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Sep
  • 2018

這世界真沒有所謂的「公平」:美國特許小學、私立小學大不同

作者 換日線

2018/09/22 11:00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換日線》陳亭潔/Hello! Anita 老師:八零後的台灣平凡大學生,身為新聞系,養成觀察周遭的習慣。曾經指著留學生大笑香蕉人(外黃內白),但決心出走,前往美國學校當起交換生之後來才明白「只有在你揚名國際那一剎那,你和你的國家才不會被歧視」。目前在舊金山的雙語特許小學中教中文,也喜歡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不斷學習。)

 

 

在美國的小學教育,主要分為傳統公立學校(Public school)、「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和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三種。

 

 

其中,在傳統「公辦公營」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不論是入學辦法、學費( 0 元 vs 每年上萬美元)、乃至資源分配的差異之巨大──尤其在族群和社會階級較為懸殊的學區──相信對美國教育體制有所了解,或是看過相關報導的人都知道,除了在少數大都會中的富裕區域,多數美國公立小學常受限於資源與僵化的制度,導致教學品質參差不齊。

 

 

而「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屬於公辦、但委由民間業者經營。算是折衷於兩者之間學費全免、入學也維持一定程度的開放,但制度較靈活(只要達成與州政府協議的教學目標,課程安排等可由學校自理)、加上在民間業者的加入下,資源可望較傳統公立學校充分。「理論上」可以綜合兩者的優點;降低兩者各自的缺點。

 

 

 

自 1991 年美國首間特許學校成立之後,至今全美已有超過 5,000 間特許學校,約 200 萬學童。在部分州郡,特許學校更取代了傳統公立學校,成為當地中小學教育的主流。

 

 

然而,自從我離開特許學校、進入私立小學擔任教職之後,卻發現一路從硬體到制度,私立小學和特許小學,真的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階級的鴻溝,讓不同家庭的孩子難以共處

 

 

 

在經費來源方面,特許小學的主要經費來源,是政府和家長捐贈。加州的州法規定特許小學必須在每一個年級中,增設弱勢族群的保障名額──例如低受入戶家庭。

 

 

這一點對「校方」而言,其實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全民普學,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唸書──這是所有開辦教育的人,心中最偉大的夢想。但如果一不小心,也會造成反效果。怎麼說呢?

 

 

答案是現實的「排擠」作用:全民普學的善意,反而造成校方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家長捐獻流失。

 

 

 

人生下來就不平等,不同的家庭,提供給小孩的教育資源、樣貌也不同,就算學齡兒童教育,對一個小孩的個性養成也有頗大的影響因此當特許小學增加低收入戶學生的招收時,在許多美國中產階級家長眼中,看到的卻是「負面影響」──深怕這些弱勢的孩子會「帶壞」自己的小孩,進而重新考量學生在校的教育品質。

 

 

還記得之前我工作的特許學校,準備增收弱勢族群學生時,不少家長都向我反應他們的擔心有些家長甚至直接把學生轉走、或停止任何捐助以表示抗議;另外,因為不同程度的孩子被歸在同一班,特許學校的老師也必須花一倍的時間,規劃不同的課堂計畫,引導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

 

 

「挑選」學生和家庭,創造層層關卡的私立學校

 

 

私立小學的狀況,就截然不同了。

 

 

高額的學費、加上多位在黃金地段,讓在這裡學習成長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中上階級的白人、富裕的華裔,其他種族則以印度裔為大宗這極大的轉變與學生背景的高相似度,讓剛從特許學校轉來的我,大為震驚。

 

 

另外,在私立學校的老師,多半都和特許學校的老師一樣,準備齊全、認真教學。但不同的是,私立的教學機構,還能夠「選擇自己的學生」

 

 

舉例而言,私校會先讓所有申請的學生,都去班級裡試聽一節課,並且從旁觀察;隨後經老師們討論,確認哪些學生「符合他們喜歡的特質」,哪些學生則「可能不適應」這所學校。

 

 

在家庭背景、收入(學費)門檻、教師篩選這樣的層層關卡後,留下來的學生樣貌可以想見從全班活動到小組討論,學生參與度都很高,反應程度較熱烈,學業表現平均來說也十分優秀;但在私立學校的壞處,就是也有部分被家裡寵壞的小孩,小小年紀就會用家長的身份來抵制老師。家長們也容易有比較多不合理的要求,認為「付錢的就是老大」,面對校方時,講話大聲許多。

 

 

「豪華」的軟硬體資源,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除此之外,從學校的軟硬體設備,也能看出兩所(類)學校的截然不同。

 

 

雖然過去我所待的特許學校,硬體設備已經相當不錯:電腦、教學電視和課桌椅一應俱全,但是教材、師資資源乃至課間活動的「玩具」,卻遠遠沒有私立學校來得豐富。怎麼說呢?

 

 

首先,私立學校的課間時間,除了給學生基本的呼拉圈和跳繩之外,在不算大的校園空間中,又規劃出多種「增加學生創意」的角落,例如:藝術壁畫區、戲劇想像區、建築積木區、彈珠台區和球類區等。讓簡單的一節下課,變得極為豐富有趣。

 

 

另一點是教師資源:在特許學校中因為資金有限,所以一班只有一位老師,或頂多增加一個實習生,但每當想組織活動或碰到學生發生問題時,往往必須中斷教學、緊急處理突發狀況;反觀在私立學校裡,一班就設有兩位導師,每兩個班級還有一位輔助老師──這樣的人力資源配置,除了可以提升老師對每位學生的教學與照顧外,也確保發生任何突發情況時,其他學生都能繼續學習

 

 

最後是課堂規劃:在特許學校中,提供中學生( 7 到 9 年級)的下午課程,是以自己的興趣做軸心,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像是體育、音樂、美術、電腦、新聞等,在台灣也能看見的科目。但當我到私立小學時,我發現他們把這些選擇性課程,一方面向下延伸到幼稚園就開始;二方面則把中高年級課程變得更加「專業」,甚至增加不少連大人都可能從沒接觸過的領域,比方說物理學、芭蕾和 3D 列印等高級課程

 

 

起跑點在前方的人

 

 

在看完美國私立學校和特許學校的差異之後,真的會感嘆這個世界真的沒有所謂的「公平」。

 

 

儘管同樣是受到法律保障的「義務教育」、「基礎教育」,有些人天生就能無憂無慮,在最良好的照顧和教學環境下成長;有些人則可能連上一堂「創意課」,都是難以想像的奢侈享受。

 

 

但既然起跑線的不公平已經是現實,我們也只能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並且想方設法跑得更快一些,不要輕易放棄。相信自己還是能夠靠著堅持不懈、努力衝刺,超越那些起跑線在你前方的人。

 

 

 

延伸閱讀

寄宿學校、國際學校,「貴族」學費的背後,家長該如何規劃孩子的學習之路?

連國王都不滿意的約旦「指考」──你以為,全世界只有台灣在「升學主義」嗎?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個城市的15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