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1
  • Apr
  • 2016

生技產業是台灣經濟的毒藥還是解藥?

作者 賴馬克

2016/04/11 15:05

(作者/賴馬克)

 

●生技產業是台灣經濟的解藥還是毒藥?

看著紛紛擾擾的生技產業不斷地攻占媒體的版面,除了帶著一些在野黨的政治目的之外,更深一步地去觀察這些沸沸揚揚的生技產業是否可以取代電子產業成為台灣未來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電子產業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生技產業也可以?

過去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源自於電子製造業與研發,隨著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電子業逐漸失去競爭力,加上全球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已經趨於飽和,原本過度依賴電子產業的台商在這幾年吃足了苦頭,然而不可諱言的,這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工與研發人才。

電子產業提供了不少的就業機會,最近看了有立法委員提出用10個捷安特取代台積電,其實這是相當不專業的看法,我們用數字來看台積電提供了至少37000人工作機會並且每人以年薪百萬的薪資水準來養活台灣37000多個家庭,我們看捷安特在求職網站上的敘述員工數為2100人,10個捷安特也無法取代台積電。何況要如何催生超過10個有競爭力的產業龍頭出現?

▲示意圖/台積電養活37000多個家庭。/非當事畫面/TVBS資料畫面

觀察生技產業一些龍頭公司在求職往上的員工登記數:台灣浩鼎員工數登記約100人,基亞疫苗生物製藥劑登記47人,較具規模的F-康友登記1117人,台灣神隆登記700人,台灣東洋登記420人。看到這裡發現到生技產業只能夠提供少量的就業人口,換句話說即使產業規模達到多少億美金的經濟規模,真正受惠者依然只有少數人。

真正能夠拯救台灣經濟的源頭在於:重點發展的新產業能夠提供多少就業人口與薪資。

●生技股的本益比與本夢比?

由於生技公司上市認定標準與其他產業不同,他們並不需要年營收每年增長與獲利就可以上市,好處是在於對於有潛力的生技公司經費上的籌措可以透過市場機制找到資金,畢竟新藥的研發需要長時間的臨床驗證,許多有潛力的公司方向走對了,最終卻因資金不足導致研究成果無法變成對人類有幫助的藥品實在可惜,因此,在生技公司的上市標準上放寬,然而,這也導致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因為看不到營收與獲利,股價上的變化往往流於本夢比,大家懷抱著夢想來看這個產業的同時,我們捫心自問是否可以容忍一家生技公司10年沒有利潤與營收來追求一個有可能藥品上市橫掃全球的機會?

 

再者,新藥即使解盲成功,授權金可以拿到多少?對於營收利潤可以貢獻多少?甚至,許多新藥解盲成功到上市並沒有想像中的大賣,這些風險的承擔將會轉嫁給懷抱夢想的小股民,股票市場中有夢最美,好的故事與夢是股價最好的催化劑,往往要在眾人皆醉時早一步醒來才是明哲保身的投資。畢竟沒有營收與利潤的實質面支撐,股價終究有一天還是得回到冰冷冷的財報實質面。

結論:

台灣正面臨經濟轉型的陣痛期,生技產業或許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項,然而回歸到實體的就業供給面與提升經濟面而言,生技產業仍然無法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萬靈丹。生技公司在挾著政府政策上的鼓勵,可以以零營收零獲利上市的制度應該要做一個全面性的檢討,否則最終生技類股或將成為大戶的籌碼戰爭。

觀察一家有前景的公司,除了未來的可期待性之外,還是需要一定程度的營收與利潤來支持,或許在新的生技公司上市審核中,政府應該扮演更嚴格的守門員腳色,讓未來這類型的公司在上市前就已經能夠獲利來保障小股東的權利。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賴馬克

高科技業從事業務多年,後創辦富群海外地產顧問從事東京房地產諮詢顧問,並長年觀察國際國內股票金融市場與國內外房地產趨勢,畢業於英國Kent 大學MBA學歷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