的事情你們不要介入,第二,對於領土的問題,不管海峽哪一岸我們是同一陣線,或者各自都有所堅持,我覺得這是他對於國際上做某種宣示的重要因素。

所以包括包道格(AIT前主席)的講話在內,美方都用樂觀態度觀察。這是不能不樂觀啊,台海兩岸間用這樣的方法化解或向國際宣示「你們不要想分化或見縫插針,或是來挑撥」這有他的國際目的;第二,他在推一帶一路、亞投行、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這些東西,用一定的善意讓台灣加入進去,相對來說這是整條紐帶關係,不管是一帶一路或海上絲路,台灣跟他們是一條線的,不該被中斷,不該被邊緣化,否則台灣被邊緣化了該怎麼辦?

 

二、在亞投行內,也有一定的意涵:在兩岸經貿,我覺得他也突破了某種意義上,營造一個經貿合作關係,突破了太陽花學運以來卡住的服貿、貨貿的協定;我覺得他有整體的經濟、外交、國際情勢,與全球戰略思考。納入策略來看的時候,這絕對不只是簡簡單單只是為了選舉,如果真的要跟選舉扯上關係,那只能說建立了「領導人會面機制」,下面不管誰當選,這個門檻拉得這麼高,這其實嚴格講起來會變成是一個議題。今天假設政黨輪替再到民進黨,你維持的現狀會是創造好的現狀,還是什麼現狀呢?抑或是依循這個方式解決爭端呢?這嚴格講起來,留下了一個具有善意但也同樣具有挑戰的議題給下面的繼任者。若說是為國民黨選舉拉多少票,我覺得這個觀察就流於口水,自己把格局變小了。

歷史關鍵 直播畫面稍有瑕疵

當然,這次採訪也有許多因為時間倉促導致的檢討。像是這次新加坡的安保措施,加上大陸、台灣兩邊媒體之間的協調,給採訪帶來很多困擾;舉例來說,握手現場從中午開始排隊進場,安檢嚴格,證件之複雜,還要帶護照檢驗身分等等,每家媒體還有限定人數。以台灣電視台來講,一家就只有四個人能夠入場,這樣的管制讓握手現場仍有近千名記者,雖然有階梯,拍攝仍有困難。不過我也觀察到,大家在排隊時如果遇到爭議,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和陸委會的張鳳玲科長,最後是同時拿著麥克風在現場維持秩序,讓大家安定下來並儘可能把現場維持好,這是很難得的合作機制。最後,歷史時刻的關鍵握手採訪,大家雖不滿意但也都能接受。

然而,關於兩邊真正會談的現場直播報導,卻一直要到前一天晚上,才確立兩岸領導人開場白可以開放直播,這件事情準備時間太過匆忙,因此我們很遺憾地看到,電視台轉播畫面是不莊重的,搖晃的,顯示我們政府與媒體事前的協調準備不足,以致造成現場局面混亂而有瑕疵。

在冰山下的外交動作 看大陸默認「一中各表」

自由時報頭版,寫著「一中沒有各自表述」這句話,但所謂「各表」,就是一上來開場白,兩人就已經是各自表述:一個訴之以情,一個訴之以理,就已經是各自表述。這兩人的身分,別忘了,新加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國,過去,在新加坡的新聞報導中,只要敢於用兩國並列,中共一定抗議,但這次全世界的媒體都是用Chinese President及Taiwanese President,或是President習近平、President馬英九,或是President of PRC、President of ROC,馬英九桌上擺的都是有國旗的官銜,陸媒拍攝的時候也沒有迴避,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第一次出現在包括中央電視台在內的所有陸媒的畫面上,這是以前極大的禁忌,這就叫「承認」,更叫「各表」。

我覺得大陸已經到了一定的自信程度。13億的老百姓都知道中華民國,都知道馬英九是誰,不再隱藏,這還要怎麼去表述?他並沒有矮化你叫做台灣省、中央對地方,這已經是各表的具體呈現了,為什麼要去玩文字遊戲?為什麼要用文字去誤導觀眾讀者,這是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問題。

看東西該看門道還是熱鬧,我講的是這23年來我所看的門道,它的核心價值到底在哪裡,就是這麼簡單。若再對比連胡會,是國民黨主席及共產黨的總書記,那都迴避了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次毫不迴避,換言之,我講的深一點,這等於是他突破了過去嚴格禁令迴避『搞兩個中國』的論點,他自己打破了,這不再是兩個中國,不再是這樣的表達方法,可以說是差別巨大。

110708

最後,談到我們在全世界媒體的發展。

 

大陸媒體對國際議題的關注度遠高於台灣媒體,而我們的媒體很多年來,很容易進入一個民粹與口水文化的漩渦裡,所以觀眾的思考缺少了真正冷靜的觀察點。提供給大家思考,我認為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時,你觀察的不是他有沒有解釦子,我套一句包道格正式接受採訪的話:「大陸與台灣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有很多講究,在鏡頭前兩人都會是適切的彼此表達尊重,但是任何人都不該低估台灣媒體把一個人的端莊舉止,解讀為對別人的『貶損污辱』這樣的能力。」這句話講得非常重,台灣媒體的誤導能力甚強,說的就是這個。他用了一個端莊舉止、貶損污辱這樣的對比,用英文講就是把一個好的manner說成一個insult,天差地遠啊?一個是好的behavior,一個是insult。人家已經把問題講得很清楚,這正是值得我們所有媒體深思的重點。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馬習會觀察團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在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11/7舉行66年以來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TVBS網路新聞中心,邀集專家、學者,為您從各面向解構馬習會。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