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6
  • Apr
  • 2017

飛過頭頂的「幸福夢想」

作者 林韋龍

2017/04/26 11:00
▲圖片來源/林韋龍拍攝

我搬過好幾次家,從東區搬到南區、又從台北市搬到新北市,可能大多時間住在都市的關係,我不容易有思鄉的惆悵感;對很多從小到大的過程,少了點記憶卻也在各地都留下回憶。

有時候才會因為經過某地,想起某段回憶;我自幼成長大姑姑便長期旅居美國,與他不大認識,在小學畢業之前,印象中他只回台灣過兩次。每次都帶了很多玩具、糖果,第二次還問我要不要陪他在美國長大,當時年幼,只知道想陪在父親身邊、又幻想岀美國種種恐懼,便搖搖頭拒絕此等重大邀約。

 

住在台北市通安街的那幾年,總記得下午4點到4點半左右,小學下課回家,就會有飛機橫過市區頭頂,當時只要聽到聲音、抬頭看到飛機,就會嚷嚷著「大姑姑搭這班飛機回來了」,甚至,扯淡「大概1小時就會到家了吧」。

阿嬤大多時間不理我,偶爾搭話「你要不要去找阿姑…」;我就會笑著說「不要!」,調皮搗蛋如我,經常看著飛過頭頂的飛機,常常想著姑姑是否搭乘這班飛機回台,再拿著他送我的機器人在家裡飛來飛去。

有一天,飛機不再經過台北市上空,而且,我也搬家,小小的金魚腦袋漸漸淡忘這件事兒,直到我有能力去美國探望姑姑。

第一次前往美國,恰巧工作休假無法搭配家人時間,我便自己在洛杉磯轉機再前往亞歷桑那。當時機場外頭的空氣很冷,我揹著大背包、拖著一咖行李,我在航廈之間走動,聞著屬於「美國味道」的空氣。

「家」的距離,當時對我來說,是直飛航時11小時、轉機兩次、看了三部電影、昏睡不知多久….。

到了亞利桑那是我睽違已久與大姑姑相見,再次碰面已經是出社會工作,雙方對話從陌生冰冷開始,後來阿嬤、二姑姑已經在住處等待。我才知道「家」的感覺台灣找不到,要到美國才有感受。

我從開始與家人相處,慢慢找到大家的相似之處,我也才發現自己個性,竟然與這位久未謀面的大姑姑最像,包含了感情抽離、情緒冷感、精算、固執堅持…;這麼多共同特質讓我感受到,原來相隔20多年,台灣、美國兩地有一個這麼與我神似的家人。

隨著手機軟體發達,開始了視訊、通訊軟體興起,雖然我的大姑姑依舊像我一樣,不喜歡使用通訊軟體,所以,我更會理財儲蓄,買一張長程來回機票,前往當地探親。

又過了幾年更興起,全家人應該聚在一起的觀念;這件事情比飛去美國探親難度更高,但也更值得規劃。出、入境次數增加,依舊吃不慣西洋食物,但體驗到心在哪裡,家在哪裡的小小幸福感。

現在到機場邊看著起降飛機,還是幻想「姑姑一家」會不會搭這班飛機來突襲拜訪我呢?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4/26 11:23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林韋龍

專寫真實的故事,想傳達正面力量跟溫暖。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