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1
  • Sep
  • 2016

【醫生這樣說】漫談厭食症,對肥胖的偏差認知是最危險的殺手

作者 杏語心靈

2016/09/21 08:00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陳俊欽:台灣大學醫學系畢。常參與社會活動,有感於心理治療界缺乏能在治療中覺察個案精神症狀、或在個案有精神疾病下進行心理治療的治療者,於是在2004年5月24日成立杏語心靈診所,期待拋磚引玉,整合心理師與醫師等等不同專業。)

小芬十五歲了,正是在國中的階段。這些年紀的女孩,變化都很快。早幾年見到她,還不過是個黃毛小丫頭,如今呢?已經慢慢是個大女生呢。

 

可是如今,小芬的爸媽有點困擾。

「不知道為什麼?她就是這麼瘦。」

爸媽擔心的是小芬的身材怎麼會那麼瘦,一百六十公分,卻只有三十八公斤。

「我記得她以前都是白白胖胖的,我們那時候還常取笑她是個小胖妹的呢!不知怎地,那時候三十幾公斤,到了現在,個子高了一大段,體重還是沒過四十。」父親說。「我看她吃飯也有在吃啊?怎麼會這樣。」

體重輕是小芬的一個讓人擔心的問題。但是問題卻不只如此。父母都同時注意到她越來越沒精神,體力很差,非常怕冷,進出冷氣房都得加衣服——長袖襯衫加毛衣,外加大衣,小芬還是叫冷。走到街頭,一大熱天的,看到她這樣的穿著都會以為她有問題。

父母問小芬,哪裡不舒服。小芬只是什麼也不說,表示自己好的很。倒是媽媽注意到:小芬似乎月經沒來,一問,小芬才說:已經好幾個月沒來了。媽媽緊張起來,帶了小芬到婦產科就診。沒懷孕,也沒其他異狀。只有內分泌的問題。

媽媽一則是放心,另外也是更加疑惑。為什麼一個女孩子家,好好的,卻莫名其妙停了經。婦產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倒是,婦產科醫師建議她轉道精神科來就診。

「為什麼?」

「身心會互相影響的。」機警的婦產科醫師說。

小芬就被帶到精神科的門診來了。從外觀上,小芬是個相當纖細的女孩,臉頰都輕微凹陷,精神不是很好,她穿著一件米色大外套,加了件毛衣,脖子上還圍著圍巾,講話聲音微弱,也不敢直視著醫師的眼睛,坐在診療椅上,只是望著地上直看。

 

透過與小芬的會談。發現小芬對於事情的看法,思考邏輯,感覺知覺等狀態,都還是可以,並沒有明顯的問題。但是問到飲食時,小芬卻開始言詞閃爍,支支吾吾。醫師在初次會談的終了,先行支開了小芬,私下與媽媽陳述了一些返家後觀察的重點。

媽媽點點頭,之後就跟爸爸帶著小芬回家了。

一個禮拜後,父母與小芬返回門診赴約。此次,媽媽陳述出了一些相當驚人的發現:

「我發現,她竟然沒把飯菜吃下去,而是拿到廁所去吐掉!」

媽媽焦慮地述說著。她發現小芬吃飯的時候,會無精打采地撥弄著食物,把食物搗爛,挖掉一大部分,然後吃一口,停一大片刻,等到大家都快吃完時,她的東西真正吃進去的卻沒多少。小芬隨後會到廁所,用指頭壓在喉嚨裡,自我催吐,把剛才吃進去的東西都吐掉。更嚴重的是,媽媽在小芬的房間抽屜裡,發現了一大包減肥藥與瀉藥。小芬拿這些藥物來強迫自己排泄。媽媽吃驚地問小芬,小芬只說自己便秘,所以才不得不這樣。

「那減肥藥呢?」

小芬什麼也不肯說,只是怪自己太胖。「妳這樣怎麼會太胖呢?」

小芬也說不出來,但還是認為自己太胖,必須減肥。

媽媽急了,開始注意小芬的行動。媽媽盯著小芬吃飯,小芬卻努力把食物弄爛,撥弄到一邊,再撥弄過來,甚至藏在衣服底下。小芬則是越來越焦慮,開始跟爸媽吵,認為爸媽都干預她的行為。無助的爸媽在門診時,開始向醫師訴苦。

醫師給予一個診斷「厭食症」。並建議患者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中,醫療人員根據標準的療程開始治療,小芬的體重慢慢恢復,怕冷的情形也減少了。但是小芬仍舊是冷漠、防備性很高。等到小芬的體重恢復到正常範圍當中,醫師終於同意小芬出院了,但是他建議,患者還是得繼續門診治療為宜。

 

厭食症與暴食症一樣,都是飲食障礙症的一種。厭食症的主要症狀,就是一個顯著過輕的體重,外加對自己型態認知的改變,患者可能會有停經的現象,也會有強迫般的減重行為。

患者通常發生於十幾歲的年輕女性,男性則顯著少的多。不到十歲就發病或二十歲以後才發病的患者並不多。患者起初都還很正常,但是,患者會藉由減少飲食,或者是增加排泄等形式讓自己變瘦。

最常見的飲食狀態就是:有氣無力地撥弄食物,仔細的切割,把食物以特殊的方式排列起來,又弄亂,再仔細排列,用各種理由,諸如:肥肉太多等,把一大部分的食物給切割掉。

患者可能會在屨次到廁所裡,把先前吃過的東西都吐掉,催吐的方式多半是用食指深入喉嚨壓舌根。另外,患者可能使用瀉藥,讓自己減少水分,胃腸蠕動加速。患者還可能增加運動量,希望讓自己消耗更多熱量。

患者如此努力地減重,結果就是造成體重過輕,低於標準,但是患者對於自己身材的認知卻改變,患者不會覺得自己太瘦了,相反的,還是嫌自己太胖,必須繼續「加油」才行。最後結果就是讓自己的體重嚴重低於正常標準,甚至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

女性患者因為過度減肥,身體營養不足,會影響腦下垂體造成內分泌失調,最後就是導致停經。停經的症狀往往最早出現,甚至比外觀變瘦更早出現,所以,敏感的婦產科醫師將會最好的早期偵測者。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疾病?目前原因可從三方面來討論。首先,是患者自己的內在心理發生問題。患者可能是在社會心理發展期中,缺乏了「自我自動自發」的感覺,患者無法證明自身的存在,所以,透過減肥,患者將可證明自己是有意志力的,是能夠察覺自己存在著。相反的,增胖就是罪惡,只要能對抗罪惡,患者就讓自己「被淨化」了。也有說法是認為:肥胖是母親的呈現,減肥就是一種患者在潛意識中,想將過度干預的母親給排出「自我」的舉動。

在生理層面上,患者所呈現出來的生理改變,包括:內分泌失調、電解質不平衡等等,多半都是因為飢餓而出現的症狀,很難說是這些改變造成了厭食。所以在生理層面上,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社會層面,研究者發現社會文化的趨勢,對於患者的影響相當龐大。越是進步的文明,可能越講究瘦的美感,此時,社會力量就會影響個人的認知。一些以苗條唯美的職業裡,諸如:模托兒、空中小姐等等,厭食症的發生機率更高。

治療方面,分成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將患者流失的營養補充過來。患者可能需要被密切觀察,給予適當的飲食,讓患者因為減肥而造成的體重過輕、電解質不平衡、代謝異常等等改正過來。這部分往往因為患者拒絕配合,又沒有病識感,可能需要強制住院。飲食以少量多餐為主,千萬不要一次給太多,慢慢增加,倘若配合度不高,可以輔助以流質飲食,必要時還可以插鼻胃管。

第二階段是討論患者的體重問題與其他心理問題,適當解開患者的心結,讓患者不要再用體重為方法,作為心理調適的方法。在此部份,個別心理治療與家族治療都能達到目標。

絕大多數的患者在醫院系統裡,都能配合治療,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體重,最後出院。但是,問題並不會就此而止,患者往往反覆出現減重,體重過輕的問題。所以,需要一個穩定的復建計劃,長期抗戰。

本症的預後差異相當大,從最輕的「短期間就康復回家,不再復發」,到最嚴重的「死亡」都有。能否與醫療系統配合,建立良好關係,是本症照顧上的一個重要工作。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文章來源: 漫談厭食症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杏語心靈

  • 談心,談夢,談過去,談現在;有苦,有淚,有悲傷,有歡笑。我們不斷敘說各種生命故事,也包括你的──甚至是不同維度不同選擇的你的過去與未來。我們來自各個角落,有著相同的專業:我們是說故事的人。透過故事,改變這個世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