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Poodang抖陰離婚抖動旅遊警示北投紅茶赴陸旅遊演藝生涯覺宗宏中醫陳妍希夾子電動大樂隊
  • 搜尋:

    重症醫師 結果共133筆

  • 新冠進入流行期!「3類人」屬重症高風險 醫:其餘人免驚

    疾管署宣布新冠疫情進入流行期,不少兒科醫師門診開始出現較多的新冠確診者,再加上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KP.2在美國站比開始上升,引起關注;對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向《TVBS新聞網》表示,其實民眾不用太過緊張,新冠病毒就是會不斷變異,以目前看來重症會越來越少,提醒「未接種疫苗者」、「沒確診過新冠者」、「免疫力低下者」3類易感染族群要注意,感染後比較重症風險較高,但其餘人只要維持正常生活,適當防疫即可,不用過度緊張。
    2024/06/14 12:33
  • 喝咖啡降血壓?醫示警9族群不宜喝: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高

    喝咖啡可以降血脂和膽固醇,甚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患有嚴重高血壓(大於等於160/100mmHg)的人,每天喝2杯或以上的咖啡,可能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1倍以上!有9種人並不適合喝咖啡。以下是他的看法。
    2024/05/20 14:46
  • 比焦慮更糟!「1情緒」傷全身 研究:心血管死亡風險暴增23%

    生活中難免遇到生氣、焦慮、悲傷等負面情緒,然而,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生氣會慢性的傷害人體血管,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大幅增加中風、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較之下,焦慮、悲傷等情緒則無類似影響。
    2024/05/17 10:24
  • 腰圍粗、個子高者當心!醫曝「這部位」發胖 罹癌風險增加10%

    肥胖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備受關注,科學研究持續探索不同體型與罹患癌症機率的關係。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近日針對這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文獻回顧,歸納出幾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2024/05/16 16:54
  • 不吃早餐也中!醫點名9大NG行為傷胃 「這類食物」強烈致癌

    許多人以吃美食當作樂趣,不過若是長期吃傷胃的食物,恐怕會造成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提醒,如果吃太鹹或是喝太多咖啡,都有可能導致胃出問題。
    2024/05/14 16:19
  • 妻病重彌留!尪求「撐過最後母親節」 醫落淚:不想孩子遺憾一輩子

    曾出版《ICU重症醫療現場1&2》的ICU醫師陳志金,昨(26)日分享一起病例,為一名病重彌留的女病患,其丈夫心碎祈求,「能不能撐到母親節?」只因希望孩子們能夠陪伴媽媽度過人生中最後一個母親節。即便任務艱難,陳志金醫師仍立刻安排,不願家屬帶著內疚與自責過一輩子,讓網友看完眼眶泛淚。
    2024/04/27 16:20
  • 準備很久了!小黃司機送「暖心禮物」 醫笑喊:快樂一天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忙碌奔波。然而,在這個匆忙的世界裡,總有一些溫暖人心的小故事,讓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溫情。重症醫師陳志金就分享了一段,自己收到一份非常有意義的小禮物,與計程車司機「善的循環」有愛小故事。
    2024/04/14 08:24
  • 地震被重物壓倒怎麼辦?醫揭「存活4關鍵」 千萬別做這件事

    繼921大地震後,台灣昨(3)日再爆發規模7.2的403大地震,全台感受到劇烈搖晃,為25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然而地震來臨時究竟如何保命,尤其若被重物壓倒能怎麼辦?重症醫學暨胸腔內科專科醫師黃軒以過來人經歷傳授「保命4絕招」,呼籲千萬別做1件事。
    2024/04/04 10:54
  • 急重症醫療糾紛不斷!「過失致死罪」達51% 第一線醫師揭秘辛

    在台灣長久以來,醫學相關科系一直都是最熱門、分數最高的選擇,因此「醫師」在社會中,向來都視為一個地位較高的職位,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醫師就表示,在台灣急重症等相關醫療領域,因為高壓和複雜的工作環境,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則相對較高。
    2024/03/31 13:19
  • 米酵菌酸疑釀2死!醫曝4致命因素 「加1物」降低中毒風險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衛福部召集毒物專家討論,一致共識認為是米酵菌酸毒素,由於國內沒有標準品,各單位已緊急訂購,預計下周送達。重症醫師陳志金表示,吃河粉、粄條有4因素才會造成米酵菌酸中毒,文獻建議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降低濕米粉和粉絲在生產中,出現「米酵菌酸」中毒風險。
    2024/03/28 12:07
  • 「上大號卻先尿出來」是尿失禁?醫親解1原因:天天都有

    所謂人有三急,許多人會疑惑「明明是去大號,尿卻先跑出來?」重症醫師黃軒解答了,其實是與人類身體構造有關,並不是尿失禁。
    2024/03/18 13:03
  • 醫學系第一名搶走皮膚科! 救醜難救命的台灣未來?國家須保障風險高科別

    台大醫院擁有眾多權威醫師和豐富教學資源,但現在也面臨外科部招募住院醫師招不滿的困境,而這不只是單一醫院的現況,近年來最夯的是五官科,像是眼科、皮膚科等等,因為可以開業,又不用值班,現在醫學系第一名的學生,很多都選皮膚科,但外科、小兒科、婦產科等等從以往的大科,越來越少年輕人投入,資深醫生擔心,重症醫療不能讓它垮掉,因為就算有錢送美國治療,都來不及救命。
    2024/03/14 22:40
  • 吃迴轉壽司生魚片頭暈狂瀉!醫姪子「敗血性休克」 鬼門關搶命7天

    全台各地擁有不少連鎖迴轉壽司餐廳,用餐方式簡單方便,價格則依盤子顏色來區分,其中生魚片最受歡迎。怎料,農曆春節卻傳出因吃生魚片險些喪命的噩耗,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重症加護內科主治醫師黃俊德,搶救姪子多日終於把人命拉回來,崩潰表示,「過去7天,壓力爆表!」
    2024/02/11 19:56
  • 更年期男性體力變差、性慾低 醫推5大食物「睪固酮爆發」

    當男性年齡進入30歲以上,其體內的睪固酮分泌量會隨年齡增長逐年遞減,每年下降約1%到2%,40歲以後,體內睪固酮會出現明顯的不足,造成情緒不穩定、性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體力變差、對事物失去興趣及悶悶不樂等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男性荷爾蒙偏低(hypogonadism)」,也被人們俗稱為「男性更年期」。
    2024/01/27 10:55
  • 低溫運動小心!醫示警「5大風險」 3種活動也NG

    俗話說「多運動有益身體健康」,許多長輩都習慣在清晨中,去附近的公園散步、運動,不過近日寒流來襲,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在低溫環境下運動,恐會為人體帶來5大危害,除此之外,還有3大運動,也是要在低溫天氣中,要盡量避免從事的。
    2024/01/23 16:20
  • 最強寒流、雨彈來襲!醫示警「影響健康」:憂鬱症狀加劇

    最強寒流來襲,冬季冰雨籠罩台灣,帶來的不僅是濕冷的氣候,還有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專業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冰雨對身體健康有許多不容忽視的風險。
    2024/01/23 11:42
  • 失眠、睡不好超痛苦?趴睡易做惡夢、春夢 3招有效提高睡眠質量

    你睡著後是一直翻來覆去,還是都不動?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每晚睡覺時,大約會翻身20次左右,不過也因人而異。睡眠狀態中,一般都是無意識的翻身,但是若過度翻身,就可能是睡眠障礙的現象。
    2024/01/23 10:10
  • 體檢前注意!9類藥影響報告結果 這項恐誤診「假性糖尿病」

    藥物對身體檢查結果有重要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臨床診斷的誤判。有哪些常見的藥物可能影響身體檢查結果,造成報告出現誤差?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指出有9類藥物要注意。
    2024/01/16 12:47
  • 和壽命沒關係!專家揭「眉毛變長」4因素 1類食物長更濃

    許多老年人相信「眉毛越長,代表越長壽、越健康?」但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研究發現,眉毛長度其實跟壽命無關,而且50歲後,眉毛變長可能和代謝、荷爾蒙、飲食、遺傳有關。
    2024/01/03 15:31
  • 吹自己還是冷!電暖器「正確用法曝光」 溫差5°C↑恐猝死

    強烈大陸冷氣團在今(18)日稍微減弱、白天氣溫回升,不過明(19)日可能又會轉為寒冷天氣,迎來另一股冷空氣南下,是否更強則仍待持續觀察。為讓家裡暖和一些,不少人紛紛拿出電暖器,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藉此呼籲,千萬別搞錯電暖器的使用方式,並不是對著自己!
    2023/12/18 13:43
  • 午睡腦容量會變大? 醫提4建議:不要睡超過「這時間」 

    每個人在國、高中的求學階段,都會經歷吃飽飯後午睡的時光,以利於學生養好精神,繼續應付下午的課程。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最近研究發現,習慣午睡的人,其腦容量較大」。午睡可以為大腦提供額外的休息和恢復時間,使大腦能夠更健康的發育。
    2023/11/04 05:30
  • 愛美阿嬤血壓狂降!留最後一口氣「塗指甲、敷面膜」 隔日無憾離世

    ICU醫師陳志金,曾出版兩本書籍《ICU重症醫療現場1&2》,並時常透過文字在臉書記載加護病房的點點滴滴,日前他也分享一起病例,為一名情況不太好的阿嬤,因血壓不斷往下掉、隨時都可能離開。陳志金醫師最後詢問家屬,「還有什麼心願,希望你們幫她完成?」只見家屬突然想起阿嬤很愛漂亮,決定最後給她做一系列美容,未料隔日阿嬤就走了。
    2023/10/25 20:06
  • 養生不能只喝粥!愛吃全穀類「死亡率降5%」 醫激推5菜單

    一提到養生,相信大部分人會聯想到全穀類食物,包括糙米、全麥、燕麥、玉米、蕎麥以及黑米等,因完整保留胚芽、麩皮與胚乳穀物,富含多種營養和膳食纖維,進而有效降低各種疾病風險。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有研究結果顯示攝取全穀類食物能夠降低死亡,但不代表完全轉為只吃粥。
    2023/10/14 13:39
  • 喝豆漿會性早熟、影響發育?醫破「7大傳言」:1細節疏忽恐中毒

    天天一豆漿,補充蛋白質還能緩解更年期不適,不少人甚至自製豆漿,省錢又安心。不過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豆漿一定要煮沸,否則其中的皂素可能引起腹瀉、噁心、頭暈,另外他也破解「豆漿不能配雞蛋」等7大傳言,提供民眾關於豆漿的正確觀念與用法。
    2023/09/26 15:53
  • 愈刷愈危險?牙膏3成分恐有「致癌風險」 醫曝選購方法

    牙膏是人人每天都會使用到的潔牙用品,然而卻有資料顯示,牙膏中含有某些成分可能有致癌風險,不免引起民眾心慌,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針對與潛在癌症風險有關的3種成分做出分析。
    2023/09/13 21:3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