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3
  • Apr
  • 2016

廣告歌聽久就順耳?這是「重複」的魔力!

作者 MUZIK ONLINE

2016/04/03 13:00

(作者/MUZIK ONLINE

還記得那天突然下起大雨,我和路上的行人狼狽地往最近的騎樓奔跑。拍掉肩上的雨珠、整理整理頭髮,才留意到慌張到此的人,都在做一樣的動作。

 

因為落雨,幾個互相不認識的人們被趕到同一個地方集合,這是什麼樣的緣分?但大夥兒根本沒有空思考。

每個人都有原先要前往的方向,困在這裡,只能埋怨老天爺為什麼要逼迫我們放下一切,在這裡暫停?

百般無聊,突然瞄到騎樓下有個年輕外國人,斜倚著騎樓下的廊柱,捧著素描本低頭畫了起來。幾筆線條勾勒,圖樣大致成形。一會兒他抬起頭來,我也朝他視線望過去,才發現對街一棵大樹穿過騎樓、升上屋頂,在大雨下像是張開枝葉,保護著一旁的矮房子。水氣氤氳的景象在回憶裡面變得模模糊糊,然而鉛筆來回摩擦繪本的沙沙聲夾雜著雨滴重複的節奏,方才覺得「暫停」的意義,是要我留意日日夜夜穿梭的街道,原來是這麼美。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不滅的定律總讓我感到沮喪。做好一幅畫,可以保存或送人留念,但是學音樂的我們,卻沒有「產品」可以贈送。彈一首樂曲、唱一首歌送人,這個禮物也就隨著時間一樣消逝。即使作曲家將創作的樂譜提獻給某人,或者演奏家將音樂錄成專輯,都不如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作品那般完整。

那攝影是不是一種藝術?有人說攝影,只不過是將眼睛所看到的影像記錄下來而已。然而該如何將生活空間裁切成一個動人的小方塊,仍舊是經過美感判斷所成。況且,攝影技術不光是顯現眼中所看,更多的,還有心中所想。

一般來說,真實世界的影像單一,然而攝影卻可以讓幾個真實的影像化為超現實,「多重曝光」就是一種手法。藉由重疊的方式,可以讓瞬間的畫面變得像夢境一般的瑰麗和超現實。除了可以將截然不同的影像放在一起造成分身效果外,我最愛的一個方式,就是將一樣的街景,重複映在一段底片上。

趁著等待約會的時間,拍了一張重複曝光的照片。信義計畫區裡,高聳林立的大廈變得更像叢林,即將到來的聖誕節燈飾,將街頭的大樹、交通號誌,還有街頭的藝術品妝點得多采多姿。特別是燈光,在霧化之後像是背著各種顏色的螢火蟲,在眼前時而飛舞、時而停駐。馬路上紛亂、壅塞的車陣此時已經看不見,留下的,只有繁華熱鬧的甜美氣氛。

 

再往前走,百貨公司前,兩排的耶誕樹纏繞著的燈串忽明忽滅,左邊建築物的燈光透過窗戶的方格子透出明亮光線,右側車燈在紅綠燈前並肩綻放。望著中間一串「星光大道」上熙來攘往的人們,正在他們人生舞台上上演著自己的戲碼。在多次重複拍攝期間,他們有的走、有的笑,有的騎腳踏車從我身旁呼嘯而過,有的停下腳步好奇張望。一次的拍攝是一次的記憶,看過的人、說過的話,都在鏡頭前成了朦朧卻不可抹滅的印記。

簡單的重複,彷彿有某種魔力。

巧的是,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重複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廿世紀的六○年代,心理學家查榮克(Robert Zajonc)就已經提到過,比起新鮮的事物,人們更喜愛之前曾經接觸過的。新的東西只要經過多次的嘗試,就會因為熟悉而提升好感。就這麼說吧,剛聽到廣告歌曲時,也許不怎麼順耳,但連續幾週不斷放送後,旋律一來,我們總是莫名其妙的就可以接著唱下去。又好比說,流行歌曲都有重複演唱的副歌,當我們去KTV唱歌時,常握緊麥克風,前後段零零落落接不上一兩句。但副歌一來,所有人就會像被扭動開關一樣,自動張口加入齊唱。

重複是享受的,明知道在哪個地方會有轉彎,卻做好準備迷失在那高潮跌起之中。美國音樂學者大衛·休倫(David Huron)也做過實驗,發覺人們聽音樂時,其實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聽以前聽過的樂曲。而iTunes裡面的播放次數統計功能,也顯示著我們對自己鍾愛樂曲的聆聽有多麼頻繁。

「印象」植入大腦的深度,有時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不是有個腦筋急轉彎嗎?小孩請爸爸重複念「木蘭花」十次,爸爸照著指示「木蘭花、木蘭花……」念完。之後孩子立刻接著問:「那請問精忠報國的人是誰?」爸爸便迅速地回答:「當然是花木蘭!你以為我會說木蘭花嗎?」以為避過了陷阱的爸爸很得意,但孩子卻狡猾地笑說:「錯!是岳飛!」

不過印象,有時看起來也朦朦朧朧。遠遠對著電梯重複曝光拍了好幾次,影像早已變得模糊。感覺就像近視加散光的人,將眼鏡摘下來的影像一樣,細節不是那麼清楚,線條也不分明,顏色已經變成一方方的色塊。但是拉遠一看,人潮、廣告、擺設依稀可見,但是物體輪廓卻柔和地融入周圍的環境當中。令我驚訝的是,因為朦朧,卻有著無限想像的空間,而電梯與樓層橫亙交錯的線條,彷彿像是畫家拿著畫筆,在畫布上揮灑的筆觸。

我想起印象畫派那種美感。不像其他流派的作品那樣精確逼真,有些畫甚至給人粗糙草率的誤解。但是他們所考慮的並不是細部枝節,而是整體效果;想表達的不是確實的知識和刻板印象,而是更希望表達內在深層的感受。正如印象派音樂家那樣,不透過音樂來描繪實際圖像,而以短短幾秒鐘的主題、若隱若現渲染著神秘色彩。

拍照最重視對焦,看到美景起心動念,對好焦,才會按下快門。可是有種美,很失焦,卻是經過多次撞擊,才映在內心最底層。坐在捷運車廂裡向外看,告別月台,車窗瞬間映出車內的種種。窗外牆面不斷向後消逝,速度拉成了長長的線條,而窗內老老少少或站或坐、或聊天或經過,所有的姿態,像在一個窗框裡放映著。拿起相機連拍幾次,突然領悟到──攝影,也可以「作畫」,而攝影凝結的畫面,不也是一種時間的藝術!

原文轉載至:街頭作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8/01 10:10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MUZIK ONLINE

  • MUZIK Creative Digital Ltd. 是結合專業的古典樂出版商與資訊人才的公司;我們的理想是讓昨日美好的古典,成為今日的時尚,MUZIK ONLINE提供了數萬首永不褪流行的古典音樂,歡迎你一起遨遊古典音樂的世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