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Sep
  • 2017

沒有人有義務當「好人」,先檢視自己的態度吧!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2017/09/22 12:36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朝五晚九》劇照

(作者/Dana )

「我為了他做了那麼多事,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這句話,可以套用在各種不同的關係上,不管是朋友還是情人還是父母對小孩等等,都可能出現這樣類似的句型。

 

認為自己的自以為是的付出,他人應該要滿心感激地接受,這樣的「我是為他好」「我是對他好」都是從「我」的角度出發,而沒有想過「他」的想法,或是對方是不是願意接受或是「想要」這樣的對待。

我們人都傾向於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並且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別人的錯,因爲這樣自己就不用承擔責任了。如果只是發生一次,那麼可以說有可能是對方的問題比較大,

如果是頻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麼自己就要負起最大的責任,因為在人生的這齣戲裡面,唯一不變的角色,就是你自己。

尤其在人際方面所發生的事情,一定一個巴掌拍不響。既然是「人際」,意思就是必須要有兩個人才有辦法發生的事情,如果妳跟一個人吵起來了,可能如果換一個人來講,根本不會吵起來。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站在自己的立場其實也會知道,如果被激怒或是挑起情緒,通常都是因為「對方的態度或講話語氣」而不是因為事件本身。

有一個實驗,是給觀眾看了一個無聲的影片,內容是一個醫生跟病患的談話過程,根據對方的肢體語言與動作,觀眾對於醫生的喜好觀感程度,正好符合了決定了這個醫生是否以後會被告的機率。

如果聽過PTT上面常常被講的一句話,叫做「不是不給____是不給你____」就知道,其實我們大部份的人的行為準則,都是「因人而異」,而沒有真的一致性。

除非這個人特別奇怪或是特別固執,其實我們對於不同人,都會有不同的標準。光是「陌生人」跟「熟人」就是一個很常見的雙重標準區分法。

既然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大部份的問題出在於太執著於「我認為這樣是對的」、「我認為這樣是好的」、「我認為這樣他應該很開心」、

 

「我認為這樣他會喜歡」等等太多太多的「我認為」而不是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所造成的偏差跟誤解,也就是我們「僵化的道德思維」。

一個人會對妳如何,在於妳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對方面對妳的時候的「奇檬子」好不好,而不是取決於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我們都喜歡給人貼一個「好人」或是「壞人」的標籤。

我記得在進擊的巨人中有一段我很深刻的一段對話:阿爾敏找上在憲兵團的亞妮,希望能幫忙讓艾倫逃脫,亞妮原本不想幫忙,就問阿爾敏「我看起來那麼像好人嗎?」

阿爾敏回答:「好人只是用來稱呼對自己有利的人,這世上不存在對所有人都有利的人,如果亞妮不肯幫忙,對我來說亞妮就會成為壞人。」其實我們所貼的好人、壞人的標籤,只是對我們自己有利的標準而已。

沒有人有義務當個好人,或是應該要對你好或是回應你的付出,就像是孝順,如果是被逼的、被要求、被脅迫的,還能算是孝順嗎?

在人際關係中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忘記了,就會變成一個凡事只會怨恨世界、他人、環境的一個讓人只能用假面具對待、奉承的人了。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9/22 15:0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我們期望藉由兩性知識的推廣,讓更多的人能夠生活更自在快樂,並且得到情感上的自由、與更多的選擇權。更希望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每個不管是讀者還是學員都能夠透過AWE提供的服務,歡喜充滿地解決問題與痛苦,並更提昇自我。甚至能夠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