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狄鶯孫鵬颱風 陽明交大張瑜芹裸露下體地震阿西呼麻泰國
  • 搜尋:

    血壓 結果共2,276筆

  • 批「年輕人不讓座」惹議!李昂突掛急診喊:人總有生病的時候

    知名作家李昂昨(20)日在臉書發文控訴,搭捷運時身體不適,遇到3名不願讓坐的年輕人,甚至直接點名台北市長蔣萬安,希望可以做出交代。此舉掀起社會大眾廣泛討論,今(21)日她還原事發經過,自爆因為有高血壓心血管問題,且為了到巴黎發表新書奔波「累壞了」,才希望年輕人讓座;稍早她又透露,從昨晚就很不舒服,忍到剛剛才去掛急診,更喊話「切記,總有一天,人總有一天有生病的時候!」
    2023/09/21 18:20
  • 落枕好不了!40歲男一查「小中風」 醫給忠告:要放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導致睡眠品質差,進而影響身體健康。醫師分享,曾有患者落枕求助,但吃了藥不但沒有好轉,還增加其他症狀,最後肩膀以上快沒有知覺,一檢查才發現,「他的血管大小是正常的人一半,已經有點硬化了」;後續經藥物治療,雖一度緩解,但沒有適度脫離工作,導致患者嘴巴直接歪一邊,判斷為小中風。
    2023/09/20 16:44
  • 服藥吃柚子當心!抑制代謝「間隔2小時也沒用」嚴重恐致命

    中秋節家家戶戶除了團圓吃月餅,也少不了應景的當季水果柚子,尤其柚子堪稱「百果之王」,營養價值極高。但有腎臟科醫師示警,有服用藥物的人要特別當心柚子和藥物間的交互作用,倘藥物代謝下降,導致體內藥物濃度過高,嚴重時恐危及生命!
    2023/09/20 13:40
  • 便祕10天暴力硬擠!灌腸破門奪命 他火山爆發「直接噴到死」

    便祕困擾對生活帶來的影響極大,卻鮮少有人想過,便祕竟然也有間接導致死亡的可能;哥倫比亞一名65歲老翁就因為用力過猛、拉得太快,導致迷走神經被刺激過後,意外出現血壓驟降的情況,最終因心臟驟停病發,緊急搶救後仍不敵死神召喚。
    2023/09/17 21:18
  • 資深女星「病倒住院」!多病纏身血壓飆破200 吃逾10種藥

    56歲資深女星馬妞(馬維欣)早期與小生李如麟搭檔演歌仔戲,亦參與電視劇演出,包括《戲說台灣》、《世間情》、《甘味人生》等,2008年跨足電商直播,怎料,日前自曝因過去不正常的作息及繁忙工作,欠下健康債,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健康每況愈下,許多慢性病問題逐漸浮現,如今,病況曝光了。
    2023/09/12 21:03
  • 秋天就吃梨!不只美容消水腫 水梨「6大功效」一次看

    台灣是水果王國,每個季節都有代表性的水果。說到秋天,除了柿子,最多人想到的便是水分多又甜的「水梨」。營養師高敏敏就分享,秋天吃水梨除了美容消水腫,還有6大功效。快來一起看看!
    2023/09/12 20:03
  • 生活壓力山大? 日本推「博物館浴」放鬆身心

    現代生活緊湊,容易導致壓力過大,一般常建議多到戶外踏青,做做森林浴以放鬆身心;日本現在則推廣「博物館浴」,鼓勵民眾有事沒事多到博物館走走。根據九州產業大學研究,參觀博物館後,血壓、疲勞、憤怒等身心狀態都有明顯的改善。而新冠疫情造成日本「博物館蕭條」現象,學界也相當期待「藝術療法」能喚起參觀熱潮。
    2023/09/11 20:00
  • 8水果降血壓!「這類人」少吃香蕉 小心恐出事了

    高血壓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之一,而飲食中的鈉攝取與血壓緊密相關。攝取含有豐富鉀的水果,像是香蕉、芭樂、木瓜等對於穩定血壓有益處。
    2023/09/06 14:36
  • 超神飲品!減重、降膽固醇、控血壓「一次滿足」飲用份量曝

    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課主任林旻樺表示,過去常聽人說「喝紅酒可防心臟病」,但是台灣人半數以上缺乏酒精分解酶、有酒精不耐症,很多人不喝酒,難道就沒辦法喝酒就無法取得其中的紅酒多酚、花青素來防心臟病嗎?其實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喝葡萄汁預防心臟病的效果一點也不輸喝紅酒。
    2023/09/05 13:22
  • 「康普茶」降血糖又可瘦身!這類病友注意 過量恐超標

    連好萊塢女星瑪丹娜、葛妮絲派特洛、Lady Gaga都愛喝的「康普茶」,很多人一定以為這是西方人發明的飲品,其實康普茶的「祖先」是來自中國秦朝時期,從西域傳到歐洲、再傳回亞洲。這幾年康普茶被認為有健康益處,市場上很多品牌,最近經研究發現,喝康普茶能讓第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值!不過營養師提醒,康普茶「有熱量」,只能喝「237c.c.」,喝過量小心反而可能讓血糖飆高!
    2023/09/04 14:41
  • 護腸道!專家推6大高纖食物 「它」膳食纖維比葉菜高7倍

    癌症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又位居前三名,因此,維護腸道健康是人人都該重視的議題。營養師王證瑋指出,想維持腸道健康,就需要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它可幫助腸道蠕動正常、排便順暢,還有助穩定血糖、血脂及血壓,降低癌症風險。以下提供6種膳食纖維較高的食材,幫助大家聰明吃,讓腸道更健康。
    2023/09/04 10:18
  • 無花果加工後熱量高5倍!營養師曝「新鮮無花果」6大功效

    無花果外觀鮮豔,且甜味與酸味兼具,生吃或加工都非常美味。對此,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新鮮無花果有抗疲勞、抗便秘、降血壓、強化骨質、消水腫、養顏美容的功效,而加工後的無花果乾熱量高、糖分高、營養價值低,建議不要吃太多。
    2023/09/03 21:04
  • 高溫恐引發中風!醫揭高血壓6徵兆 不吃藥4招輕鬆穩定血壓

    高溫除了會中暑,居然還會中風?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表示,炎熱天氣,容易大量出汗,導致身體脫水,血液也會變得黏稠,進而增加血栓的風險。
    2023/09/03 16:43
  • 連42天大夜!保全猝死求償百萬 公司稱「他有病」法官判賠金出爐

    高雄一名徐姓保全,在2020年11月工作期間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搶救三天仍宣告不治,事後徐母發現兒子已經連續42天出勤大夜班,憤而向保全公司求償149萬,不過公司卻反駁,徐男本身患有高血壓等疾病,非工作過勞所造成。案經法院審理,最終法官認定,徐男就職前就罹患高血壓,因此減輕公司40%責任,判決賠償89萬元,可上訴。
    2023/09/02 14:06
  • 吃對油不增肥!醫推「6好油食物」 奇亞籽護血管穩血壓

    高油、高糖、高精緻食物是國人常見的飲食習慣,但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對於食物的攝取開始有所控制,從精緻糖、澱粉、油脂量都嚴格控管,甚至認為脂肪是萬惡根源,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補充好油脂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建議民眾可多吃6種富含好油的食物。
    2023/08/31 23:40
  • 科技男罹高血壓「做1事」慘淪終生洗腎 醫揭這症狀別忽視

    你累了嗎?老是覺得疲累,有時是因為過度勞動,有時則即使沒怎麼勞動,心神卻一直專注在思考,也會容易覺得疲憊。但醫師指出,如果「怎麼休息都還是很累」的話,要注意有可能與突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有關,或者是肝腎機能出了問題。
    2023/08/31 19:10
  • 小黃運將低血壓 載客途中自撞分隔島翻車

    台中一名53歲謝姓女運將,晚上開計程車,準備去載客,結果卻在路口直接撞上中央分隔島,瞬間翻車,幸好人只有手腳擦挫傷,事後她向警方表示,因為本身有低血壓,有在吃藥控制,當晚載客前沒有先吃藥,結果血壓過低精神恍惚才會撞上。
    2023/08/31 12:08
  • 「青油菜」竟是混血兒!醫曝2成分降血脂 還能促腸蠕動

    很多主婦到了菜市場想要買菜,都會覺得「這個有點像XX菜,但又不太像」,往往擔心是不是自己太無知。不要覺得氣餒,好像自己什麼都不懂,因為其實這些「看起來像又不太像」的菜竟然是「混血兒」!農糧署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青油菜」就是由油菜和青江菜雜交而成的,而現在還有新的第二代「台南4號青油菜」,真正結合油菜和青光菜的優點,多汁甜美幼嫩,而且30天就成熟!
    2023/08/30 22:40
  • 國人健檢滿江紅!4-7成「不知患三高」 恐增慢性病風險

    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為:高血壓68%、高血糖66%、高血脂23%,顯見約有4至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的檢查數值已有異常。此外,三高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使得民眾不易察覺自身健康可能已面臨危害。
    2023/08/29 18:33
  • 登革熱釀3死!今年首見母子垂直感染 新生兒未足月確診

    疾管署今(29)日公布上週新增今(2023)年第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為雲林縣80多歲男性,有慢性腎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病史,8月17日晚間因發燒、畏寒、肌肉痠痛、疲倦虛弱、食慾差等症狀就醫,經NS1快篩檢驗陽性確診,返家休息身體再度不適入院,8月25日病逝;另外,上週新增1例母子垂直感染個案,個案為居住在登革熱流行區的新生兒,因活動力下降就醫確診,研判為母子垂直感染。
    2023/08/29 15:29
  • 資深女星爆洗牙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 日吞14顆藥虛弱躺病床

    資深女星馬妞(馬維欣)罹患乾燥症、紅斑性狼瘡多年,嚴重時更影響視力,一度看不見,現在她每天要吞14顆藥,苦不堪言。馬妞日前在社群貼出一張虛弱躺在病床的照片,談起自己的慢性病史,苦嘆過去的作息讓她欠下「健康債」,自爆曾洗牙時不小心被水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緊急住院好幾天。
    2023/08/28 07:00
  • 「這些疾病」易導致長照需求增多! 保險怎買CP值高專家揭密

    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超過六成有高血壓、近三成糖尿病、四成有高血脂。近九成的長者至少有一種慢性病、而超過一半有三種以上的慢性病,而疾病一旦到了很嚴重的狀況時,身體各方面的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將大幅衰退,需要被長照機會將大幅升高,事實上有不少民眾對保險規劃想法各有不同觀點,專家建議壯世代族群最需要的保險,依序是癌症險、壽險、意外險、住院醫療險等。
    2023/08/26 23:06
  • 護心術大公開!空污傷肺又傷心 醫揭3因素恐誘發心血管疾病

    氣候極端,高溫、低溫、空氣汙染是目前已知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研究發現,城市氣候溫度、濕度和PM2.5都會增加心臟血管負擔!建議現代人多走進森林,吸收芬多精,生活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而溫泉浴也有助於降低血壓和心室壓力。
    2023/08/26 15:52
  • 台北上班族新研究!台大:換季變天、PM2.5影響心血管健康

    空污問題不容忽視!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濕度和PM2.5空氣污染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環境溫度與濕度可顯著影響血壓、心率、心搏輸出量、心臟輸出量,季節效應顯示冬天是一個心臟血管負擔增加、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且PM2.5空氣污染同樣對血壓有顯著影響,可能會增加城市中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
    2023/08/26 14:14
  • 不一定要喘吁吁!靜態運動也能降血壓 英研究「這訓練」最有用

    規律做運動可以降血壓,但做哪一種運動降血壓效果最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想要用運動降血壓,不一定要操得喘吁吁,做一些相對靜態的「等長運動訓練」也很有幫助。
    2023/08/24 15:3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