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
- Mar
- 2017
▲圖片截自/《夫妻一場》
每個人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判斷他人是否說謊,例如觀察對方是否坐立不安、冒汗與減少眼神交流。雖然這些都是常見的說謊特徵,但如果僅憑一些簡易方法便要判定他人是否說謊,結果可能會大錯特錯。
舉例來說,如同先前提過,增加眼神交流也可能是說謊的特徵——當事人知道自己說謊,試圖藉此表現真誠的模樣。因此,如果以逃避眼神交流做為判斷說謊的鐵則,便會導致錯誤判斷。此外,缺乏正確知識也會導致無辜對象莫名受到懷疑,甚至認為說謊者是無辜的。如果僅以有限知識進行測謊,這真的很危險!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我們必須運用可靠但簡單的方法來測謊,這有助於提升測謊的準確度與可信度。
●說謊者的特徵——眼、口、鼻、微表情
一個人說謊時會透露出許多線索或徵兆。本節將會列舉常見的說謊指標,幫助讀者集中注意力,觀察正確的地方,以期迅速上手。
現實生活中的欺騙線索更多,本書無法涵蓋所有可能性。如果你依照先前所建議的魔法測謊五步驟進行,應該會在某些人身上發現特定指標。
請記住,要觀察在控制問題與可疑問題之間的行為轉變。
舉例來說,我認識一個會隨身攜帶眼鏡的女生,但她只會在特定時候才戴上眼鏡。建立行為基準線後,每當我一提出可疑問題,她都會先戴上眼鏡才回答問題。很有可能她是想利用眼鏡,在我們之間築起一道防護牆,試圖隱藏自己充滿罪惡感的眼神。
我到目前為止沒有見過任何學術研究將此一行為模式列為說謊特徵;然而,經過魔法測謊的步驟,再加上說謊者可能會使用的反制措施,我在她身上發現,戴眼鏡是可以用來判斷她說謊與否的可靠線索。
為了確保剛開始練習辨識謊言的準確性,我建議你重點觀察以下的說謊特徵。
不過當你愈熟悉魔法測謊的步驟,愈能判斷他人的行為變化之後,你就要擴大自己的注意範圍,看看是否能查覺到特定人物的特定特徵。
●眼睛
眼睛是非常寶貴的訊息來源,當一個人要評估他人的個性或情緒狀態時,很自然都會依賴眼睛所透露的訊息。這一點在看照片時尤其明顯,因為我們很難僅憑肢體動作與說話內容來判定。
看一個人的照片時,因為要判斷照片人物的情緒,第一眼通常會看眼睛。你可以試著看陌生人的照片,看看你第一眼會注意哪裡?幾乎都是眼睛想要從眼睛獲得訊息是一種自然的渴望,如果無法看到他人的眼睛,例如對方戴著墨鏡,要觀察一個人似乎就受到限制。如果銷售員始終戴著墨鏡,你會放心與他進行重大交易嗎?如果你從來就沒看過對方的眼睛,你會與對方建立信任關係嗎?
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透過觀察眼睛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成功率也最高。
很顯然,一個人要保持正常的眼神交流,又要編造訊息或杜撰故事,難度非常高。
舉例來說,你可以提出問題,並且要求對方迅速回答。
在此情況下,你通常會發現對方在思考如何回答的過程中,眼神會閃爍、偷瞄下方;對方的眼神也可能保持不動,或是凝視特定方向。人類的大腦彷彿與眼睛緊密相連,當大腦面對壓力時,眼睛就會說明一切。
總之,如果要練習辨識謊言技巧,我建議你從眼睛開始。
●眼神交流
眼睛是靈魂之窗。對精明的測謊高手而言,眼睛也代表機會之窗,但不是僅憑大家都能想到的方式—眼神交流—就能判斷。
當問起要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大部分人都會說要看眼睛,觀察是否能保持固定頻率的眼神交流。如同之前說過,眼睛的反應是由提供大量訊息給大腦的高度傳導通道所控制,這也讓說謊者在某程度上能夠控制自己的眼睛,操控眼神交流的次數,藉此幫助自己擺脫嫌疑。
說謊者經常會刻意增加眼神交流的次數,表現出真誠的模樣。但是,只要透過控制問題,你可以觀察出特定人士的正常眼神交流頻率。有些時候,某人在面對控制問題時能保持一定的眼神交流次數,可是一旦被問到可疑問題時,眼神交流次數反而明顯增加。
我想再次強調,你要找的是對方在回答可疑問題時眼神交流次數的增減,因為眼神交流的次數是可以透過人為操控,但在說實話與說謊話之間要保持穩定的次數就沒那麼容易。所以,你要留意差異性。
他們會立刻轉移眼神,可能會舉手擋在眼睛前,阻隔眼神交流的機會,或是假裝受到干擾,轉移視線或揉眼睛。
當他們組織完答案後,隨即又會恢復正常的眼神交流模式。一旦眼神交流中斷,你就要特別注意了。
●眨眼頻率
一般對話過程中,正常的眨眼頻率為每分鐘26次,但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眨眼次數可能會明顯增加。
不管對方是否面對壓力,如果在你提出可疑問題後,發現對方的眨眼頻率相較於回答控制問題時有明顯改變(變慢或變快),這就是常見的欺騙指標。
當一個人在回答可疑問題時,眨眼頻率變慢,不外乎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對方試圖中斷眼神交流,但又不能轉頭,因為這就是罪惡感的明顯特徵;
第二,對方費心組織回應內容(認知負荷超載,幾近精神崩潰),因此必須延長眨眼時間。
同樣地,說謊者在說謊時可能會增加眨眼頻率或是眼神飄移不定的可能性,這也是想要降低眼神交流頻率的特徵。我們無須深究說謊者如何透過潛意識改變眨眼頻率,只需專注於觀察對方在回答控制問題與可疑問題時的頻率變化。
提醒各位讀者,對方也有可能是因為不想回答問題而選擇延長眨眼時間、頻繁眨眼(眼神快速移動),或是中斷眼神交流。
這類的緘默可能僅只是因為對方對於你所提出的訊息感到不自在,因而不想處理。有時候人們也會因為認真思考某事而增加眨眼頻率,這些都有可能。因此光憑眨眼頻率並不足以做為可靠的說謊特徵,做決定之前尚須考慮其他的說謊特徵。
●鼻子
如果你想測試小木偶皮諾丘是否說的是實話,那麼我建議你在提出可疑問題後,觀察他回答時的鼻子長度;雖然人類的鼻子大小不會因為說謊而改變,但還是能幫助你察覺到一些線索。
人們時不時會摸鼻子,這很正常。但是,有些說謊者會增加摸鼻的次數。在對方回答控制問題時,觀察他們摸鼻子的頻率(可能1次也沒有)。
在你提出可疑問題後,若對方開始碰鼻子,我建議你重新測試一遍,因為這可能就是說謊特徵。如果在重新測試的過程中再度發生相同情形,是巧合的機率頗低,是說謊的可能性較高。
說謊者會摸鼻子,或試圖以手遮口(建立舒適或保護的屏障),或因為鼻腔組織充血而有發癢的感覺,而說謊者必須藉由摸鼻子來舒緩發癢的感覺。
猶他大學的查爾斯.沃夫博士及芝加哥嗅覺與味覺治療研究基金會的艾倫.赫爾西醫生曾仔細檢視過美國前任總統比爾‧ 柯林頓在李文斯基事件中的相關作證記錄。
柯林頓的供詞除了表現出其它的說謊特徵外,赫爾西醫生及沃夫博士也發現,柯林頓總統說實話時很少摸鼻子。但是,他摸鼻子的次數會隨著說話內容真實性降低而增加。
除了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柯林頓總統的證詞畫面外,如果有時間,你也可以搜尋一些被媒體或警察訊問、最後證明當事人說謊的相關影片。雖然你沒機會提出控制問題,但你或許會發現影片中的人物經常摸鼻子。雖然光憑摸鼻子無法證明
對方說謊,但是當你重新檢視後,發現摸鼻子的特徵會伴隨著其它說謊特徵出現,這就證明你的「測謊雷達」是正確的。
( 作者 /大衛.克雷格:法學博士,其研究內容涉及國際秘密觀察項目,範圍涵蓋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及荷蘭。擁有20餘年的犯罪學經驗及測謊研究,並投入數百小時研究發展出全球測謊領域的頂尖理論架構,提供讀者在執法、學校教育、人際關係與商務談判等領域一套實用且簡易入門的測謊方式。)
>>本文出自《國際犯罪學專家教你分辨真偽、立破謊言》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