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研究發現,婚後3年是離婚機會最高的時候,隨著身處婚姻越久,離婚率反而下降。美國婚姻學者則發現婚姻時程當中兩個離婚的高危險期,第一個是結婚5.2年之時,可以想見,結婚三年之內都可算是新婚,蜜月期的甜蜜褪色之後,磨合與挑戰才正要開始。第二個高危險期是16.4年左右,此時夫妻面臨中年危機,小孩進入青春狂飆叛逆期,年邁的雙親需要費心神去照顧,夫妻成為「三明治壓力夾心族」,婚姻關係也面臨考驗。
常聽到一些老夫老妻說,「不是不想離婚,而是找不到一個可以離婚的理由。」
曾有人以社會現代化的角度去看「離婚」這件事:已開發國家的離婚率高於開發中和未開發國家的離婚率;經濟繁榮時,離婚率上升;都市化程度、生活水準高的地區,外遇誘惑多,所以離婚案件高;配偶平權,較弱勢的一方(自古以來多為女性)地位、經濟水準提高,較可以承擔離婚的結果。
但其實,離婚和結婚一樣,都只是一個形式。兩人關係好時,靈肉合一,就像結婚,關係不好時,兩人就像仇人,跟離了婚沒兩樣,本質上的互動已是如此,又何需在乎結婚或離婚的形式?所以問好一點的問題是:是什麼因素讓關係質變了呢?
配偶雙方對婚姻生活的滿意程度會影響離婚機率,婚姻滿意度又包括哪些層面呢?張春興教授在多年前根據需求理論和文化特性,提出五大內涵:生理、經濟、社會、心理、哲學。
經典具有跨世代的不變性,就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也發現五點現象容易造成婚姻破裂:
聽說「真相」是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大美女,一位年輕人想一親芳澤,到處尋訪知道「真相」下落的人,有位長者告訴年輕人,「真相」住在一個古老的深山裡,年輕人依著長者的提示,跋山越嶺,好不容易來到一個山洞口,聽說「真相」就在裡面,年輕人緊張的走進去,洞裡有燭光,有一個女人坐在地上,背對年輕人。
年輕人輕輕叫喚,女人緩緩轉過身來...卻是一個老態龍鍾的老太婆!
年輕人張惶失措道:妳是誰?
老太婆不慌不忙答:你不是一直在找「真相」嗎?我就是真相!
不論真相是美麗的、甜美的、得意的、歡喜的,還是醜惡的、苦澀的、難過的、心有不甘的...它就是我們如實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一定要擁抱它,但我們可以學著和它共處;我們不一定要因它不像我們預期的樣子而視而不見,但我們可以學著直視它而不挪開視線。
「幸福的真相」,需要每個人運用智慧,面對它、感受它、處理它,再放下它。經驗讓你更成熟,智慧讓你更美麗,祝福每個不管是在圍城內,還是圍城外的人,心中都懷抱希望,並開出燦爛的花朵。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