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7
  • Oct
  • 2017

腦子老想著別的事,活在當下真有這麼難?

作者 談心問診室

2017/10/17 14:4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讀者來信:

我是個猶豫不決,又容易患得患失的人,以前求學的時候,就常常因為緊張而考不好,就算出去玩也很難放鬆自己,老想著還有什麼報告還沒交;去聯誼也擔心自己表現不好、不夠出色,因此很難獲得異性的青睞。

 

我出社會工作一年了,還算菜鳥新鮮人,工作時老想著前一天被老鳥前輩或被客人罵的情形,然後就…又出錯挨罵了。

我很討厭這樣的自己,腦袋常常盤旋著悔恨而不能放鬆,朋友都說我「想太多了」,我覺得他們都不瞭解我的痛苦,到底我該如何做才能活出全新的自我?

【BU人我之間】專家顧問群之一,張銘倫臨床心理師(人我之間心理成長資源平台創辦人,現於精神復健機構執業。)答覆:

你有一顆忙碌的腦袋,常常瞻前又顧後,但這不是一種褒獎,而是一個無法好好活在當下的詛咒!當你在複習書本內容時,想著自己會考幾分,就不能好好讀進書本內的每個字。

當你出去玩,想著有哪些報告還沒交,就不能盡情玩耍;當聯誼時,你愈向內關注自己,就愈無法向外展現自己的魅力;當你追悔昨日的工作差錯,你就不能好好面對眼前的職場挑戰。

臨床上有一種被視為病理的狀態,叫做「自我專注」(self focus)。

指的是人過度關注自己的內在狀態,而使焦慮被維持;有些人則容易在社交互動後產生重複性思考,就是一直在反芻事件的始末,進行過度分析且難以停止,則是過度自我專注而產生社交障礙的例子。

過去研究發現,分析、評價式的反芻式自我專注思考,容易增加人對未來的無望感受、負向思考,並減少對未來的正向想法,且顯著降低思考的具體程度。

所以你的朋友說你「想太多」,我想你可能陷入一種症狀,叫做「悲觀哲學家的大哉問」,你可能動不動就問朋友「為什麼大家都過得這麼快樂?只有我活得這麼痛苦?」

我想你的朋友都在內心翻白眼想著:「天知道!」但是他們也不曉得怎麼回答你或開導你,只好轉移話題,免得被你的情緒黑洞給吸納進去。

 

那該怎麼辦呢?最好也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忘我」,你需要讓自己投入在一個你有興趣、你有熱情去參與的活動當中,讓愉快的心流盡情流動,你才能藉由忘我來超越自我,而感受到創造自我價值的高峰經驗。

內觀(mindfulness)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幫助人活在當下,透過開啟每一個感官,覺察每個生活片刻卻不帶評價;過去研究也發現,經驗感受式的反芻式自我專注思考,可降低人的無望感受,增加對未來的正向觀點。

我也很鼓勵你體驗禪繞畫活動,禪繞畫不鼓勵學員使用橡皮擦、立可白,因為沒有什麼是「錯誤」的,每個行為當下就讓它簡單又自然的發生,一筆一畫自有它的出路和發展。

我想這也挑戰求好心切的你,能不能就接受每個當下的筆畫產出,能不能接受每個當下的自己?這或許也是很多人一生的功課吧﹗

備註:

1.讀者同意被適度修改來信問題後刊出。

2.心理諮商與治療需要來回澄清,若有進一步疑問,建議尋求有執照的專業助人工作者求助。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談心問診室

  • 「您有心事,談談有您的諮商室!」隨著心理科學意識抬頭,憂鬱、悲觀已不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症狀。工作、家庭、親密關係等課題,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現在,談談請來多位專業心理師,為各位網友免費解決人生課題!請立馬寫信至talktalk@tvbs.com.tw 標題備註【問診/暱稱】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