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9
  • Jun
  • 2015

你能夠思辨 我們再來討論廢死

作者 Miss Yaya

2015/06/09 15:47

圖片/楊尚恩臉書(已徵得本人同意)

 

 

(作者 /  Miss Yaya )

 

一位臉書朋友在路上,收到了支持鞭刑、反對廢死小傳單。

  

女孩在校園上廁所,竟被殺害,這事件掀起了死刑存廢的討論。

 

有人激烈的要殺了廢死聯盟,有人在路上發支持鞭刑的傳單,有人堅持廢死立場,有人覺得這沒必要討論,是假議題。

 

廢死與否,這絕對不是假議題,這關乎著我們對生命的看法。

 

 

一個國家能不能有合法的權力殺人,當然有討論的價值。而這個討論的結果,更是決定了我們身處的社會,這也是這麼多人表達自己看法的原因。如此說來,這不僅不是個假議題,還是個重要的議題。

 

這麼重要的事情,不是辯論比賽,一個一個反駁對方的論點就可以的;不是憤怒就可以讓別人理解你的想法;什麼立場都不會是理所當然,需要更多的同理及了解;不是理智分析就可以足夠,認為其他人僅是濫情。

 

不管是廢死或是支持死刑,很容易陷入了「我是對的」這樣的想法,排拒其他看法,議題變成了假議題。我們根本不是在討論,而是在抗拒討論。下面想要討論的,不是要說哪種刑罰最好,而是試著分析不同角度的看法,

 

首先,我想要跳脫出刑罰的角度,先來討論所謂的「壞人」。

 

我們先給「壞人」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侵害他人身心、造成重大傷害的大混帳。這些大混帳,有的是強暴犯,危害婦女的安全,有的是殺人犯,冷血的殺了無辜的女孩,不管是哪一種,都讓人感到害怕、不安。

 

 

他們就好像蟑螂般邪惡醜陋,應該要把他們消滅,才不至於讓善良百姓感到驚慌。如果不消滅這些蟑螂,在某個不注意的時刻,他就會跑出來嚇我們,嚇得我們睡不好、吃不好。

 

是的,即使受傷害的並不是我們,只是電視裡不認識的小女孩,但這就已經把我們嚇壞了,我們不知道哪裡才真正安全,哪裡沒有危險,我們很驚慌很害怕。

 

我很喜歡的歌手,陳珊妮,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當壞人還沒變壞,就把他們殺光!」

「我相信宇宙間的神秘力量,我相信SUPERMAN的神秘力量,
  我相信宇宙間的神秘力量,在我身上。」

 

 

如果可以,我們都想要當正義的使者,宇宙間所有神秘的力量都在我身上,化身成superman 懲罰那些無惡不作的大壞蛋。那等壞人殺死人的時候,才把他們繩之以法,不是就讓那些無辜的生命受死了嗎?那我們為什麼不在壞人還沒變壞,就把他們全部殺光呢?

 

可是,壞人在還沒有變壞的時候,他們還是壞人嗎?

這些壞人,在還不是壞人之前,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又是怎麼樣變壞的呢?

 

他們不是身而為壞人,壞人變壞,是社會產出來的。他們是壞人,在沒有變壞之前,他們也就是個人。

 

但是也不能忽略,壞人的壞,是會讓人害怕,威脅到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有些人,堅持要把壞人殺光。

 

第二,延伸自我們對「壞人」的看法,所以我們對他們有著不同的對付方式。

 

如果你認為他們異於我們,當然是要全力消滅,死刑,再也不要放蟑螂出來危害社會。如果我們將他們的邪惡視之為比敵人更甚,視之為是惡魔,跟我們是不同層級的生物,鞭刑之後再處以死刑,也是一種許多人認為合宜的選項。

 

贊成死刑、贊成鞭刑的人,普遍有種概念是將罪犯「非人化」。他們認為自己是奉公守法的好人,擔心惡人被放出來之後會再危害社會,會汙染純潔的空氣,希望社會裡面沒有這樣的惡人。

 

越是自己認為自己善良的人,越有可能支持死刑及鞭刑。

 

他們的世界單純,無法想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他們也很擔心自己犯錯,如果做了一點對不起他人的事情就會有極大的罪惡感,他們相信正義制裁的力量,可以維護自己及世界的單純。

 

廢除死刑對他們來說,是破壞心目中的正義,是讓世界崩壞的起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強調報應的觀點。

 

廢死的人往往以理性的角度去陳訴,卻無法回應支持死刑、極刑的人的情感需求。

 

這個情感是,如果有人殺了我的至親、殺了我、殺了無辜的人,我就是要報復,才可以維持正義。

 

因此,兩者看事件的角度截然不同,無法溝通。

 

廢除死刑的人認為,報復本身是無法修復正義的。死了的孩子,在凶嫌處死之後,並沒有辦法得到安慰。

 

廢除死刑,除了價值觀之外,更因現有司法制度的扭曲不公義,讓廢除死刑聯盟努力想要去看見更完整的事件,去找出可以安慰被害人、撫卹被害人的更多方法。避免冤獄、適量裁刑、建立完善關懷被害人制度,所以要廢除死刑。

 

在客觀的數據顯示,死刑如果是為了防制犯罪,但效果其實不彰,台灣目前一直仍有死刑,去年轟動一時的鄭捷捷運殺人事件,更是希望殺人求死。想要藉由死刑,來自我了斷。

 

殺死一隻蟑螂,環境不改善,還是會有很多蟑螂跑出來,如果我們只是看一隻殺一隻,認為殺死這隻蟑螂會讓現在的我安心,這不是一件真正可以安心的事。是因為髒亂的環境產生蟑螂,而不是蟑螂造成髒亂的環境,更何況,人不是蟑螂。我們以為的蟑螂,是跟我們一樣的人類,讓他們犯下錯誤,是社會產生的結果。

 

許多人認同廢死聯盟司法改革的努力,認為要避免冤獄、適量裁刑、建立完善關懷被害人制度。針對很明顯的不是冤獄,罪嫌就是殺了人以殘忍的手段,還是認為該處以酷刑、死刑,這就是對人的觀點不同所致。所以,並不是所有贊成死刑的都看不到司法的問題、都不了解

 

死刑的廢存不是直覺式的選邊站,而是要經過更多的討論及思辨。不管是基於何種正義及理想,對於被害人、社會大眾、加害人的了解都需要更全面,不能只是去脈絡的看待「廢死」、「反廢死」。

 

只有在更深入的去看到更多案件,去了解社會的底層的苦難、社會制度的結構性問題更能夠幫助我們去了解為什麼自己要支持或是廢除死刑。

 

支持死刑的人說,這是為了正義,廢除死刑的人說,基於普世價值。正義及普世價值都是我們所追求的,所以支持死刑跟廢除死刑的出發點都應該要基於善良,不是詛咒與自己對立的一方,也不是認為跟自己價值不同的人都是理盲。

 

廢死與反廢死之間,應該有更多對話的空間,彼此聆聽、思辨,才能稱之為討論。僅僅是堅持立場,不聽對方的語言,只是讓殺人犯還沒出現之前,善良先已經投降,社會更加動盪不安。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Miss Yaya

  • 在思覺失調與老人服務的領域工作,因緣際會下,去了聖露西亞,跟台灣很像的一個海島,當了兩年的國際志工。回台後,辦100場講座《在另一個海島找自己》,走進台灣的角落,分享另一個海島的故事。現在去了另一個海島,東引,當國小老師。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