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森恬CP旅客GooglePodcast飲品特價google podcast轉移麥當勞勒索土石掉落失衡7-ELEVEN
  • 搜尋:

    醫學會 結果共328筆

  • 治療癌症卻「傷心」 日本首訂抗癌藥副作用指南

    癌症令人聞之色變,然而隨著醫藥的進步,治療效果越來越好;不過,許多癌症藥物都有副作用,有的會引發心臟衰竭,致死率甚至高於癌症,導致患者抗癌延命卻得到反效果。日本醫學會為提升治療品質,首次制定副作用方針,要求對病患使用存有心臟病變風險的抗癌藥之前,需進行相關檢查,評估心臟狀態。
    2023/02/08 19:56
  • 失眠吃褪黑激素?醫曝臨床研究仍不足 6件事提高睡眠品質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全台約有10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失眠影響。而治療失眠的方法流傳相當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吃褪黑激素可以治療失眠」,對此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研修醫師李嵩濤表示,雖然褪黑激素可以稍微減少入睡時間,但仍然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也不能用來評估睡眠是否改善,也提供六大方法,改善睡眠體質。
    2023/01/26 09:51
  • 最新研究曝!降膽固醇「這款」最有效 魚油、紅麴功效一次看

    許多人會選擇吃保健食品降膽固醇,但真的有效嗎?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最近刊登了一篇醫學報告,測試降血脂藥與6款保健食品,哪一個最能降低膽固醇。結果顯示降血脂藥物效果最佳,而紅麴、魚油則稍微可改善低密度膽固醇。
    2023/01/09 10:55
  • 醫界反彈!加熱菸載具不納管惹議 醫學會:恐成健康破口

    針對16年未修的《菸害防制法》修法,立法院朝野協商對於「加熱菸的載具究竟是否比照菸品管理」卡關,最新修法版本仍不願納管,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5)日發布聲明指出,衛福部只審查菸彈成份是否有害,但對於使用加熱菸品所產生可能的危害健康物質,卻無明確管轄單位,「管制不完善,將成為民眾健康風險的一大破」盼政府相關單位能夠體察民意,呼應醫療專業的意見,從源頭立法做好妥善管理。
    2023/01/05 17:40
  • 千人新冠肺炎認知調查!竟沒人滿分 「這題」全答錯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瞭解國人防疫認知水平,進行千人防疫認知調查,發現7成民眾對未來疫情感到樂觀,且期待各項防疫政策可解封,但在「哪些族群可以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高風險群有哪些」等基礎防疫卻認知不足,有3成民眾不及格,甚至沒人拿到滿分,對疫情樂觀者的防疫認知答題表現最差,恐成開放後一大威脅。
    2022/12/29 13:17
  • 2030年將有10億人肥胖症!台調查:5成民眾不懂什麼是胖

    不少人嘴中常說著「我好胖」、「好像又變胖」的口頭禪,也有人一年365天都喊著在減肥,但台灣肥胖醫學會調查,1225多名20多歲以上成年人中,有47%的民眾不清楚「肥胖」的定義,多數人減重也是基於體態好看,但真正的重點其實是疾病預防以及生活品質改善,世界肥胖聯盟更預估,2030年全球將有10億肥胖症患者,帶來的長期隱憂恐怕是會造成家庭、社會以及政府沉重負擔。
    2022/12/25 10:06
  • 不孕治療增6成!卵取越多≠活產率高 3大試管嬰錯誤觀念曝

    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上路滿一年,未滿45歲受術婦女治療人次相較前一年同期成長6成,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指出,臨床觀察到不少初踏入試管嬰兒治療的家庭,常有「AMH值焦慮」、「取卵數的迷思」與「隱忍身體不適狀況」三大錯誤觀念,恐增加治療過程的不適與心理壓力。
    2022/11/24 10:14
  • 長期「慢性發炎」導致嚴重細胞病變恐引發癌症 醫警告「別做這件事」

    肥胖問題對很多人來說,不只是外觀體型問題,其實長期讓身體持續肥胖,有可能造成身體產生長期慢性發炎,關鍵在於體重增加會導致脂肪細胞增大,但細胞被擠壓到極限之後就會破裂死亡。在細胞死亡後,免疫系統會開始清理組織,同時也會釋放發炎物質,就形成慢性發炎,中山醫學大學校長暨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醫師表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再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導致我們的腸內菌相失衡,因而引發過多的革蘭氏陰性細菌,釋放內毒素造成慢性發炎。
    2022/11/17 22:56
  • 35歲後卵子加速流失!醫曝凍卵最佳時機點 受精率近9成

    現代人晚婚晚生,讓凍卵議題廣受關注,而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何彦秉表示,在35歲前進行凍卵是最佳時間,未來透過試管嬰兒獲得寶寶的機率最高,女性的卵子數量和品質會在35歲加速流失,40歲女性非自願性無子女的風險高達36%,30歲女性僅3%,若在30歲時就凍卵,可大幅降低日後風險。
    2022/11/07 16:17
  • 用顯影劑增失智風險掀恐慌!放射醫學會急發聲明籲:勿因噎廢食

    國衛院與台中榮總的研究首度發現放射檢查的顯影劑與失智症有關聯性,10年內用顯影劑的民眾,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為未暴露者的4.66倍,此發各界關注;放射線醫學會也緊急發布5點聲明回應,強調對比劑進行影像檢查為現代臨床醫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缺乏影像檢查將延誤診斷、導致無可彌補的傷害,呼籲國人勿因噎廢食拒絕影像檢查。
    2022/11/02 12:49
  • 散場成艱難考驗!走到3場所必警覺 醫揭流體效應最要命

    韓國梨泰院發生大規模踩踏事件,引發各國關注,而年底國內也有跨年、耶誕等大型活動,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指出,大型活動最大的考驗就是在結束時的人潮分流,斜坡、下樓梯處和狹窄通道最容易發生推擠,身材矮小者、女性更是高危險族群。
    2022/11/01 13:09
  • 高中被辱罵!「醜小鴨變天鵝」霸凌男搭訕 她1招完美復仇

    真的是女大十八變!許多女生在求學時期,因為將心思放在課業上,所以對於外型的穿著打扮就沒這麼注重。一名女網友分享,她在上大學後學會了化妝和穿搭,整個人變得漂亮有自信,日前參加同學會時,一名曾在高中時期時常霸凌她的男同學,當下沒能認出她來,事後發現竟開始瘋狂搭訕她,遭拒絕後竟然惱羞成怒出言辱罵,女網友出招反擊,讓對方落荒而逃。
    2022/10/27 21:50
  • 「在台vs.出國」念牙醫 學科相同、差在有無實習

    究竟在台灣念牙醫學系,和出國學有何差別,基本上學科內容大同小異,因為教科書全世界通用,大一學通識科目,大三開始學補蛀牙,一路念到大五,學會根管治療和做假牙等,但最大差別是,第六年的實習項目,台灣和國外規定不同,就有本土牙醫師認為,會到波蘭或西班牙學牙醫,是因為在台灣考不上,素質可能有落差。
    2022/10/25 19:48
  • 好痛!醫警告「3症狀」恐胃癌中末期 點名1族群最危險

    工作到一半,肚子又一陣絞痛!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正常,導致「胃痛」、「胃潰瘍」成為現代文明病。然而,土城醫院內科部部主任、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蘇銘堯表示,同時出現3大症狀,恐怕已是癌中末期。 
    2022/10/23 09:55
  • 流感大年來臨!恐4百萬人中鏢 合併新冠重症率增30%

    因新冠肺炎流行,流感疫情已沈寂2年多,但今年各國逐漸開放,流感疫情開始出現,國內9月第二週就出現50例流感個案;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這是強烈暗示」今年流感可能是中年、大年,一年恐有15%至20%人、約300至400萬人,加上BA.5疫情可能延燒到1月,雙疫夾殺,恐造成醫療極大負擔。
    2022/09/19 17:36
  • 每7對夫妻1對不孕!30歲自然懷孕率剩2成 7成女患心病

    國內不孕症盛行率高達10%至15%,等同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指出,不孕家庭求助生殖醫學存在嚴重拖延現象,且研究發現,有近7成女性患者在不孕治療旅程中,心理健康受影響,但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比例不到2成,治療中超過半數以上女性感到沮喪、失落;更有高達7成曾對其他懷孕者感到嫉妒。
    2022/09/03 12:43
  • 動物也要健康檢查! 壽山動物園「移動X光機」即時診療

    動物也要做身體健康檢查,但有些體型較大的動物,為了要照X光,大型動物因為體型龐大難以搬運,成了園方一大難題,不過現在這問題可以解決了,高雄市福爾摩沙獸醫臨床醫學會捐贈壽山動物園,最新型無線防水DR數位影像系統及移動式高頻動物用X光機,透過移動式X光機確認身體無恙,可以獲得即時診療。
    2022/08/27 16:35
  • BA.5高峰將至!台大醫估這時間點 恐超越5月確診數

    指揮中心昨(15)日公布國內新增33例BA.5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據監測BA.5疫情狀況,確實發現社區中BA.5個案增加,預估下周疫情數會與本周持平,但再下一周可能就會升溫,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大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向《TVBS新聞網》表示,高峰應該會落在九月中,表示BA.5一但佔優勢只要兩週就能爬到高峰,確診人數甚至可能會比五、六月疫情高峰期更多。
    2022/08/16 10:44
  • 準爸爸必看!懷孕期間大小事、能不能行房 「這裡」都有教

    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之一,最需要伴侶的相互關懷扶持,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指出,如果懷孕期間伴侶能彼此支持,除能減緩孕期的不舒服外,身心較愉悅的孕婦,早產發生率相對也較低。了讓準爸爸能夠參與伴侶懷胎的過程,國健署推出「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當中有五大亮點,從備孕、孕期、生產及新生兒不同階段,提供照護建議和注意事項,幫助新手爸爸輕鬆上手。
    2022/08/06 09:55
  • 花火大會.睡魔季復活!日本醫療崩潰苦撐

    日本今年夏季在防疫上,目前仍維持全面開放,許多活動、祭典睽違三年終於復活;包括新潟的長岡火花大會、青森睡魔祭,都在這幾天熱鬧登場。但第七波疫情癱瘓醫療,送醫困難案件創新高;日本四大醫學會鄭重呼籲,輕症者暫時以居家療養為主,把前線資源留給重症、高危險族群。
    2022/08/03 19:59
  • 婦女當心!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子宮肌瘤變大?醫曝原因

    打完新冠疫苗卻發現肌瘤好像變大了,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傅佩德表示,隨著接種新冠疫苗的民眾增加,許多女性不僅表示打完疫苗月經紊亂、停經的人月經又來,還有婦女說打疫苗後子宮肌瘤變大,而且長大速度更快。但其實可能是因為疫情限制不敢到醫院,拖過期才回診出現的錯覺。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分析發現,疫苗對女性的性腺軸無顯著影響,最長只會影響1、2個月經周期。若發現肌瘤影響生活,建議趕快治療。
    2022/07/14 08:41
  • 提升保護!新冠、流感疫苗可同時打 專家籲「這些疫苗」打好打滿

    國內本土疫情慢慢脫離高原期,不過許多專家就提醒,有些國家流感開始升溫,加上如果防疫政策鬆綁,流感病毒就會竄起,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今年的公費流感疫苗將在10月1日開打,且今年新冠、流感疫苗可以在同一天接種。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表示,兩種疫苗同時接種,並不會增加過敏性休克的機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也呼籲,建議民眾在秋冬前施打所有呼吸道相關的疫苗,像是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
    2022/07/10 10:18
  • 男生也要打HPV疫苗!醫教3關鍵助預防 黃金接種期曝

    近年全球越來越多國家推動HPV疫苗男女共同接種計畫,不僅能幫助預防HPV相關疾病風險,台灣兒科醫學會也發出聲明稿呼籲,希望家長帶子女依醫囑接種HPV疫苗,特別是在9-14歲的黃金接種期,於未發生性行為前接種,可以讓孩子有較佳的保護力,幫助避免口咽癌及頭頸癌、子宮頸癌、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菜花等對健康的威脅。
    2022/06/25 20:25
  • 每分鐘死2百萬腦細胞!連戰罕小腦出血 醫曝腦中風1關鍵

    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驚傳中風住院,目前恢復良好,已經能下床走路。而他進步神速的主因,是因為發病時遇到「陌生人」提醒,並協助即刻就醫。腦中風醫學會祕書長周中興表示,這太重要了,搶救腦中風可謂分秒必爭,每延誤1分鐘,就有近兩百萬個腦細胞死亡。並提醒,腦中風不一定都是嘴歪眼斜、半邊不能動,若頭暈、平衡感不良也要小心!
    2022/06/21 15:51
  • 國旅三劑令解除、快篩陽風險變高? 醫:旅遊天數是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1)日終於鬆綁國旅三劑令,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表示,即日起沒打滿三劑的旅客只要持出發前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不過台大感染科醫生、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認為,民眾想參加團體旅遊,建議還是要接種三劑疫苗。
    2022/06/21 09:5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