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米倉道奇隊露營區蟑螂米倉大谷罹癌女婿結束營業滅蟑致死垃圾分類
  • 搜尋:

    慢性疾病 結果共295筆

  • 長輩「跌不得」!誤吃藥品恐增跌倒風險 一圖表秒看懂

    根據衛福部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僅次於交通意外,平均每6名長者就有1人在1年內有跌倒的經驗,跌倒經常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對長者而言,嚴重甚至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造成跌倒的原因很多,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居家環境動線不良、穿著不適當及特定種類藥品的使用等;內在因素包括急慢性疾病、肌力不足、老化及認知功能障礙等,都是造成跌倒的原因,其中藥品使用也是一大關鍵。
    2022/08/30 12:51
  • 每6長者1人曾跌倒「高居死亡第2位」 2類藥恐增風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僅次於交通意外,平均每6位老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嚴重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外在因素包括居家環境動線不良、穿著不適當及特定種類藥品的使用,內在因素例如急慢性疾病、肌力不足、老化及認知功能障礙等,都是造成跌倒的原因,其中安全用藥是一大關鍵。
    2022/08/26 12:49
  • 入秋養生之道!大白菜變身1美食 抗癌、降三高一次OK

    時序逐漸入秋,炎熱的天氣仍讓人食慾不振,提供一道輕食高纖料理「大白菜豆包捲」,適合想滿足口慾及輕鬆幫助控制熱量的族群,也具有抗癌、降三高、顧腸道的好處。
    2022/08/24 14:45
  • 立秋了!專家揭4種秋燥症狀 當心「這項」易導致中風

    立秋後小心「秋燥」,因為立秋後日趨乾燥,有不少人會覺得嘴巴、鼻子、皮膚與其他部位有不適與乾燥感;余朱青營養師提醒,有呼吸道症狀、皮膚乾癢、便秘、心血管疾病的年長者與慢性疾病者,更需要特別注意秋燥,平常可以食用木耳、愛玉等來保養肺部,多喝水也可以緩解乾燥症狀,而4種常見秋燥症狀如下。
    2022/08/08 14:41
  • 快拿起皮尺!國人逾40歲有6成腰圍過粗 恐罹代謝症候群

    衛福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一半以上是慢性疾病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等,而這些疾病共通的危險因子就是三高,加上腰圍不足以及好的膽固醇不足,也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國健署統計,40歲以上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民眾中,超過6成腰圍過粗且有代謝症候群,而要控制或是預防,最簡易的方法就是測量腰圍。
    2022/08/01 13:17
  • 膳食纖維大不同!2大類功能報你知 助排便、降腸癌風險

    膳食纖維是食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的剩餘物質,不但能助排便,還可以改善身體健康、預防多種慢性疾病,而膳食纖維居然分為兩種,營養師高敏敏就特別公開各自的功能、食物比較表。
    2022/07/29 05:15
  • 活動量不足「死亡率恐上升」 簡單1測試秒揭運動強度

    身體活動量不足,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靜態生活除了增加死亡率外,還會使患上慢性疾病、癌症的風險加倍,而台灣歷年十大死因的危險因子,皆與缺乏運動、坐式生活有關。
    2022/07/16 21:31
  • 咳嗽、氣喘恐是心臟出問題?專家籲:勿將冠心病錯當氣管炎

    當你在電腦前伏案工作,或是在公園跑步時,是否會突然感到沒來由的心慌,或是氣喘呢?或是當天氣轉涼時,你是否會有一段時間咳嗽不止呢?有些大病往往都藏在細節裏,因此瞭解自己的身體,顯得尤爲重要。若小病小痛經久不愈,那就要當心了,可能是慢性疾病的前兆。
    2022/07/07 17:51
  • 揭人瀕死狀態身體反應 醫:「它」比你還努力

    現代人習慣夜生活,不但常常熬夜,甚至抽菸、喝酒,以致許多慢性疾病日漸年輕化,但許多患者自以為年輕,不願早期就醫。事實上,當體內環境受到干擾時,身體會啟動體內平衡的保護機制,透過調節來保持身體的穩定,因此當身體出現症狀時,就表示體內平衡已受到破壞,若不儘早就醫,恐錯失治癒的時機。
    2022/07/01 16:05
  • 飲食不忌口、不運動、控糖差 醫警告:每年近萬人死於這疾病

    當我們攝取過多太甜食物或飲料,可真的要特別注意,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每年以2萬5000人左右持續增加,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臺大醫院王治元教授指出,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一般民眾更需要做好飲食控制,降低攝取含糖飲料或食物,降低疾病發生率!
    2022/06/30 23:06
  • 罹「這三種疾病」注意「飲食控制」、「多運動」 有機會停藥!

    很多人擔心吃藥會上癮,也有人擔心吃一輩子的藥會傷身,可能會傷肝傷腎等,對於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好要搭配醫師指示服藥,千萬不可自行斷藥,是否停藥,基本上對於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病友,還是要「規則用藥」,配合均衡飲食,增加活動量,調整生活型態去改善代謝指標!
    2022/06/28 23:11
  • 糖尿病年輕化! 專家:手搖飲成幫凶、無症狀要注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出,全球死亡人口中有70%死於慢性疾病,前4名分別為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糖尿病。光是糖尿病人口,目前在全球已超過4億人,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在2045年,全球將會有超過6億人罹患糖尿病!
    2022/06/24 11:02
  • 過敏兒不要怕!「這些食物」助改善 專家:睡眠也重要

    現代生活和環境型態改變,使兒童過敏盛行率上升,根據國家研究院統計,近五成孩童在五歲半前會被診斷至少一次過敏性疾病。營養師阿罐提醒,有過敏性疾病的孩子,通常還會伴隨其他慢性發炎問題。不過也可以透過均衡地攝取營養,來讓身體越變越健康。
    2022/06/22 05:40
  • 死亡+172「3歲童哮吼」還酮酸中毒 增1青少年肺炎重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5萬06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5萬0561例為本土個案,儘管確診數已經慢慢控制下來,但每天死亡、中重症人數持續增加,今新增172例染疫亡,其中一位是3歲的小朋友本身有慢性疾病,但出現哮吼、呼吸窘迫,甚至有糖尿病酮酸中毒,最後不幸死亡,另外青少年重症也新增1例。
    2022/06/19 14:26
  • 妙齡女體重>身高!右腳「發黑變形」 3招鏟肉1百公斤

    根據國健署資料,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逐年上升,接近5成處於過重,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世界衛生組織也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一名年約30歲的女子,身高158公分,體重卻高達196公斤,因為腳的問題就診,但醫生指出根源在體重過重,建議她進行減肥療程。後來她努力調整飲食、積極運動,成功瘦到96公斤,身體也慢慢恢復健康。
    2022/06/11 09:24
  • 「我姊叫不醒」屏東14歲確診少女猝逝 家沒大人、弟報案

    屏東市廣東路上的一棟住宅大樓,今(10)日上午發生一起14歲的吳姓確診少女,昨(9)日晚間告知家人要提早就寢,上午在家的弟弟發現姊姊叫不醒,嚇得趕緊通報119,救護人員將其送往屏東寶建醫院,搶救將近一小時仍宣告不治。據了解,吳女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於6日確診,屏東縣政府表示,關於少女後事將徵詢家長意見,協助處理,至於死因還有待確認。
    2022/06/10 10:36
  • 父母罹慢性病染疫後亡速火化 衛福部卻判「非確診死亡」民傻眼

    談到24小時內火化爭議,有立委接獲陳情,有民眾的年邁父母上個月染疫後去世,家人無法見最後一面。醫院開的死亡證明清楚註明長者生前罹患慢性疾病,同時染疫新冠肺炎。民眾事後向衛福部申請喪葬慰問金,卻被告知經公衛專家審查後,判定不列為新冠確診死亡,讓民眾非常不能接受!
    2022/06/08 20:08
  • 7月大男嬰重症 哮吼症合併呼吸窘迫救治中

    今(3)日新增142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409例中重症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其中有2例重症個案,1例為7個月大的男嬰,無慢性病史,染疫後出現哮吼症合併呼吸窘迫、另1例則為20多歲男性,有慢性疾病,打滿3劑疫苗,染疫後癲癇發作合併呼吸衰竭,目前病況改善。
    2022/06/03 14:18
  • 3天前才發文!名喜劇演員「心肌梗塞」猝逝 享年42歲

    韓國知名喜劇演員任準赫(임준혁)27日被發現陳屍住處,死因為心肌梗塞,享年42歲,家人悲痛證實噩耗,表示任準赫生前沒有慢性疾病,健康狀況無異樣,也很積極投入工作,24日才更新IG動態,如今驟然離世,親友與粉絲都十分難過。
    2022/05/30 10:57
  • 81萬人免費快篩!遊民、獨居老人全納入 領取方式公開

    新冠肺炎侵襲全台,本土確診持續居高不下,加上「快篩陽性即確診」上路,為了更加快速控制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表示,依日前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指示,針對COVID-19感染風險較高的照顧型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發放對象除住宿式、社區式照顧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外,考量遊民生活環境特殊,染疫風險高;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多數有多重慢性疾病,染病後轉為中重症機率較高,因此也將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納入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對象,總計預估約有81萬人受惠。
    2022/05/28 14:26
  • 慢跑2小時都不夠!專家揭粽子熱量排行 曝安心吃5秘訣

    端午節即將到來!許多人會透過吃粽子的方式,來互相慶祝節日。然而粽子種類百百種,一不小心就會不忌口吃過量,導致熱量爆表。對此,營養師高敏敏也分享了粽子的熱量圖鑑,並提醒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攝取的分量。
    2022/05/25 17:48
  • 謝欣穎跟隨男友王柏傑「沒有打疫苗」 揭密背後原因

    日前確診新冠肺炎的男星胡宇威,今(23)日與謝欣穎一同出席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首映,出關後首次公開露面的他,面對媒體顯得一派輕鬆,他表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並沒有後遺症,未婚妻陳庭妮的身體也恢復得十分良好。謝欣穎的男友王柏傑在日前自爆沒打任何一劑疫苗,她今也在現場透露,自己有慢性疾病,因此也不敢打疫苗。
    2022/05/23 21:29
  • 「無敵星星」不等同3劑 羅一鈞:勿故意染疫

    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有民眾提出,是不是打完2劑疫苗染疫,可以當作打第三劑,出入健身房等管制場所,對此,指揮中心表示,只要康復3個月內,持相關證明就可以,但不鼓勵民眾故意確診,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以自身糖尿病舉例,因自然感染的保護力有限,對慢性疾病患者,還是有中重症的風險。
    2022/05/21 14:36
  • 確診居家照護 35歲男「暈眩昏沉」送醫不治

    桃園八德一名35歲王姓男子,確診後居家照護,18日因暈眩跌坐在浴室門口,緊急送醫不治身亡,另外在龍潭也有1名54歲陳姓男子,快篩陽性、沒有去PCR,而是自行居隔,17日下午被發現倒在房間地上,救護人員到場,他已經明顯死亡,2人並沒有慢性疾病,法醫相驗,死因初判都是心血管疾病,與染疫無直接關聯,將進一步解剖釐清。
    2022/05/19 12:50
  • Omicron亞變種BA.4、BA.5 ECDC列「高關注變異株」 新加坡爆首例

    在南非發現的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4和BA.5,近期被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ECDC)列為「高關注變異株」,它具有超強傳播力,可以逃避疫苗或確診過帶來的免疫力,而新加坡近日也宣布,當地首度出現BA.4及BA.5的社區病例。TVBS資深記者陳相如今(1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BA.4、BA.5使南非在去年12月疫情急速升溫,現在病毒蔓延到亞洲,新加坡更在15日首度出現社區病例,確診的3位民眾雖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但皆已施打加強劑,所以新加坡衛生部趕緊宣布,未來將加強監測力度,持續留意BA.4及BA.5本土傳播情形,並要求未接種疫苗、60歲以上及慢性疾病患者都要接種加強劑。」
    2022/05/17 15:4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