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6
  • Nov
  • 2018

以教育之名「愛家」?其實你恐同只是你不知道

作者 少女凱倫

2018/11/06 16:00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前幾周,朋友群組裡傳來了一個訊息是「愛家公投」的宣傳訊息,請大家記得選舉那一天,記得領取投票,對於愛家公投這一塊,還有指定的選項,其中包含對於國中、國小學生,不得教授「同性戀」的項目。

 

 

其實當下我滿驚訝,因為這位女性朋友,其實過去也曾經交過「同性」的朋友,一度說自己未來不會結婚,不過時隔多年現在已經當媽媽了,對於其他選項她不在意,但她「不希望小孩在求學階段,知道這些事情!」

 

 

哪些事情?  「不適齡的性知識」

 

那麼我們先看一下目前國中、國小的健康教育課本上了些什麼吧(其實我根本不記得我小時候上過什麼),依據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課綱「1-3-3 認識多元的性取向」和「1-4-3 尊重多元的性取向」,以及十二年國教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學習主題「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多樣性的尊重」和「性別角色的突破與性別歧視的消除」。

 

 

國民教育階段認識同志及多元性別的課程,像是康軒的性別與我、翰林的性別觀察家。

 

 

 

在性別觀察家單元當中,主要是以孩子本身對不同生理性別的個性所了解到的特質、外表與社會期待,這幾個選項的根本答案是「原生家庭」,也就是做為父母,如何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去一一釋放關於性別的訊息。

 

 

影響的層面為何?國外曾經有社會實驗,是要大人「像個女孩一樣跑步」,全部的人都跑得很扭捏,但同樣的題目換成小孩子,他們就是盡全力衝刺,跑出他最努力的樣子,影片一比較起來,很清楚,就是長大後的我們,大多都帶有了「刻板印象」與「社會歧視」,只是自己沒有發現。

 

 

 

 

那麼為什麼換成同性、性別認同、性別認知,我們會如此排斥,甚至有些人,會認為「同性戀」就是一種病呢?

 

 

再來看其他的單元內容

 

 

 

 

第二部分,舉出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故事,主要是闡述男生也可以煮飯、織毛衣,個性可以很多元,但當時,葉永鋕被同學們霸凌,甚至在學校脫他的褲子,認為「陰柔氣質」的人,不是男生,然而最後葉永鋕永遠離開。

 

葉永鋕媽媽專訪

 

 

這位孩子的媽媽我很有印象,她在同志大遊行的舞台上說「我救不了我的小孩,我要救 像他一樣的小孩」,如果當時的教育,有告訴大家,這個世界可以很多元,個人特質有不同面貌,人人應當互相尊重,而不是去告訴小孩子說,這些事情你晚一點再知道,或是你不用知道呢? 「葉永鋕們」會不會有更多精彩的未來?

 

 

我記得我小時候,跟媽媽一起到中正紀念堂,碰上第一屆的同志大遊行,媽媽趕快把我拉走,但是我當時對於彩虹旗很喜歡,直到我們走到西門町,又遇上遊行隊伍,我就跑在路邊看,可能我問了我媽媽「他們在遊行什麼?」印象中隊伍中還有人跑來發傳單給我,但我媽媽又把我拉走,其實老實說我也忘了,當時我是怎麼想,但是我覺得很好也很棒,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在第三個部分,提供了一個這性別光譜,能夠讓學生衡量自我生理、心理狀態,孩子可以漸漸去探索自己的不同,並沒有一個絕對答案,這就是教育的本質,能夠提供思考與思維的平台與空間,我覺得這個光譜是很好的教育,因為放大了孩子的無限可能。

 

 

回到群組裡討論的愛家公投訊息,我看了看裡頭連結給予的教科書內容,第一是形容的用詞,「相當不客觀」,硬是將同性戀冠上「多元情慾」,試問國小、國中學到性別辨識的時候,到底誰在想「情慾」了?是不是只有列出這些文字的人,才會有這種想法呢?

 

 

再來是性別光譜,明明也是很中性的選項,卻被說成是「讓學生自選公、母,使得兩性教育變得混亂」,公跟母、雌性跟雄性,基本上在學術領域適用於「牲畜」等動物,結果卻被愛家公投的發起者,扭轉用詞,相當的錯誤,難道有人會說「我是母的」或者「我是公的」,那豈不是相當異常?

 

 

從用詞的觀察,就能了解,這個文案,基本上就是試圖「以教育之名,包裝反同」,很多人沒有察覺,認為自己為了孩子好,但做法是盡量避免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的文化與不同,但卻不知道默默成為了「反同者的工具」。

 

 

但,孩子們真的會因為與現代觀念不同的教育受到影響嗎?就我們這一代來說吧,鹿鼎記內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小時候真的不會去想到「風俗」、「多情」,更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但這樣的內容,在1959年,導致鹿鼎記曾一度被當成禁書,原因是違反善良風俗,後來雖然已經解禁,但其實我們可以透過戲劇或小說了解,過去可以一夫多妻,現在僅能一夫一妻,這是隨著時代而改變的法規與認知,沒有絕對的對錯,那為什麼我們對「同性戀」這麼嚴苛?

 

 

我認為教育是去認識更多與自己認知不同的事,才有更廣的能力去判斷是非我自己身邊就有很多同性戀的朋友,很多人透露,自己是從小學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但是過往時代沒有教,所以以為自己生病,導致某部分的人,長大後很壓抑,而且表現出自己恐同的樣子,來迎合社會價值觀,如果早點讓他們知道呢?他們的人生,可不可以過得更順遂?

 

 

參考資料

愛家公投:https://1124yes.taiwanfamily.com/

揭密:學校的同志教育都在教什麼?https://www.tgeea.org.tw/lgbt/3396/

中選會反公投內容是什麼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5766

 

 

延伸閱讀

放下罪惡感!忌妒心的存在是為了提點妳「別滿足現狀」

準時下班 怎麼就被扭曲成不負責任了?

更新時間:2018/11/06 16:5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少女凱倫

現實世界我是一名電視台記者,但在網路上我努力經營自己的粉絲專頁、部落格,有時是專欄作家,有時是部落客助手、寫手,努力朝「斜槓少女」邁進,翻轉人生。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