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4
  • Oct
  • 2016

「STOP google找名醫!」醫師向網友真心喊話!

作者 陳俊龍

2016/10/04 16:29
▲示意圖/路透/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現代的高齡缺牙患者並非網路世代。在醫療時,產生的問題是「缺乏資訊」。因此,缺牙時,就是去住家附近或熟悉的生活圈當中,尋找當地的開業牙醫。因此,若是要做假牙、牙橋亦或植牙,任何治療方式,都由醫師說了算,老人家的資訊來源少之又少,但他們偏偏又是缺牙的大宗。

新一代的網路族,缺牙了,就上網google一下。我也嘗試著google『缺牙、治療方式』,結果一跳出來,竟然是『缺牙,能做假牙就別植牙!』文章,這樣的標題殺人法,可是大大的引起我的興趣,在這時代,竟然有牙醫師棄最新技術不顧,回頭呼籲患者接受古老的治療方法,令我好奇。

 

在深入探討之前,我想請問各位:你要前往美國,你會選擇坐船還是搭飛機? 

大多數人應該都會選擇飛機吧?雖然比搭船貴了一些,但同樣是前往美國,坐船得花上一兩個月,但搭飛機只需要10多小時,不需要多高深的數學原理,我們也都知道這時間縮短了不少,對吧!

在牙醫領域中,植牙技術的出現,好比飛機的發明。

「任何醫療的目的是治療者提供較省時、省錢、簡單不複雜的診斷與治療方法,並以病人的利益為首要考量」。這句話,是擁護假牙優於植牙的資深老醫師提出的。

當然,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也認為醫師的使命就是如此。但這句話,若是拿來當作支持假牙的理論時,我倒覺得說服力有待加強。

缺牙時,選擇假牙會比較省時、省錢、簡單又不複雜嗎?

有官方單位統計過,平均每個人缺第1顆牙時大約是50歲,再根據許多研究,假牙的壽命最多15年,就用平均壽命80歲來計算好了,選擇假牙的缺牙者,到了老死至少需要製作2副假牙。

再看看植牙,植牙又可細分為傳統植牙、微創植牙等等,但這裡就先不贅述了,僅討論基本觀念。研究統計,植牙平均可用46 年以上,同理,一樣50歲缺牙,若是選擇植牙,術後也好好保養的話,至少可以用到96歲。技術層面上,「歷史悠久」的假牙,真能與植牙相提並論嗎?

「錢」,治療費用方面。若是以餘年得用兩副全口假牙,以最便宜的價錢來算,1顆1萬元,全口28顆牙,大約得付出28萬,但別忘了,你可能需要兩副假牙以上,餘生才能好好吃飯、攝取營養,而且最終可能還得植牙,付出的金錢非常可觀。而植牙,也用最便宜的價錢計算,一顆5萬,28顆牙,大約需要140萬。

是的,植牙看起來確實比較貴,但你有發現魔鬼藏在細節裡嗎?假牙,是沒有根基為施力的基礎,通常需要以假牙黏著劑來固定假牙,用上下顎的力氣來撐著假牙,缺牙者常常因此無法好好吃飯,營養不足,衍生出更多的慢性疾病,甚至最終得接受植牙。試想,你節省了牙齒費用,卻在其他疾病上付出了更多的金錢,真的值得嗎?

 

而植牙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冠一釘),哪裡缺牙,就往哪裡植入人工牙根。就力學的原理來說,是最穩固的,若是您選擇的植牙醫師「真的」了解植牙,那麼,恭喜您,植牙成功率就大大提升了,餘生不需要煩惱營養不足與缺牙問題,而且只要好好保養、照顧牙齒,這顆植牙,就能陪您一輩子。

還記得提出假牙比植牙好的老醫師嗎?他說,牙醫師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植牙是醫療糾紛最多的項目。

沒錯!植牙醫師確實程度落差非常大!原因在於,「植牙」這門課,不論是在國內外,台灣或美國,都不列在正規牙科教育當中。那麼,坊間怎麼還這麼多醫師會植牙?

這就是另一個魔鬼細節了!先來講個故事,我在美國教授植牙已有20多年了。曾經有個歐洲牙醫師飛了大半地球來上課,交換名片時,上面竟然印著「植牙權威」。我心想,這位醫師是來上初階班,怎麼會有這樣的頭銜,是否拿錯名片

醫師看我一副納悶的樣子,才不好意思地開口解釋說:「名片只是先印好而已啦!」我了然於心,其實,這種現象,不只是歐洲,台灣、美國也是,有多少醫師其實根本沒有植過幾顆牙,卻替自己掛上「權威」之名?

我有個遠親,是個不到30歲、剛台灣某醫學院畢業的年輕牙醫師,來我的學會上了幾次課,回台後,也是打著植牙權威的名號,對缺牙病患大膽的漫天喊價,顛覆一般人對植牙價格的認知,後來病患植牙失敗,顏面神經也被打斷了,口水會無法控制地流出來,生活苦不堪言。兩年後,這間診所也收起來了,背後原因我們就不探究了。這牙醫師的行為,都替植牙蒙上陰影。

這些故事是要告訴大家,醫師的頭銜,並不是選擇植牙牙醫師最重要的事。現在網路發達,若有缺牙問題,應先利用手邊資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醫師。把握兩個原則,就能降低遇到地雷醫師的機率,一、一定要選擇領有公正植牙單位、機構或學會認證過的醫師;二、一定要選擇有植牙經驗的醫師。同時,我也要呼籲政府勇敢站出來,以公權力規範這些植牙亂象。

以上並非替植牙洗清「高醫糾」的污名,我要說的是,傳統牙醫師,大多接受過假牙訓練,但缺少植牙經驗,對於牙科治療以「先做假牙,等到無法再做假牙時再轉介給植牙醫師」。但不可否認,醫師會做假牙,確實是植牙的基礎,但不表示,每一位病人都應先做假牙。

上述做法無疑是要病人走冤枉路。我想知道,若是一開始就得做植牙,植牙可說是最終的治療方法,為何要患者一開始就接受假牙治療呢?為何不在牙齒問題浮現之際就用最好的方式解決病灶呢?難道說,等到牙齒狀態越來越差時,骨頭條件不佳,做起植牙來,失敗率會減少嗎?不能把所有的過錯都冠在植牙頭上。

最後,建議病患應思考醫師提出的治療方案,我們是否都該全盤接受。我的建議是,病患應充分瞭解自身的口腔狀況,適時地與醫師討論,共同決定治療方案,醫師可避免醫糾,患者也能掌握自身健康,無非是雙贏局面。

>>來信投稿vanchang@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10/04 17:0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陳俊龍

五歲時就曾立志當牙醫,十二歲隻身出國留學,十八歲跳級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從執業至今,已收治超過6萬植牙病例。 哈佛牙醫博士,身兼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美國牙周學會主講師,美國臨床植牙期刊總編,國際植牙學會院士、美國微創植牙醫學會總會長、美國鼻竇醫學會創始人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