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內內海龍蛙傳播妹米崙斷層過氣Christian Garcia槍響鋒面影響萬安演習刈包
  • 搜尋:

    慢性疾病 結果共290筆

  • 長時間不重視「這件事」 專家:罹癌風險增壽命變短

    現代人工作忙碌,再加上壓力大,往往加班後回到家,習慣吃宵夜再加上又沒有規律運動情況下,長期下來健康確實會受到影響,TVBS壯世代健康大調查50到64歲壯世代,發現47%每周不運動,很少或不常運動,另外壯世代不愛運動的主要原因是下班太累,工作太忙等,臺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表示運動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中壯,他們因為長期間不運動,會慢慢累積慢性疾病,因此壽命會縮短。
    2023/08/26 22:47
  • 杜蘇芮陸警警戒新增「台南」 高港40只漂浮貨櫃搶時間打撈

    杜蘇芮颱風,暴風圈擴大,增加「台南」納入警戒範圍,一早在安平觀夕平台,有人還打算在沙灘鋪野餐墊野餐,立刻被勸離;而在高雄,這幾天關注天使輪沉沒的貨櫃,港區打撈作業在跟時間賽跑,要將40只漂浮貨櫃打撈上岸,高雄山區會出現豪大雨,昨天晚上已經將141位有慢性疾病、特殊病患預防撤離,另外颱風還沒到,嘉義市樹木園就有百年老樹傾斜,暫時休園。
    2023/07/26 13:33
  • 40歲工程師「發炎」逾3年!胸痛掛急診竟當場裝心臟支架

    現代人工作繁忙,如果平常的飲食、作息不多加小心,像是心血管疾病這類的慢性疾病很容易找上門。日前有專家分享一名40歲的軟體工程師,在聚餐時喝了一點酒,卻感到胸痛,經檢查發現他竟「全身發炎」,並且「心臟左冠狀動脈前降支阻塞超過85%」,嚇得醫師當場幫他放了一根血管支架!
    2023/07/21 05:30
  • 看尿液辨缺水量!「這顏色」要就醫 喝水5要訣養好習慣

    夏季補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營養師提醒,想知道身體是否有水分需求,可以從尿液的顏色來判斷,若尿液出現深咖啡色時,需要求助醫療人員,千萬別怠慢。
    2023/07/15 20:55
  • 不愛甜食、炸物!體重「降不下來」元凶曝 醫:這些少吃

    近年來許多慢性疾病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權利,臨床上發現4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確實明顯增加。新陳代謝科醫師謝孟璇以一名糖尿病史患者舉例,即使平常不愛吃甜點、炸物,但體重始終降不下來。對此,她透露,食物的「GI值」是箇中關鍵。
    2023/05/21 15:00
  • 全國逾2百萬人患糖尿病 「有這4因子」恐有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國健署統計,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1%,約有218萬人罹患糖尿病。但是糖尿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通常要等到多吃、多喝、多尿或是體重減輕,才發現已經罹患糖尿病。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糖尿病前期,需要透過血液檢查才能確認,因此養成定期檢查習慣才能及早改善。
    2023/04/24 14:24
  • 身體「7徵兆」恐是慢性發炎! 拖久恐糖尿病、癌症纏身

    「慢性發炎」是很多疾病的根源,若沒有及時處理,反覆發生很可能會引起糖尿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等問題。有7徵兆可以發現身體是否有慢性發炎,2步驟幫你解決慢性發炎問題。
    2023/04/18 21:40
  • 不單純!半夜常醒可能是「6種病」前兆 睡眠疾病恐成憂鬱症

    你會不會在半夜一直醒來?多數人一開始可能會歸咎於睡眠環境不理想、睡前喝太多水導致整夜一直想尿尿的緣故而不以為意,雖然這些都是有可能造成半夜一直醒來原因,但醫師指出,半夜常常醒來也可能暗示身體患有疾病,其中包括有睡眠疾病、精神疾病如焦慮症和憂鬱症等、或是其他慢性疾病等,另外過度肥胖也可能是干擾睡眠的原因之一,應儘早就醫處理根本問題,才能解決睡眠干擾
    2023/03/23 14:06
  • 吃太快恐變胖!大腦以為吃不夠 控制在這時間最好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國健署統計,2016-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到了2017-2020年為50.3%,明顯上升。研究顯示,小學時的肥胖兒童有6至7成長大後仍然肥胖,而肥胖的國中生更有7至8成將來是肥胖成人,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往往還是胖。醫師張益豪提醒,想要減少兒童肥胖,第一步就是「控制好吃飯的時間,不要吃太快,盡量超過20分鐘」。
    2023/03/18 13:42
  • 爆3流感重症!累計62例「9成沒打疫苗」 類流感就診人次升

    疾管署今(14)日,上週新增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為2例A型H3N2以及1例A型H1N1,為2例男性及1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其中1例具慢性肺疾、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等潛在疾病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2日至3月10日。無新增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
    2023/03/15 09:40
  • 花東首名世界級雙料院士! 林耕民醫師登心臟最高殿堂

    國軍花蓮總醫院擔任心臟內科醫師及教研室主任的林耕民醫師,今年獲頒美國心臟學院院士,登心臟最高殿堂,是台灣極少擁有雙料國際院士的醫師,更是花東地區第一人,為台爭光。
    2023/03/14 18:13
  • 9成患者不知罹腎臟病! 三高+「這兩因子」4成腎功能異常

    隨著人口老化、國人飲食西化以及三高慢性疾病增加等因素,腎臟病已是重大健康議題,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居第9名。瑞東診所醫師杜柏村表示,大部分的病人有9成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疾病,而產生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除了三高、抽菸、肥胖外,不當用藥也是影響腎贈功能異常原因之一。
    2023/03/09 11:32
  • 小時候胖就是胖!台灣成人過重率逾5成 世界肥胖日快動起來

    每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據國健署統計,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攀升到50.3%,中小學學生過重及肥胖率也都有升高趨勢,其中約7成長大成人仍然肥胖,並增加三高、罹癌風險。
    2023/03/03 21:28
  • 碳水爆炸!「澱粉+澱粉」美食推薦 2道被推爆:台灣之光

    為強化國人健康飲食觀念、降低肥胖盛行率及慢性疾病,國健署常呼籲民眾要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並且均衡飲食。但有時候太過嚴守飲食戒律、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身體顧到了,心情反而大受影響。就有一名網友表示,平時飲食小心翼翼,想趁著放假放縱一次,吃吃平常不敢碰的澱粉。對此,他就好奇提問「有什麼澱粉+澱粉的食物是絕配?」問題拋出後,掀起鄉民熱烈討論。
    2023/02/25 22:46
  • 生活中疏忽「這三件事」 注定「賠上健康」醫:增加死亡風險!

    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又經常熬夜睡眠不足,飲食高油高糖等食物,再加上缺乏運動,很容易引起許多慢性疾病,除了賠上健康還有可能增加死亡風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林冠宇表示,有充足睡眠對我們新陳代謝,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睡眠時間,能夠讓細胞休養生息,對於新陳代謝是有幫助,平常都要多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充足的蔬菜、纖維素,避免攝取過多的精緻糖類澱粉,能讓血糖和血脂肪,維持在平穩的範圍內,別讓健康存摺不斷被提取,最後成了健康貧戶。
    2023/02/22 23:06
  • 皮膚冒出「這個」皮屑掉滿地!輕忽它 醫師:延誤就醫關節疼痛變形

    乾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與角化性疾病,它不僅是皮膚疾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醫師指出乾癬雖然沒有辦法預防,但能盡早開始治療,因此對患者來說身上出現皮膚紅疹狀況,都要提高警覺避免病情惡化!
    2023/02/08 23:08
  • 「天然抗氧化劑」維生素E 足量攝取可降近5成心臟病風險

    維生素E是人體最強大的脂溶性抗氧化劑,可增強免疫系統,確保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紫外線和香煙等污染物,使人體暴露在一種稱為「自由基」的有害分子中,自由基會攻擊和削弱人體細胞,但維生素E可幫助對抗自由基,降低慢性疾病風險。國外就有研究指出,多吃維生素E食物的成年人,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比少吃維生素E的人足足低了43%。成年人建議每日攝取15毫克維生素E,以獲得所需營養。
    2023/02/07 15:48
  • 突然出現「這症狀」小心「巴金森氏症」找上你 醫:留意這件事速就醫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罹患神經退化疾病的長者也越來越多,其中巴金森氏症就是屬於盛行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最主要有四大核心症狀,肢體顫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步態不穩,醫師指出發現家人出現相關症狀絕對不能輕忽,應立即就醫治療!
    2023/02/03 22:57
  • 長時間維持「這姿勢」引發慢性疾病 醫師警告:別做這件事

    如果您經常久坐,真的要特別注意!坐太久其實對腰椎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負擔,往往比你站著的時候腰椎受的力量還要更嚴重,醫師建議,如果想要保護腰,不要太早退化。在辦公桌上工作別坐太久,才能保護好腰椎。
    2023/01/31 23:17
  • 小心春節症候群!醫示警2族群好發 大推舒緩「方塊呼吸法」

    終於迎來春節連假,但在歡度農曆新年之餘,也務必留意自己的體況,除了大魚大肉後的身體各項指數風險,還要留意精神層面上、所謂的「春節症候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過往透過專欄指出,生活面臨重大轉變、本身有慢性疾病或是心理疾病的人,都是「春節症候群」的好發對象。
    2023/01/20 15:43
  • 用錯小心傷肝!鐵鍋補鐵恐加速老化 專家曝「安全用法」 

    很多民眾會選擇使用鐵鍋烹煮料理,但鐵鍋炒菜安全嗎?傳說鐵鍋煮菜可以釋放鐵離子,所以鐵鍋炒的菜可以補鐵?營養師廖敏涵表示,使用鐵鍋烹調要注意食材及使用頻率,以免溶出過多鐵質造成肝臟、胰臟等損傷。至於利用鐵鍋煮菜補鐵,也不建議!
    2023/01/17 20:13
  • 3胞胎疑「啃老」衝突多 「破百公斤」老大命喪家中

    持續了解到,苗栗徐家三兄弟,附近鄰居都透露兄弟間,經常發生爭執,而且3人疑似都沒工作,在家啃老族,死者33歲老大身高不高,體重卻超過100公斤,至於是否有慢性疾病還要調查,也將進行相驗釐清死因。
    2023/01/17 13:33
  • 尿尿不順竟罹「血癌」!有6症狀危險了 年輕化50歲恐罹患

    83歲陳爺爺解尿困難多時,到醫院看診發現有尿路結石,結果術前進行相關檢查時卻被醫師意外發現白血球數量異常,肝脾有些微腫大現象。轉診至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爲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有別於一般癌症,只要早期發現治療,就像是三高等慢性疾病的存在,初期及中期配合治療,平均存活時間至少約7年以上,民衆無需害怕。
    2023/01/02 15:54
  • 別再設整排鬧鐘!重症醫示警「貪睡下場」:2類人病情惡化

    冷氣團、寒流接力報到,全台低溫下探個位數,要離開溫暖的被窩,似乎變成一件困難的事,為了避免睡過頭,不少人習慣設定一整排鬧鐘,而且間隔時間極短,總要鬧鐘響了好幾次再起床。重症科醫師黃軒舉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研究說明,有57%的上班族需要鬧鐘叫2次,女性比男性多了50%,夜貓族跟年輕人的頻率更高,只是這樣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其實會大大影響身體健康,進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慢性疾病惡化。
    2022/12/22 05:15
  • 小心低溫猝死!運動避開早晚 出現「3徵兆」8小時內送醫

    今年入冬首波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直直落,氣象局針對全台多縣市發布低溫特報,統計從昨天(16日)統計至今日中午為止,雙北市總計已有34人OHCA送醫。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氣溫驟降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提醒有慢性病或有抽煙、酗酒、肥胖等高風險族群特別留意,最好規律監測血壓,同時也提醒有運動習慣的年輕人,最好避開早晚低溫時段。另外也呼籲當身邊人出現「三徵兆」時可能是急性促發徵兆,應儘速就醫。
    2022/12/17 14: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