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 Feb
- 2018
圖片來源/翻攝宥勝之旅臉書
最近,看到有關宥勝對於教育孩子的看法,以及許多專家批判的言論,特別是宥勝提到「華人小孩需要被揍」,心中對於親子教育本來就存有許多疑問的我,也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畢竟,自己看到許多家長被親子專家不斷的告誡,最後變成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在家長心中出現了罪惡感與自我譴責。如果調查家長是否有「打孩子的行為」,我相信在台灣應該有六成以上的父母會有這樣的行為。
前不久,去參加一個喜宴的活動,在同桌遇到一位親戚的女兒,席間我誇讚這位小女孩很漂亮,可以看到她臉上的喜悅笑容。
在整個宴席中,這位女孩使用高腳杯喝果汁,確實凸顯出她的氣質。但她的飲料前後翻倒了兩次,最後一次灑在她的衣服上,這位美麗的小公主哭了,眼淚不止的行為讓我嚇了一跳。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不是學術的理想與完美狀態,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與自我狀況都不盡相同。
過去,我有許多在台北長大的朋友,當他們到嘉義或是花蓮去讀國立大學時,卻發生了生活適應上的問題,因為生活機能上的缺乏讓他們感到生活上的不適感。
讓人體認到「台北長大的小孩,到鄉下讀書很容易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但鄉下長大的孩子,到城市讀書卻可以很快適應與生活良好。」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除了要建立對環境的情感與信任外,很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自治自律,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了解如何去控制自我慾望,適當的接受外在約束。
其中,需要特別注重在人際互動中的「給予」與「接受」關係,才能培養適當的人際互動,孩童如果掌控好面對自我感受與羞恥感的平衡,長大後才能避免被慾望與拒絕所帶來的痛苦。
心理學中,對於小孩的管教有許多的探討,但最不支持過度保護下的咆哮與囉嗦,以及不合宜的肢體處罰,這樣的行為會帶給孩子許多的情緒與攻擊他人的行為
因為孩子面對父母這樣的行為時,容易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情緒,而非行為帶來的問題,孩子會運用逃避或認同的方式來處理內在的焦慮,最後成為自己生活中對他人的行為,長大後變得容易出現不安全感或是攻擊他人的行為。
相對的,希望父母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獎勵與讚美,讓孩子能對自己表現有被肯定的滿足感。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可試著使用剝奪的方式,例如將遊戲暫停下來,給與孩子一個時間與空間去冷靜自己的情緒,讓孩子透過暫停的過程來學習自我控制。
另外,可以像宥勝採取的方式,讓孩子去明瞭自己不好行為該承受的合理後果,但須要清楚說明不好行為與面對的結果之間之因果關係。
不同生活經驗的體會與累積,會給予孩子思考與感受的機會,在成長中透過這些不同經驗的學習,對於長大後的適應力與問題解決是相當重要的。
親子的管教要視父母想要給予孩子的教育目標,讓孩子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改變與塑造自己的行為習慣,而這一切都要在親子間具備足夠信任與親密的前提下去執行。
因此,在親子的教育上我們需要去考量每一個人的個別差異,以及這樣教育行為的背後意義,不是選擇唯一的準則。我們的記憶確實也需要一些情緒線索,或藉由某些刺激來提升小孩對環境的學習與注意力。
如果在親子關係足夠信任的依附情感狀態下,我並不反對如宥勝所說的「給予不帶有情緒的處罰,也讓孩子面對自己負面行為的結果,換來一個未來成長的經驗與動力。」
我們必須明白沒有一種教育方式是無害的,就像醫療上的藥物治療,多少也都帶有一些副作用,我們要努力去減少這些傷害的擴大,當然也包括親子教育中父母的受傷是需要被注意與關心。
我相信在大多數的父母心中,都是疼愛與期望自己孩子的,當選擇一個剝奪處罰的管教方式時,父母的心何嘗不會痛苦,但若能給予孩子一顆強大的心,被人責備的傷痛也願意吞在自己的心裡。
所以,停下我們自以為是而對父母的苛責,給予友善環境與滿滿的祝福吧!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