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台北小巨蛋美食縣府紅茶大聯盟gidle演唱會20247-ELEVENgidle演唱會搶票時間開球洛杉磯性愛影片
  • 搜尋:

    醫學會 結果共328筆

  • 天選之人也擋不住!生理期來更容易確診? 中醫解答了 

    近日網路社群上,出現許多生理期與新冠肺炎COV9確診的討論串,一名女網友稱自己多次幸運躲過Omicron,但生理期來第二天就中鏢,文一出不少網友也都回應遇到同樣情況,對此,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瞿瑞瑩指出,女性月經期間處於壓力的狀態,容易將身體弱項突顯出來,難以抵抗外在環境變化,可能較易感冒、身體出現不適,但是否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尚無因果關係。
    2022/06/14 11:24
  • 染疫影響肺功能?容易喘、累又走不遠 醫教2招自我檢測

    Omicron大流行,與Delta相比侵犯肺部比例較低?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召集人、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醫師受訪表示,呼吸系統可分為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下呼吸道一般是指支氣管到肺泡這段部位。
    2022/06/10 10:50
  • 疫情高原期童染疫日增 醫估:18歲以下恐320人死亡

    國內本土疫情目前處於高原期,除了每日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外,兒童感染人數、中重症人數甚至死亡數字也不斷增加。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詹聖霖以美國兒童確診數據推算,國內18歲以下兒童這波染疫死亡人數可能會有320人到840人。
    2022/05/28 15:07
  • 依賴「緩解吸入劑」增死亡風險? 醫授氣喘正確用藥觀念

    根據 2021 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氣喘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的研究發現,氣喘患者一年使用超過 3 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急診住院風險會增加72%,死亡風險更是高出9成!
    2022/05/14 11:49
  • 防染疫孕婦釀重症 未滿36週擬增2住院評估原則

    為防COVID-19染疫孕婦增加重症風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天和指揮中心開會,研擬對未滿36週孕婦增訂2大住院評估原則,加強症狀及危險因子評估,但取消強制住院規定。
    2022/05/12 13:10
  • 調整染疫孕婦輕重症分流機制 陳時中下午2時說明

    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婦產科醫學會呼籲建立孕婦輕中重症分流指引,指揮中心今天召集專家開會討論,指揮官陳時中下午2時記者會將說明最新疫情概況及防疫相關事宜。
    2022/05/11 10:39
  • 疫情高峰將至 該讓孩子打疫苗嗎? 哪些兒童不能打?

    最近6到11歲兒童疫苗開打,天下父母心,可能不少家長害怕副作用,還在思考要不要讓小孩打疫苗,隨著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兒童感染人數也逐漸增加,兒科醫學會發聲明支持兒童施打疫苗,因為目前用於預防重症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都還沒有緊急授權給未滿12歲的兒童使用。
    2022/05/10 22:53
  • 孕婦確診指引 醫建議中重症「週數夠先剖腹」

    新北確診母嬰雙亡案之後,有醫師建議指揮中心,修改相關指引,像孕婦容易有血栓,臨床治療可以用抗凝血劑,但婦產科醫學會提醒,孕婦確診大多是輕症,提早使用可能有失血危險,但建議如果孕婦轉為中重症,寶寶週數足夠,可以考慮剖腹減壓。
    2022/05/08 19:01
  • 醫籲放寬孕婦口服抗病毒用藥 指揮中心:10日開會討論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昨天一名新北市孕婦染疫後母嬰雙亡,醫學會希望設計孕婦輕中重症分流指引、放寬染疫孕婦用藥標準,指揮中心預計10日與專家開會討論。
    2022/05/08 18:23
  • 別傻傻衝醫院!簡單1招「篩檢快速排」199家輕鬆選

    國內COVID-19疫情嚴峻,確診個案遽增,為避免輕症與疑似個案湧向大醫院急診,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增加院內感染風險,指揮中心今天(5/6)宣布,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共同合作,開放診所提供PCR核酸採檢,目前有199家社區院所加入,提供有採檢需求的民眾前往。
    2022/05/08 00:11
  • 別為PCR塞爆急診 190診所加入社區篩檢、地圖在這

    國內新冠疫情確診數爆增,許多民眾有PCR採檢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表示,為避免輕症疑似個案集中於大醫院急診篩檢,造成急診壅塞、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引發院內感染,指揮中心自2020年建置COVID-19採檢網絡,指定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有採檢需求之社區民眾前往。由於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確診個案遽增,為擴大基層醫療防疫量能,強化COVID-19採檢分流,指揮中心開放診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並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共同合作,公私協力,擴充採檢量能,以提高民眾採檢可近性。
    2022/05/06 14:22
  • 急診快塞爆!醫師籲落實輕重症分流 守住國內醫療量能

    本土疫情持續爆發,連日以來確診數都破萬,今(2)日確診數更高達17801例,不過這數字似乎還沒到達最高點,指揮中心先前曾預告,在5月中下旬疫情才會到達高峰,對此,目前的醫療量能狀況引發關注,醫院急診室外也陸續出現大排長龍的現象。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今(2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急診是處理最危急病人的場域,如果轉來當作是一般民眾快塞陽的處理場域,會造成急診壅塞的情況發生,急診醫學會也一再呼籲民眾,如果快塞陽應該要先到社區採檢站做PCR確認,而不是都要往急診去,故急診的壅塞情況一定要獲得解決,才能夠很有秩序的做輕重分流動作。」
    2022/05/02 16:17
  • 出門都像賭博…醫3考量「挺打兒童疫苗」:願接種莫德納

    兒童疫苗今(2)日開打,首波開放6至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但不少家長仍對其副作用存有疑慮。對此,台灣兒科醫學會發布聲明,表態支持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精神科醫師王桓奇也在臉書提出3點考量,坦言「疫情期間出門就像在賭博」,表示自己願意讓女兒打莫德納疫苗,「就算不小心中獎,也希望她的症狀輕一點」。
    2022/05/02 15:07
  • 兒童疫苗打不打? 兒科醫學會提3副作用:反應比成人輕

    國內疫情不斷升溫,陳時中更預估五月中旬會來到疫情高峰,而未接種疫苗的族群面對疫情更是首當其衝,指揮中心日前終於拍板6到11歲的幼童可以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部分縣市也已經在今(2)日展開接種,台灣兒科醫學會發出聲明,除了支持6到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外,也對於疫苗注射後的副作用分析發生率,另外也針對兒童染疫,也提出「6+6」項指引建議。
    2022/05/02 11:08
  • 不是不篩就沒事!醫曝新冠黃金治療期 錯過這時機後果慘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在社區散播,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和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示警,別認為Omicron多為是輕症就輕忽,對具高風險的族群而言,仍有可能會演變成重症死亡,出現症狀的5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應把握及早篩檢、用藥保護自己。
    2022/04/29 22:46
  • Omicron只有輕症是迷思 醫點名2類民眾要警覺

    別再認為Omicron只會引起輕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天聯手打破迷思,強調沒打過疫苗、具高風險因子的民眾仍有重症死亡風險,呼籲落實「三防三擊」自保。
    2022/04/28 13:16
  • 怕確診被隔離故意不篩? 別錯過5天黃金治療期

    國內疫情升溫,卻民眾擔心確診後,就得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而不願意配合採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呼籲,以輕忽態度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是最可怕的,是最令人擔憂的現象;65歲長者、有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懷孕、免疫功能疾病者,都是重症高危險族群,現在已有口服藥物,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也就是有症狀的5天內,及早篩檢、適時評估用藥是關鍵,別對自己的健康太有把握,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2022/04/28 11:36
  • 急診驗PCR增4倍 醫籲:耗量能、先去社區篩檢站

    近期本土確診爆增,不少人感覺身體不適就會到急診要求篩檢,但急診醫學會說這不只排擠到急重症病救治,也會暴露群聚風險,給出指引建議出現輕微症狀到社區篩檢站,至於快篩陽性也先到社區採檢站做PCR,有中重症症狀的人才到醫院就醫。
    2022/04/25 18:54
  • 有症狀無接觸史要PCR嗎? 急診醫學會曝「篩檢指引」

    新冠疫情疫情暴增,確診人數每日皆破新高,不少民眾因害怕染疫急往醫院篩檢,導致篩檢量大增。到底哪些人、哪些症狀才需要進行PCR篩檢?哪種狀況又需要緊急到急診就醫?健康2.0「1922熱問」單元為你解答。
    2022/04/25 17:57
  • 別全衝醫院!1張圖看懂「篩檢指引」 3類人才做PCR

    昨(24)日國內新增5092例本土確診個案,疫情升溫加上快篩試劑一劑難求,許多採檢站擠滿等待做PCR的民眾。為了避免排擠急重症病人的救治,或是增加暴露於群聚感染的風險,台灣急診醫學會在臉書粉專公布四大篩檢指引,呼籲大家先行檢視染病風險與症狀嚴重度,來決定最佳的篩檢與就醫策略:
    2022/04/25 08:22
  • 有片/本土確診激增!有一類族群第三劑約2.7萬人 尚未接種疫苗恐發生這件事

    台灣新冠肺炎升溫,單日確診人數持續攀升,政府與醫界鼓勵民眾盡快施打疫苗,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腎臟醫學會,問卷調查7.7萬名洗腎病人發現,接種第三劑(基礎加強劑)65.2%、約2.7萬人沒打疫苗,擔心成為防疫隱憂!
    2022/04/21 23:09
  • 指揮中心拍板「確診童送醫原則」 6症狀可自行就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因應國內出現首例確診COVID-19兒童死亡個案,昨(20)日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
    2022/04/21 14:13
  • 輕症確診在家免驚 下載「這APP」急診醫學會全天諮詢

    國內本土疫情連續兩日破千,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被匡列、居家隔離的民眾也創下新高,就怕醫療量能難以負荷,許多縣市也啟動輕症在家計畫,不過並不是所有民眾對於疫情都相當了解,隔離、確診在家,難免會感到不安,民眾想要通報或是諮詢,除了進線1922,多數民眾不知道,其實還有「健康益友APP」提供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
    2022/04/16 16:45
  • 仍有1萬6千多洗腎病人未打疫苗 專家:死亡風險是十倍

    國內疫情快速升溫,今(13)日創下新高本土新增744例確診,不過國內目前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 1 劑 83.9%、第 2 劑 79.04%、基礎加強劑接種率 0.83%、 追加劑接種率 53.19% 仍舊不高,而其中洗腎透析病人更是高危險族群,但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表示仍有近三萬名透析病人還沒施打第三劑疫苗。
    2022/04/13 14:35
  • 中央密會醫界避免用「與病毒共存」字眼 這詞較貼切

    國內連續多日本土確診暴增,昨(8)日更是突破三百例,指揮官陳時中終於鬆口清零不可能,不過對於要不要與病毒共存,行政院長蘇貞昌先前也只拋出「新台灣模式」一詞,始終不願鬆口。昨(8)日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兒童感染醫學會3單位理監事出席,並邀集國內社區醫療網各區指揮官,以及公衛專家、疾管署官員等出席,會中討論未來政策方向現階段就是以「重症清零」為主,「與病毒共存」這樣的說法雖然是世界趨勢,但恐怕會造成民眾誤解。
    2022/04/08 12:06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