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6
  • Oct
  • 2017

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

作者 書是活的

2017/10/26 12:46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我們沒有真誠「道歉」的楷模,也無從了解「道歉」的內涵和實質的意義

過去,當我在臨終病房工作時,親眼見過許多關係的糾葛和傷害。那些關係裡的愛恨情仇,在非常長的歲月中,多是被壓抑或否認著。

有拋家已久的冷漠父親、有恩斷情絕的麻木孩子、有老死不相照問的怨偶、有重複不停外遇的伴侶、有衝突對立的親子……

 

在那些棘手面對和處理的糾葛關係中,都有長期的相互傷害,或是累積到難以數算的怨恨情緒。更有許多再也說不清的誰對誰錯,許多不知道從何說起的內心傷痛。

我們小時候,因為做錯事,或者其實也不是因為做了錯事,只是因為大人覺得我們不對,就被要求要說「對不起」。「對不起」成為安撫大人情緒的標準用語,也成了息事寧人的工具用語。

然而,我們卻未能真正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道歉。很多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大人對我們說過任何的道歉,即使他們真的犯了錯誤,有些情況很明顯的是大人的疏忽,或他們行為所造成的糟糕後果,他們也絕不輕易的道歉。

我們沒有真誠「道歉」的楷模,也無從了解「道歉」的內涵和實質的意義。

以至於,當我們在關係中彼此傷害也好,或是在關係中深深的傷害了對方時,我們不知道如何修復,更不知道如何說出最誠摯的「對不起」,以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悔過,能從心裡開始「原諒」的歷程。

「道歉」在我們自小的生活經驗,太容易和羞愧及羞辱連結一起,彷彿若是道歉了,就表示自己輸了,或是自己居於下風,任人宰割。

所以,我們不輕易道歉,任由心理防衛不斷偽裝和否認。

若是情勢逼人必須道歉,我們也難以去思索「道歉」的意義,而以一種敷衍及想趕快息事寧人的態度道歉。更多時候,人們可能一邊「道歉」,一邊為自己解釋,再一邊指稱對方也有屬於他的錯。

這些簡易和粗糙的道歉,常讓關係更加決裂,更加難以修復。

●簡短卻不簡單的「對不起」,承載著文化與真心的重量

 

真正的認錯道歉,是深刻地覺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他人何等的傷害和苦痛,而不會只是還在顧及自己的面子,把「道歉」視為一種討好或人際關係的交換。

事實上,我們若有收過別人的道歉,便能體會到,如此簡單的一句「對不起」,其實學問很大。

即使只是一句短短的「對不起」,都能讓人感受到是否出於真誠?

是否真心地從心裡理解到對他人的傷害?是否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當然,在華人社會強調面子,還有「怕輸」的文化裡,要能真誠的道歉,既勇敢且柔軟地說出「對不起」,讓道歉成為彼此關係修復的橋樑,實在有相當的難度。

恰巧臺灣社會新聞最近有幾件關係到職場霸凌、對專業羞辱的事件,更能讓我們清楚看見「道歉」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容易卡在意氣之爭,以不服輸的態度,倔強、強勢地罔顧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無辜傷害和影響。

在欠缺道歉的楷模,及還未真正學會如何表達真誠「對不起」的現代社會,我們都需要好好學習:讓「對不起」成為難解關係的修復力和療癒力,讓彼此的生命,都來得及釋懷沉重的心理負擔,還給彼此重新再開始的機會。

我想,這是我們對彼此生命,最溫柔的慈悲和理解。

(作者/海瑞亞.勒納博士:美國最受推崇及敬重的人際關係專家,擔任美國堪薩斯州曼寧吉爾精神診所的心理治療師20餘年,以女性及家庭心理學方面的學術研究著稱,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銷量達數百萬冊的《生氣的藝術》及《與兒女共舞》《可以溝通,真好》等多部專業著作的作者。目前在堪薩斯州的勞倫斯市擔任心理治療師,也在全美各地演講及提供諮詢。)

>>本文出自《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0/26 15:42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書是活的

書是活的,他走出來貼近你。 而他不在乎你在背後談論他東長西短, 他也不在乎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我這個人啊,一講到閱讀,人都醒了。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