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9
  • Mar
  • 2016

華人社會較無法示範「身教」?

作者 羽茜

2016/03/29 11:43

不知道為什麼,電視廣告、連續劇裡總喜歡強調一種故事,就是年邁的父母在家殷殷期盼,子女返家的腳步卻總是姍姍來遲,好像天底下父母都是這般,被子女視為理所當然,等候子女,就是父母的宿命。

我不否認有些親子是這樣,但就我個人經驗,還有跟朋友聊到時,覺得我們的父母都不是如此,不只是子女回家時不會等門,甚至跟子女相約時,臨時取消或者姍姍來遲的也不少。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

(作者/羽茜

我個人就已經有好多次了,和父母約定的時間,父母總是當下說好,實際上想幾點出現就幾點出現,因為我還帶著孩子,總覺得等待的時間相當磨人,父母來遲的原因卻是和朋友聚會、喝下午茶、看電影、或者沒甚麼事情只是還不想出門。

這並非我獨有的經驗,好幾個朋友說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和孩子約定吃飯,即使強調「你下班後就給我回來。」但她回家後,父母卻毫不在乎的讓她等到七點半八點,理由也一樣,就是—根本不用找理由。

父母是可以無故遲到的,孩子則不能,然而他們在和朋友相約時,通常都很守時,之所以對我們會遲到,只是因為我們是兒女而已。

父母可以不對子女守時,同樣的道理,也可以不對子女說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的用語,也有幾個離家獨立生活的朋友說,他們有父母完全不打招呼,拿了鑰匙就自己進他們家門,還把家裡東西全部翻出來的經驗,好像在華人社會裡,父母不需要尊重子女是理所當然的,相反的,子女則絕對不能做這種沒有禮貌的事情。

這應該是一種儒家文化,因為儒家思想中,將父母對子女定義為上下關係,尤其百善孝為先,而孝,又是以子女的順從來表現。這讓父母往往覺得自己有絕對的權威(不管他們有沒有這樣的自覺),對待兒女也不需要拿出對人的尊重,可以把自己待人的美德和行為規範置於一邊,而子女,也不能去指責父母沒有做正確的事情,否則就是以下犯上了。

我時常看一些親子教養的書籍,發現親子教育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身教」,像是守時、負責任、良好生活習慣、禮貌等等,沒有甚麼比父母自己表現出來,更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子女。

但是華人社會中,父母特別強調自己的權威,也因此父母在面對子女時,好像特別容易做出「你要遵守家規,但是我不用。」的不良示範。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像是強調子女要有禮貌,自己卻從不對子女的幫助道謝,強調講話時要看對方,自己對子女說話時卻頭也不抬的看著電視,有些人總說現在的小孩很精,在寵孫的祖父母那邊就特別性任,在老師面前就乖如綿羊,但這樣想來,父母自己不也是如此呢?

 

便宜行事是一種人的惰性,父母對自己的說一套做一套沒有自覺,日積月累下,孩子只能學到「尊重」此一概念的表面,而最終學到的還是「特權」,有特權的人,不管那特權是來自身為父母的身分,還是身為在上位者,總之,有特權的人,好像是不需要尊重別人的。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父母如果希望孩子長成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自己也要尊重孩子才行。而比這更直接的,可能是當父母言行不一致時,其實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已經先失去了子女對他們的尊重吧。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