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3
  • Jun
  • 2015

在婚宴上碰到老朋友,只能聊感情和工作?

作者 羽茜

2015/06/23 14:50



▲圖/達志影像

(作者/羽茜

最近參加了一場喜宴,同桌的都是學生時代的好友,平常各自忙碌難得一見,見到面,當然都是聊聊彼此的近況了。

聊感情狀況,工作情形,再熟一點的還會問問對方家人,我剛好跟兩個未婚的同學坐在一起,很自然地聊起「結婚好?單身好?」這類永無定論的話題了。

我覺得人不是非結婚不可,不同居也無妨,甚至沒結果也沒差,人生正當青春,親密關係也是一種體驗,去嘗試一下也好。

只是聊著聊著,後來又跟另一個朋友聊,她說,誰說一定要有伴?一個人難道不是一個家?傳統對家的定義太狹隘了。

我頓時發現觀念狹隘的人就是我,不只如此,我那多認識人也好啊的論點,可能也對我同學造成壓力,想著想著,突然對我們剛才聊的話題感到後悔。

理論上大家都知道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和際遇,自然會有不同的發展,但現實中見面,總是不知不覺說出以自己觀點看來有道理的“建議”,一個不小心就顯得多管閒事,不夠尊重別人了。

我為自己的多嘴感到後悔,回到家,又看到網路上另一篇文章,說起瑞士的年輕人想做什麼都不需跟人解釋,別人也不會問,因為工作求學感情都是很私人的事情,除非主動說起,否則都不該說。

這樣的論點更讓我感到心虛,天哪,我們在喜宴上聊的那些,不外乎感情學業工作,我甚至想不起來是誰主動開啟這個話題,總之當下覺得沒什麼,事後想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是不是讓人很不愉快,顯得很不尊重隱私?

但是這麼一說,我又不免好奇,假設真如文章中說的那樣,歐美人比較尊重隱私和個人選擇,那文章中描述的瑞士人見面,到底都聊些什麼呢?聊天氣,最近看的電影?然後呢?很久不見的朋友想知道彼此近況,我覺得也是很自然的,到底該聊什麼才不算侵犯隱私,也表達出關心和善意?只聊不痛不癢、不會有觀念衝突的話題,難道不是一種表面上的和諧?

忘記是在誰的詩裡看到這樣的句子:「有時候,關心,是問,有時候,是不問」雖然很嚮往像那篇討論瑞士年輕人的文章中描述的那樣,彼此都很清楚聊天的界線,私事不問太多,以示尊重,但不曉得是不是我畢竟生在台灣,從小到大被別人問也成習慣了,難免也覺得這「不問工作學業感情」的原則發揮到極致,好像變成是「最尊重的,就是”不聞不問"了。」

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說了太多,我對自己和朋友的交談感到緊張,但同時間也感到困惑,這中間真的太多過猶不及、難以拿捏的距離,跟好久不見的朋友見面,除了天氣,最近看的電影、「妳看起來不錯」這樣的寒暄以外,我們到底適合聊什麼?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