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瓦斯火槍女星離婚保險老狐狸林嘉凌癌症保險咖啡信義區全家便利商店趙正平
  • 搜尋:

    科技產業 結果共416筆

  • 聞「積」起舞!廣設科學園區拚經濟 耗水電、空汙代價大

    日前台積電確定進駐高雄,未來帶動的經濟效益,讓地方政府為之振奮。為了吸引像台積電這樣的高科技產業進駐,全台各縣市都希望能成立科學園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過當地民眾擔心的是,除了周邊房價應聲大漲外,科技製程會產生大量廢棄物、廢氣和廢水,政府是否能有效管理?另外台灣也面臨缺水、缺電等問題,當全台科學園區愈來愈多,環境還能負荷得了嗎?
    2021/11/16 22:52
  • 科技產業南移! 仍因這兩點讓北漂族卻步

    台灣科技產業慢慢往中南部移動,這能不能帶動北漂族返鄉熱潮?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以最近十年內畢業的103萬名畢業生中,北部學校畢業生只有10%的人「南移」工作,但有23%中南部學校畢業生,選擇北漂,但有近7成的北漂族,開始想回中南部工作,但是最大的阻力還是擔心薪資條件沒有北部好,專家分析,要等到科技業南移,創造新的商業聚落,才有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
    2021/11/02 22:57
  • G20對「最低稅負」有共識 台能接軌?丁學文:台積電恐成首當其衝

    G20對全球最低稅負新制有共識,將鎖定全球營收超過7.5億歐元企業,稅率訂為15%,至於台灣相關制度是否能與其接軌,財政部表示,具體細節仍須等OECD公布。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丁學文今(2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最低稅負制』之所以能達成共識,是因為過去跨國企業的避稅行為影響多國,而目前就地緣政治下,台灣企業或跨國科技產業立場左右為難,未來若無法納入此OECD包容性架構,除了出口商品有可能遭二度課稅外,稅收也會有所損失,當中台積電恐怕會成為首當其衝。」 另外,經濟學人智庫最新報告中預測十項明年可能對全球經濟成長及通膨帶來最大風險的情境,其中發生率最高的是「美中關係惡化致使全球經濟脫鉤」。丁學文認為「全球產業區域化競爭將帶來『地緣政治加劇』、『意識形態』,及『區域化結盟』三大危險,恐怕會對國際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丁學文呼籲「政府、政策、企業皆須做好不同的安排,否則未來將無法因應與疫情前有所不同的經濟狀況。」
    2021/11/02 15:27
  • 加強挺台入UN力道!美中俄會前博弈 翁履中:拜普會、拜習會可謂「三方賽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二發表聲明,力挺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並強調這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務實議題,若排除台灣,將損害聯合國與其他相關機構的重要工作,且台灣在高科技產業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現今複雜的全球議題有很大實質性幫助,而美國國務院同時也發布聲明稿,指台灣是民主的成功典範,尊重人權法治,符合聯合國價值。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美國對台灣議題態度搖擺不定,但對台灣的支持是毫無疑問的,強調台灣需更多國際空間,且美中台三方,不能純粹以『實力原則』或『國際現實主義』來解讀,因為兩岸之間除了實力還有國族情感、民族情緒,這也是美國對台最好保持『戰略模糊』而非戰略清晰,此外,美國目前能掌握到的只有台灣資訊,對大陸仍是猜測階段,所以不論言詞上有多強力支持和幫助,仍可以看到美國還是維持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一法三公報』的基調上。」
    2021/10/27 15:00
  • 工作數量增幅超越北部 中南部七年最多達6成7

    北部薪資比中南部高,是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不過根據人力銀行今年第三季的一份統計,發現包括醫師,部分科技人才,中南部薪水居然比北部高,其中南部醫師薪資的中位數,比北部高兩萬以上,另外七年來的工作數量增幅,中南部也都超過五成,高於北部的三成,顯示這幾年高科技產業往中南部移動,也讓薪資結構出現變化。
    2021/10/13 18:54
  • 遏制非市場貿易 加強供應鏈安全 美歐聯手深化合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率領的拜登政府高層,周三(9月29日)在美國賓州匹茲堡,首度與歐盟代表就雙邊的貿易與高科技合作展開會談。雙方達成共同聲明,將深化合作加強半導體供應鏈,更要遏制政府巨額補貼等不公平的非市場貿易行為。美歐聯手制中的舉措不只如此,包括中資手機品牌小米,日前被立陶宛指控內建審查機制,德國當局周三證實已對小米5G手機展開調查。美國政府也斥資19億美元,協助電訊商拆除華為與中興等中資設備。但此同時,中國大陸科技大廠近年積極透過智財權的主動興訟,與歐美科技廠激烈競爭。在科技產業「領先才能贏」的特性下,東西方的激烈競爭勢難避免。
    2021/09/30 19:55
  • 毛孩飼養指南上線!科技健檢培訓「寵物諮詢師」

    新冠疫情衝擊許多行業,但寵物產業卻逆勢增長,根據財政部統計,至2020年底寵物周邊商品銷售額首次突破300億元,今年更上看500億元,顯示國人對毛孩的付出,願意更大方的掏荷包。高雄就有獸醫師開發科技產品,打造「毛孩成長履歷」,結合全台首創的「寵物諮詢師」專業團隊,為飼主建立「飼養指南」。
    2021/09/12 10:29
  • 不甩陸抗議!歐盟通過歐台「政治合作」 翁履中:台灣需建立完整戰略配套措施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近日壓倒性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除了要正名「台灣」機構,甚至直接提到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合作夥伴和民主盟友,讓大陸火急跳腳。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歐盟在支持台灣方面可說是排名全世界最前面,除了支持正名外,還希望加強『歐台高階官員互訪和交流』,但台灣必須建立對歐洲國家,不管是戰略還是經貿合作的完整配套措施,以及歐盟對台的安全保障問題,避免日後因歐盟遊走在外交灰色地帶的決策而陷入危險。」 另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翁履中認為,「習近平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完全是『戰略考量』,針對創新型產業,希望將高科技產業和資金留在大陸,打造完整內需市場,而金融產業對資本市場最為重要,只要大陸成功打造自給自足的市場,龐大的內需將吸引大筆外資投入,等到與大陸有高度的經貿互賴,投資客就會在國際間幫大陸減低競爭並緩解緊張局勢。」
    2021/09/03 15:48
  • MSCI降權重收盤後生效 台股早盤跌破季線

    MSCI明晟調降台股權重今(31)日收盤後生效,台股早盤開低走低,跌破季線。法人指出,台股呈現價漲量縮追價不足現象,後續補量才是健康,加上科技產業景氣第4季雜音頻傳,預期台股指數震盪加劇。
    2021/08/31 10:14
  • 蘋果自駕車挫勒等! 小米買下自動駕駛公司積極搶攻市場

    科技大廠進入自動駕駛電動車產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雖然大家都不願意公開自己已經研發到什麼樣的程度,就像是蘋果的Apple Car在業界都已經謠言滿天飛,但蘋果官方還是不願意證實,現在小米直接買下了一家自動駕駛新創公司DeepMotion,此舉可能會讓對手蘋果加快腳步,畢竟兩者在科技產業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現在就連自動駕駛電動車的領域也要成為對手,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希望他們可以競爭的更加激烈,因為這樣產品才會趕快出現。
    2021/08/28 16:56
  • 中資公司2倍薪挖工程師 涉案4台人緩起訴

    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競爭地位,不過近來頻頻傳出,大陸公司假借僑外資名義,來台設立公司,找台灣人擔任負責人,實際上是以兩倍高薪挖角工程師,或是高科技的研發人才,新北地檢署,日前傳訊四名涉案人,不過全案偵結後,予以緩起訴處分。
    2021/08/24 12:53
  • 台美高科技產業內貿易 推動產業聯盟、數位化貿易協定

    作者:周鉅原(紐約市大學經濟系教授) 【台灣銀行家】面對中國採取「掠奪式的貿易政策」,美國正以權力貿易策略,設法將經貿與國家安全連結在一起,達到國家的戰略利益手段,並提升本身在國際間的領導地位,台灣此時更應積極運用本身優勢,達成強化台美在高科技產業上共同發展的合作途徑,創造雙贏局面。
    2021/08/13 08:31
  • 從美國高科技貿易結構 看「半導體」的脆弱指數

    【台灣銀行家】在美中貿易戰情勢升高,以及新型冠狀病毒對供應鏈造成瓶頸當下,美國政府開始審慎思考並改變各項做法,尤其在高科技產業對中國的進出口中,採取某種程度的限制以保護美國利益。
    2021/08/11 08:47
  • 颱風烟花還沒到 楠梓颳強風吹倒10公尺高路樹

    中颱烟花逼近中,高雄楠梓科技產業園區旁上午突然颳起一陣強風,吹倒一棵10公尺高的路樹,警方立即拉起封鎖線疏導交通,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隨後將路樹移除,幸無人受傷。
    2021/07/22 13:14
  • 人臉識別不只拍臉 大陸網友哀號:裸身被看光

    近來在大陸,呼籲民眾「使用人臉識別要穿衣服」的訊息登上熱搜,因為有不少科技產業工作人員表示,人臉識別系統,不只採集鏡頭上臉的部位,包括脖子以下,也會被後台看光光。
    2021/07/06 16:53
  • 經濟部拚防疫 北北基桃收銀員最快本週接種疫苗

    防疫作為不停歇,經濟部三路並進,包括發布企業分艙分流指引、工業區與科技產業園區定期快篩以及為大規模施打疫苗做準備,官員表示,一旦疫苗數量足夠,將進行造冊,並協助找場地、媒合醫療院所,提升施打效率。
    2021/07/06 16:20
  • 設址大戰!宜蘭高鐵站4選1 月底前敲定

    高鐵站確定延伸到宜蘭,交通部擬定在四城、宜蘭車站、縣政中心、羅東,四擇一設點,最快月底前揭曉,預計會掀起一波設址大戰,民眾跟縣府意見不大相同,縣府主張在縣政中心設站,希望能帶動科技產業發展,但不少在地人還有雙北的遊客表示,希望設點在宜蘭,因為羅東跟礁溪無論是交通還是觀光,已經發展成熟,相較之下比較不適合。
    2021/07/05 15:04
  • 電腦手機要買趁早!疫情全球晶片荒 3C電子漲價潮來臨

    疫情衝擊晶圓製造,訂單紛紛往後遞延,但各類遠端設備、5G科技需求量大增,讓現在全球科技產業陷入晶片荒,未來3C電子產品價格上漲,將會大大衝擊消費者的荷包。
    2021/06/25 23:07
  • 12產業園區1.7萬移工篩檢 高市:週五前完成

    為防外籍移工群聚感染,路竹、前鎮及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快篩站啟用,另新增大發、臨海兩工業區快篩站啟動篩檢,預計週五(18日)前完成全市12園區、1萬7132名移工篩檢。
    2021/06/15 16:38
  • 科技產業園區啟動快篩站 15日前完成全數移工篩檢

    擴大快篩動能,經濟部今天表示,5處科技產業園區正式啟動快篩站,加速園區內1萬多名國際移工篩檢,力拚15日前全數完成。截至下午1時30分,已完成1227人快篩,未篩出陽性。
    2021/06/09 17:12
  • 美中失衡!拜登組貿易打擊部隊 翁履中:警告盟友必須站邊美國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貿易關係「嚴重失衡」,而拜登政府致力於恢復平衡。此外,美參議院當地時間週二以68票同意,32票反對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全面強化國內科技產業競爭力,確保美國在與大陸的科技戰不落下風。德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翁履中今(9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拜登想主導遊戲規則,一方面告示盟友『這就是美國對抗大陸的作法』,反面也是警告盟友『若不選擇站邊美國』將會有怎樣的代價。」 另外,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在國民議會答詢時表示法國支持且希望台灣未來能參與國際組織,但他也重申「法國自1964年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也和台灣沒有外交關係,這是一致的立場。」
    2021/06/09 15:14
  • 台疫情難控!未來恐升4級警戒?林祖嘉:生產業受阻將影響全球

    南韓總統文在寅受美國總統拜登之邀出訪美國,文在寅特別帶領南韓四大財閥高層赴美,宣布對美加碼投資,展現誠意,美方也承諾釋出55萬劑疫苗供南韓軍方施打。南韓「以科技產業換取晶片」的作法,是否會衝擊到同樣面臨疫苗不足的台灣?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今(2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台灣三級警戒受影響的多為服務業,未來若升至四級警戒,生產業也會大受打擊,進而衝擊全球半導體產業,台灣可以此為理由,說服美國對台釋放疫苗。」
    2021/05/24 15:13
  • 韓美共創產業鏈!衝擊台灣?翁履中:台須「國家政策」引領

    南韓總統文在寅日前受邀拜訪美國總統拜登,21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與文在寅簽署協議,宣布雙方將在疫苗、電動汽車,及半導體等產業上進行合作。德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翁履中今(2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雖然台灣半導體產業位居全球之冠,但南韓科技業一直緊追在後,因此韓美雙方『國家級合作』的確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翁履中建議「台灣科技產業須靠『國家政策』支援,透過政策引領產業保持領先地位,進而與美國進行談判。」
    2021/05/24 15:09
  • 美搶台積電晶片供應鏈 翁履中:美未完全信任台灣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4日表示,美商務部正在敦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及其他台灣企業,優先考慮滿足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需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CBS訪問時被問及「美國人是否應擔心大多數晶片都在亞洲製造?」劉德音認為「這與亞洲無關,因為無論生產地點在哪裡,都會出現短缺。」德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翁履中今(5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台積電技術領先全球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否能使美國安心才是關鍵,美國國會在相關法案中提及高科技產業的中長期目標,希望未來能將30%晶片產能回歸本土,這就代表即使台灣不斷釋出善意,產業鏈不在自家人手上的狀況,仍讓美國缺乏踏實感。」 另外,翁履中也提到「過去台灣不少企業受美國反托拉斯法所苦,台灣若能弄明白美國法規限制、做好自我保護,未來在半導體供應鏈才能保持穩定領先地位。」
    2021/05/05 15:32
  • 科技供應鏈「缺料荒」持續 台廠竟成意外贏家

    疫情改變全球產業鏈,但不少國內科技大廠,在疫情衝擊下,業績卻逆勢成長,科技產業鏈的缺料大戰,全球都繃緊神經,台廠有哪些優勢?那些挑戰?帶您關心。
    2021/03/25 23:1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