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0
  • Sep
  • 2018

從日本空姐到荷蘭媳婦 她一肩扛起「菲仕蘭乳牛牧場」的家族招牌

作者 換日線

2018/09/20 17:43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換日線》布爾 ‧ 丁夫人/瘋荷日曆 My Dutch LifeStyle:住在荷蘭 10 年了,我已是半個荷蘭人、全職台灣媽媽與兼職部落客/自由作家,將荷蘭在地細膩的生活品味、豐富多元人文色彩、學齡兒童養成教育與點點滴滴的幸福片刻,用輕鬆恢諧筆調,以台灣心 ‧ 荷蘭眼來體會、感動和記錄,我眼中的 Nederland 漸漸蛻變成心中的 Neverland。)

 

 

對所有剛來荷蘭定居的外籍人士來說,第一接觸的語言學校絕對是最棒「社交場合」,不論國籍、背景及母語,大家有志一同,都想盡快融入異國的文化及語言。

 

 

聽說荷蘭文為世界高難度語言之一,雖為字母拼音,但發音及文法和英文簡直大不相同,貼近德文的日耳曼語系,光是卡在喉嚨的捲舌音就堪稱亞洲人的死穴,直到今日,很多單字我依舊無法百分百發音正確。

 

 

異國婚姻與語言學習的最佳夥伴

 

 

 

回想起 10 多年前第一次上課,情形好似召開聯合國會議,老師一出場就使用荷蘭文教學,特地放慢速度,重複再重複地解說,學生們可以隨時舉手發問,但就是沒有其他語言輔助,更別想要請教同鄉。

 

 

因我算是超級少數居住在非大都會的台灣人口,生活上有失有得,雖說失去了和同鄉交流互動的難得機緣,但也讓自己更加明確了解,想要順利走出家門上街購物、行動自由和鄰居打招呼,就必須苦練荷蘭文,有了語言這保護傘,我才不至於像個走失迷路的孩子,回不了家。

 

 

班上同學多以婦女居多,大部分是異國婚姻或舉家遷徙而來,我們之間從認識至今,長達 10 多年的交情,情同姊妹。其中,我那同是透過異國婚姻,從日本嫁到荷蘭的閨蜜──紐蘭太太,就是我在語言學校裡的重大收穫,我們對彼此的信任與同理心絕對比和當地的荷蘭朋友還強大,就連孩子們也都像是青梅竹馬般一同成長

 

 

 

每年孩子們生日會,對方都是固定班底互遞幸福能量;遇到生活瓶頸,也是互訴苦水、有哭有笑的最佳傾吐對象。適度的情緒宣洩,都是為將來還有更多挑戰在打預防針。當我的承受度又快接近臨界點之際,幸好總有她可分享心事、互相勉勵且相知相惜。人生旅途漫漫,知己有幾人就足矣。

 

 

空姐變農婦的紐蘭太太

 

 

說到這位美麗但絕不嬌貴的日本閨蜜,同時也是牧場女主人,嫁到荷蘭之前可是水噹噹的空姐,和我一樣,為了愛情冒著許多風險遠嫁他鄉,但是她的人生轉變可比我更戲劇化與艱難。坐擁廣大無際菲仕蘭乳牛牧場世家,他們家的牧場找不到邊,以房子為中心,365 度旋轉,隨處一指,都是他們的地產

 

 

 

家族經營的現代化專業農場,完全顛覆過往髒髒舊舊的農場刻板印象,高科技機械設備絕對是農家的好幫手,擠牛奶的手工技術雖由機器來取代,但需定時、定量擠奶的乳牛們,還是需經由農家引導下乖乖排隊去「釋放」。

 

 

每隻牛媽媽一天可以貢獻約 25 公升的牛奶,除了如茵的草原,想讓牛隻更健康、牛奶更美味,乳牛的天然副食品也非常重要,其他農地亦栽種小麥、玉米、大豆等五穀雜糧,確保每隻乳牛營養均衡。

 

 

荷蘭菲仕蘭畜牧區生產出的乳製品聞名全球、暢銷世界,成千上萬隻乳牛,對農家而言不僅僅是收入來源,更是全球人類每日所需食物供應者。經營大牧場的紐蘭 Nieuwland 家族現由第二代掌舵,她身為現任牧場女主人,人生旅程與角色被徹底翻轉。

 

 

外柔內剛、不輕易認輸的性情,讓她把家族事業與家庭生活打理得妥妥當當,除了親理牧場大大小小瑣事,平日 3 個女兒的生活起居與上下學接送、校外課餘活動全部親自包辦,但親子教養之外再加上每日與夫家龐大家族的應對壓力,仍常常壓得她喘不過氣,相較之下,我已經算是「簡單生活」了。

 

 

卸下光鮮亮麗的高跟鞋空姐日常,一個轉身已是穿上農服、踩上靴子,每日在牛棚裡穿梭與乳牛們打交道的菲仕蘭農婦,常常聽到她往獸醫師那跑,拿藥給生病的牛隻治病,一年 365 天 24 小時全程待命,就是為了確保每一隻乳牛健康強壯。

 

 

大家族的難題,讓她一度想「離婚」

 

 

除了生活模式徹底被翻轉,嫁入荷蘭傳統保守農家,首先被要求的是「信仰」的改變。好險,這問題難不倒她,因在與荷蘭老公交往初期便已經知曉,嫁給對方會遇到信仰問題,也早已在選擇結婚的那一刻做出選擇。

 

 

當孩子們上小學時,便被家族長輩要求進入私立教會學校學習《聖經》教義,學校當然不在家附近的學區,只好天天開車接送上下學。好在,她嫁入荷蘭之後也受洗成基督徒,信仰並非融入大家族的障礙,但是有一天來我家串門子喝咖啡時,卻還是鎖不住長期累積下來的壓力,聊著聊著,就在我面前崩潰決堤⋯⋯。

 

 

如果說在荷蘭或西方國家的家庭,就沒有婆媳問題,那絕對是騙人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算婆媳相處愉悅,公公也可能是「狠角色」,有「公媳問題」的同時大有人在──而紐蘭太太遇到的,偏偏就是這「冷門議題」

 

 

農家大家庭的觀念保守,公公是家族的最高領導人,強勢主導與不輕易妥協的性格,讓我日本閨蜜的精神生活度日如年。

 

 

兩人對龐大牧場管理的規劃意見相左,就連一丁點鎖事都可以擦槍走火起爭執,弄得紐蘭太太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文化差異、職場人際、個性不合,還是與長輩們的相處之道?就算荷蘭老公多半時候都會力挺愛妻,但無法逃避的日常與日積月累出的無奈與不滿,讓她的家族儘管可以賺得到全世界的金錢,但她卻賺不到一絲絲喘息空間與尊重。

 

 

這樣下去,鐵定不會喜劇收場,當時淚流滿面的紐蘭太太,居然動了「離婚」這念頭

 

 

「接班」意味著「用合約買斷」而非「免費繼承」

 

 

重視家庭關係的荷蘭,國內大大小小家族企業不計其數,牧場經營亦是如此。一般印象當中「家族接班」下一代接手的經營管理理所當然,但是荷蘭人秉持一向務實精神,只要是有財務上的牽連,不要說是手足親兄弟明算帳,就算是直系親子關係,依舊算得清清楚楚。

 

 

在紐蘭太太與先生第二代正式接班之前,經營權與公婆平均共有,也就是說牧場有四位法定負責人但第一代年紀漸長,龐大的農務體力勞動早已不堪負荷,公公直嚷著要退休,但實際上仍心念牧場,每日巡視牧場,叨叨唸唸,加上有意無意的主權宣示,讓第二代在業務執行上挫折連連。第一代嘴裡說好的放手,卻總是難以做到

 

 

既然如此,那就把經營權買下來吧!這一紙合約看似薄薄一張,負責人將從四人變成兩人,卻讓紐蘭太太與先生付出好幾百萬歐元與協議換取,說白了就是將牧場全數從第一代那裡購入而非繼承,這也是荷蘭所謂「接班」的意義,別想憑空獲得,須正式以「金錢與合約」來兌現

 

 

就在買斷經營權之後,公公婆婆徹底放手開心養老去,適度的距離美感,也將親情關係拉得更近。

 

 

現在公婆偶時來訪,就只需純粹享受天倫之樂,少了財務上的拉扯與經營理念的對峙,似乎一切都慢慢進入軌道。想當然,紐蘭太太多年前和我哭訴的情緒字眼,現在完全不再提及,夫妻情感也更加綿密與踏實。

 

 

在牧場老屋,逐漸找到「家」的歸屬感

 

 

出生在日本大阪的紐蘭太太,從小至婚前一直與父母同住在大城市小公寓裡,成長在繁忙與快節奏的大都會,城市生活一切都是如此自然。28 歲後為了愛情承諾來荷蘭定居,親眼看見夫家準備的新房,只有「夢幻」兩字形容,寧靜社區、嶄新建築、三個樓層、前後院加上大車庫,連想都不敢想,果真長居此地?

 

 

前 6 年的居家時光,除了想念娘家外,實在是太滿足了,接連大女兒、二女兒相繼出生,好住宅與好家庭,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但如今牧場經營改朝換代,全家必須搬離新房,入住 50 年的老舊農舍。當時正懷著第三個女兒的紐蘭太太,身體上的疲累可以忍受,但心理上對老屋卻缺乏認同與融入。即使屋大、地大,看似擁有更寬闊的生活環境,但短時間內,屋裏幾乎保留上一代經營者的生活印記,屋外風景除了牧場與牛棚,其餘了無樂趣。第一年的老屋居家心情,只有借宿感,「家」的踏實感還需定位。

 

 

時間與習慣,就是生活的最佳治療師,隨著女兒們成長、牧場 24 小時管理與最終關鍵──公婆放手,屋裡漸漸填滿自家熟悉的風貌與氣味。

 

 

老廚房不如之前的現代美觀,那就大刀闊斧把屋內重新裝潢整頓,換個嶄新方位。現在站在碗槽前,即可一眼望穿諾大偌大的牧場,一個轉身,客餐廳的視覺連線,讓居家生活與家人們更加緊密相連。

 

 

每天拉開窗簾,大片樹林藉由樹葉美景映入眼簾,無須月曆提醒,節氣轉換一葉知秋,心靈越漸開敞,漸漸地,愛上這片綠意和住宅,紐蘭太太終於找到讓她安心、喜悅的真正歸屬。

 

 

 

延伸閱讀

這婚怎麼結!?異國戀情的意外一課:母親堅持「沒聘金不准嫁」

「跨越台土德三國,只為和你在一起」──「結婚好難」之德國篇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個城市的15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