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5
  • May
  • 2015

【通勤族之爭】車道就是權力:強者生存,弱者讓路

作者 張約翰

2015/05/25 16:24

(作者 / 張約翰 ) 

 
▲圖/TVBS資料畫面 
  
520這天,一則政策新聞引起各主流媒體小小的注意;然而因為這項政策實在不可思議,加上放風向球的單位交通部、警政署以「兩個月內邀相關單位研議」說法用時間換取空間,因此注意力很快又被主播與罩杯、舒淇愛台灣等事件吸走。 
  
這項政策是:為減少機車死亡事故,警政署建議交通部,將慢車道縮減至3.5米寬,或將最外側車道切割成兩條,增設機車優先道。各媒體的說法相當一致:汽、機車族都認為不可行。 
  
道路向來是權力的展現空間。路名、路線、路寬、路樹,沒有一項不體現權力,而車道劃分,亦即路權,當然也是權力的競奪,而且是赤裸裸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強者生存,弱者讓路。台灣道路上的車輛權力位階,目前仍然是大車>小車>機車>單車。位居權力最底層的單車族在城市中被放逐到人行道上,接著就該整治機車了。 
  
倚賴汽車的生活型態,是追求經濟高速發展時代的結果,汽車的速度與運載能力,讓人員、貨物快速大量移動,有利於生產,因此汽車與相關建設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掌握了權力的優先地位。為讓汽車順利進行物流人流而不斷開路,連帶著空間功能專一化,生活圈擴大才能滿足生活所需,最後是社會成員過著家裡沒有汽車不行的人生。 
  
但有些人還是無法負擔買汽車及隨後的種種成本,因此,機車成為最佳替代方案,有汽車的大部分功能,卻沒有汽車的高成本;加上我們事事追求便利,便利就是節省時間;機車數量高,顯然是金錢、時間雙重低成本的考量。 
  
就投資原理來看,在預期能獲得同樣利益的條件下,低成本的投資工具風險必然較高。為了以自己負擔得起的方式,投入這個奉經濟成長為最高指導原則的社會,機車是經濟地位相對居於弱勢者的最合理選擇,而承擔的風險是自己的一條命。 
  
如果覺得車道就是權力的說法誇張,可以再看看台北市敦化單車道的命運。它是立意極佳的政策,將單車由城市外緣的休閒位置推進到城市中心的通勤動脈,試圖藉此打造一個不那麼金錢至上、更適宜人居的城市;然而它的失敗,是因為在權力爭奪(選票考量)中輸給汽、機車使用者,而不僅因為它糟糕至極但可以低成本快速改善的規劃(比方以軟桿分隔單車道,就可簡單解決汽車、公車停靠時佔用車道問題,公車站可設緩衝線與路面色塊讓騎士不會撞到上下公車乘客,萬一車道無法通行,騎士也可以從軟桿間穿出車道再穿回來)。 
  
敦化單車道失敗後,台北市改將市區內單車道規劃到人行道上,單車失去騎在柏油路上的正當性,只能與行人搶人行道,造成行人與單車族的衝突。好笑的是,單車上人行道,原本是違法的。 
  
單車族在台北市失去了他們的權力,由權力位階高的機動車輛掌握路權,這件事汽機車族應該都很高興;然而機車族不要忘了,在權力位階上,你不如汽車,所以路權一直由汽車掌握,昨天你很高興看著單車族被邊緣化,今天就輪到你了。 
  
以保護你為名而剝奪你的權力,這種事例常常有。紐約曾經強迫單車只能在單車道行駛,違者罰款最高達130美元。但就像敦化自行車道曾發生的、以及若縮減慢車道或劃設機車道將發生的,毫無彈性的規劃反而會讓騎士生命受到威脅。 
  
2011年紐約一名愛好單車的部落客內斯塔特(Casey Neistat),就因為車道被臨停汽車擋住而繞道,結果被警察開單罰50美元,他拍了一部短片告訴大家如果真的只騎單車道會發生什麼事。最後他撞上佔用單車道停車的警車。 
  
  


這一場車道之爭,不只是機車族的事。受盡委屈的單車族,也應該一併把屬於自己的車道爭回來。畢恆達老師曾出了一本書,叫做《空間就是權力》。同樣的,車道就是權力。自己的車道自己救!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張約翰

  • 原本是新聞工作者,現在是高等遊民,資深阿宅,高中、大學都沒畢業卻在大學教課的傳播博士生。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