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7
  • Dec
  • 2015

學習要趁早?贏在起跑點上的孩子,有多少累死在半路?

作者 羽茜

2015/12/07 10:15

(作者/羽茜

如果有一句話,可以反映出當代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責任,那大概就是那句知名的台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了。

 

因為害怕孩子的發展比別人落後,更擔憂一時的落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比同齡的人更早學會某些事情,更早掌握念書考試的訣竅,好像在孩子的發展比別人快時可以稍微感到安心,孩子學得「快」,學得「早」,對父母來說不只是孩子聰明的表現,也證明了自己並不是失職的父母。

2015120701

在教育上追求「快」,和競爭心態的養成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快慢總是要有比較基礎,於是希望孩子早一點展現天賦、早早就讓孩子開始正規教育、學習才藝的父母,很多也是會拿孩子跟別人比較的父母。

在成為父母之前,我也覺得這就是父母的虛榮心,但在自己成為父母之後,我才明白這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於焦慮,因為沒辦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好父母,害怕自己錯過某些黃金時期,導致孩子不可挽回的發展落後、或者是無法發揮他原有的天賦,所以不自覺緊盯著孩子的發展,希望他們趕快學會說話、吃飯、做到某些同齡孩子還做不到的事情,才能夠安心地相信自己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並沒有做錯或疏忽了什麼。

但是這種對「快」的追求,對「學習要趁早」的信念,可能也導致欲速則不達的後果。我認識許多從小就表現優異的同學,彼此時常開玩笑說,我們就是一群「贏在起跑點,累死在半路」的例子。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四歲時就被送去學習鋼琴,能夠在親朋好友聚會時彈奏一曲,總是讓父母很有面子,但學得比別人早不代表我比別人學得久,在升學壓力下我很快就覺得學琴是負擔,很早就放棄了。

shutterstock_280430498

▲(圖: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反觀同學中有些人沒有中斷,克服了過程中的無聊和艱難直到成年,他們很多都十歲以後才開始從頭學起,因為是在懂事後自己決定要學琴,所以雖然一開始不如別人,卻能夠堅持下去,很快就迎頭趕上了。

英文是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我的英文從小學三年級後才開始學起,算是非常晚,但因為有興趣所以一直持續到成年,養成了能夠翻譯英文書籍的能力。很多同學都非常早就開始接觸雙語的環境,從雙語幼稚園、國小、外籍家教等等,在學校時表現的都比我好,但不知道是否因為學習進度超前的關係,學校老師教的對他們來說太簡單,反而在上課時無法投入,一開始的好成績逐漸回到中等水平,和其他較晚才開始學習的人表現沒有太大差異。

 

在卡爾.歐諾黑(Carl Honore)的著作《慢活》裡就曾提到,過度親職(hyper-Parenting)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顯著問題,在高度競爭的全球經濟下,父母們無法自制地想要塑造完美的兒女,「一切給孩子的訊息是,少做就不會多得,越快絕對越好」。

然而當我們跳脫身為父母的角色,回來看看自己的現狀,想想自己從小學習的東西有哪些仍在持續,想想那些很早就掌握訣竅的事情,現在是否仍讓我們引以自豪,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其實「快」跟「好」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對某件事情的熱誠和毅力,才是我們能夠持續學習某件事情,並且把事情做好的關鍵。

身為父母後才能了解父母,我提醒自己要以這樣的覺察養育孩子,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的落後而陷入焦慮,不要急著把孩子推上跑道,讓他們贏在起跑點上卻累死在半路。畢竟人生很多事情都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重要的不是何時站上起跑線,而是要把全程跑完啊。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