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 Jan
- 201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PEXELS
很多網友會到版上來問些問題。我們都會秉持著客觀的立場,盡量就有限的資訊做分析,並理性地告訴讀者我們的看法或建議。
當然,不敢說那些建議就一定正確無誤,但都是「若我們自己在那情境中會採取的動作或規劃」。 就算不十分完美,但至少是肺腑之言。
不過久而久之,我發現很多網友來發問,其實並非是想解決問題。 而僅是想來取暖 → 並不是需要別人指點方向,而是渴望別人的同情。 我之所以特別寫現在這麼一篇文章,就是想要跟大家就「取暖」這件事情談一下我個人的「偏見」。
首先,我要先說,取暖是非常無益的一個舉動。一方面浪費自己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個會讓自己一直陷在困境中出不來的關鍵因素。我非常不希望大家這麼做。
所以呢,我在面對取暖文時其實會滿冷酷無情的。一般在版上問問題的,我會盡力回答;就算是踢館挑釁的我也會盡量中立的回覆。
但一旦察覺當事人只是需要溫暖,需要別人對他們說 : 「你是對的,別人才是壞人!」 那我可能就會放著不管了。
主要是因為,我覺得此風不可長。 給溫暖,其實就害了他。
就算在那件事情上當事人是對的;就算他抱怨的情人、老闆、父母、社會、老公老婆多十惡不赦,我也不會表示同情與認同的。因為,就任何問題而言,該要解決的是問題本身,跟對錯其實毫無關係。
以最常有人問的感情問題而言,當事人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僅是自作孽。 但這重要嗎? 就算我覺得當事人是對的、是受害者,難道他/她的情人就會回來低頭認錯嗎?
職場議題也是一樣,就算當事人確實是被老闆或是同事欺負,那我同意他們是壞人,難道明天起他/她的職場環境就會變成如宗教聚會一樣大家相親相愛嗎? 當然都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刻意去探討誰對誰錯呢?
尤其,人越是執著於「我很可憐」,「我是對的」,「我付出很多卻不被感激」,只會讓當事人更陷在那種情緒中出不來。 所以既然大家貼文是需要找人幫忙「解決問題」,那我首先就不會也不可露出任何同情。
同情,只是害了大家。 就算有人忍不住希望取暖,那最好得知道「這裡可是沒有溫暖這東西的」(笑)。 真需要鄉民同情的,恐怕最好去PTT或是Mobile01吧~!
好吧,我也不是不理解取暖這件事情對當事人的心理價值。 畢竟每個人遭遇問題時,第一的反應都是「否認與抗拒」。 這反應的原因在於人的心理需要鞏固強力的「自我形象」(Self-Image)。
而這需求往往比任何其他東西更優先,這也造成人們會在很多行為上展現出非常的不理性。 明明放下、淡然、與走出來才是對自己最好。 但是在鞏固自我形象這需求下,人會抱持著那個故事,一遍一遍希望別人來「肯定自己」。
這在失戀故事上是這樣,這在工作的不愉快上也是這樣。 這也造成很多人雖然不滿現況,卻就只是邊抱怨、邊繼續留在那不滿環境中十年、二十年。 他們靠著別人的認同,就又說服自己還是不要變動的好。但留得越久,人將越難脫出。
因為人會越來越難對自己交代過去整段的沉沒成本。 換言之,一開始就沒勇氣自我面對的人,10年20年後只會帶著更強的委屈、更咬牙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人生若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沒錯、自己是好人、自己很委屈,這還有甚麼意思呢? 所謂幸福、所謂成功,不都在這證明過程中犧牲了?
所以,任何變動的第一步其實是對自己坦承。 坦承自己其實是悲劇的一個環節、一個因素,並徹底自我調整。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結果必然是過去的自己該擔負一部份責任的→可能自己還有甚麼可以做得更好、可能自己少做了甚麼、也可能是自己該徹底轉換到不同的環境。 無論甚麼問題,絕對都有自己可以再改善之處。
只想把問題推到他人身上,是一個短多長空的作法。 當下心理平靜了,但長期你還是那樣子,下一次就還是可能碰到一樣的問題。
再來,請放掉對「例外的期待」。
以版上常來問失戀處理的朋友,我通常建議都是他們該先「斷絕一切聯繫」。失戀處理其實非常單純,情境大概也不脫那三五種。
除了當事人以外,就旁人的眼光來看,「戀情故事其實大多非常平凡」。 你我的戀情其實都是大數法則下的另一個類似。 大部分愛情故事的差異,恐怕比同一個牌子罐裝果汁的容量變異還低。
所以呢,失戀故事中對方的心理都不難分析。 避開對方一段時間,通常是最有效果的處理方式。 一方面讓自己能冷靜,一方面也避免自己持續糾纏讓彼此負面情緒不斷累積。
等到風頭過了,才適合來考慮接下來的策略問題。 而且通常等激動的情緒平復了,回頭來看這一整段,自己都會覺得「不過就是那樣一個平凡的男人/女人,當時自己怎麼會這麼激動?」。
一旦能這麼想,問題其實根本也就沒了,不是嘛。 當時到底誰對誰錯、誰負了誰自然也就毫不重要了。
但無論我們回答得多認真,我發現大部分人幾乎不採行我們建議的步驟,只是一直在同樣的迴圈中繞著。
然後一直回來哭訴:「我又跟他聯繫了,結果發現他對我還是好冷淡」、「我忍不住去偷看她的Facebook,發現他並沒有因為我們分手而傷心」。 每每這讓我氣結。
好吧,我也不是不能理解這種情緒。 這也是人性的另一個劣根性,就是對「奇蹟的期待」。
雖然理性上知道一切完了,但是心情上還是會希望「自己的愛情跟別人不一樣」,「我是一個例外案例」。
會有個小聲音不斷問自己:「會不會他突然後悔了?」 「會不會突然想起我的好?」 「我這麼難過,他應該也會感受到?」 「如果我把之前他送我的禮物再給他看,他會不會想起我們快樂的時光?」
換言之,我雖然告知客觀的解決方式,但當事人卻常無法控制自己小小的期望,也無法壓抑對奇蹟的期待。 生怕萬一真的不聯絡,對方想找自己時就找不到了;或是生怕自己「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笑)。
大概都是這類很愚蠢的想法,讓他們不敢下定決心切斷,每十天半個月就忍不住偷看偷聯絡一下。 但想也知道,這只會帶來更多失望。 最後周而復始,一直重複到最後連旁觀者都覺得厭煩透頂。
但我真得強調,處理失戀很像組織導入專案管理一樣,最辛苦的地方就是黎明前。那是最黑也最難熬的一段。要解決,就是請乖乖聽話,把該做的事情做足。
別忘了我之前寫過:如果對方真的後悔且發現你很重要,他千方百計也會想辦法找到你。哪需要你偷偷摸摸去看他Facebook?
99%你偷偷去看,只會看到你不想看的資料。 要不是她/他沒有你後過得很好(甚至更好);要不是她/他反而又有新戀情了。 除了讓自己不開心以外,有甚麼好處呢?
我相信會看文章的朋友,都是希望能透過理性以管理的力量來提升自己。如果是這樣,那在一些問題上,我衷心期盼大家能先試著做看看。
很多時候學習是透過體驗與模仿而來,一開始你不知道理由也不理解其中精妙之處,那也無妨。但若願意照著把事情做到位,日後回頭來看,慢慢也就會理解原理的。
但若只是讓「人性」主導自己的行為,那不就等於讓理性徹底投降嗎? 就算我建議的方法你都覺得有道理,但若不執行,那跟不知道又有甚麼差異呢?
所以,請克制自己想取暖的心情。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