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台積電違約交割股價台積電違約交割2892萬開放式關係群創窗戶灌救狄鶯回應警察浮屍
  • 搜尋:

    報導者 結果共23筆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報導者》 聚焦剴剴案背後的托育體制

    1歲男童剴剴的案件引發全台關注,這起個案背後,暴露出台灣托育體制與資源沒有整合的問題。《報導者》的最新文章深入調查發現,近10年來,保母照顧過失案件,幾乎每年發生,台灣保母管理系統缺乏一致的監管標準,是否是釀起剴剴悲劇的主因呢?今(27)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非營利媒體《報導者》的主編兼採訪主任張子午,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說明,「我們可以發現在剴剴案中除了被究責的兒福聯盟以及社工之外,其實在孩子進入到保母家做托育的時候,去年九月就有另一個監管體系叫做居家托育管理的服務單位,在這個服務單位進入到剴剴家中時,已經發現剴剴在保母家有一些異常的狀況,顯然沒有辦法融入這個環境。」
    2024/03/27 14:38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報導者》 聚焦華人最大基因資料庫TPMI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以打造全球華人最大基因庫、建立國人常見疾病的風險評估模式、量身訂製醫療和健康照護為目標,但近期行政院接獲投訴,指這個計劃國際資料傳輸沒有規範,疑似有合作醫院將國人基因資料傳輸出國外,恐怕成為國安漏洞。今(27)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非營利媒體《報導者》的記者黃浩珉,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說明,「TPMI是中央研究院與16個醫療體系、33家醫院合作,共同執行的多中心研究計畫,當時預計召募100萬名志願者,透過蒐集民眾的遺傳、健康數據,加速醫療研究的發展,而在計畫啟動的三年後,就達到50萬人的收案里程碑,但爭議也接二連三的爆發,其中,當時的計畫主持人美國籍身分成為質疑焦點之一,甚至在2022年底,TPMI以經費不足為由,停止收案,只達到百萬人目標的一半,另外根據《報導者》掌握的訊息,行政院也有接獲相關投訴,指TPMI疑似將國人的基因資料傳輸到國外,如果這些具有族群代表性的基因資料遭到惡意使用,就可能提供有心人士針對特定地區、特定人研發生物武器,恐怕會成為國安漏洞。」
    2024/02/27 16:12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報導者》聚焦台灣工具機流入俄羅斯

    根據《報導者》與《今周刊》的合作報導,與俄羅斯流亡記者共同採訪,獨家取得俄羅斯政府的採購資料,發現來自台灣的工具機近期已經流入俄羅斯國營的軍工企業和核子物理研究所,但台灣廠商根本無力管控流向。今(30)日邀請到非營利媒體《報導者》的記者李易安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錢麗如線上訪問說明,「在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之後,持續到到2023年的1月,這段期間大部分台灣的工具機都還是可以直接出口到俄羅斯,因為經濟部在2022年4月針對俄羅斯的第一波管制清單裡,並沒有包含工具機,但因為西方國家大部分都已經停止對俄羅斯供應工具機,導致俄羅斯對工具機的需求很大一部分移轉到台灣,而從台灣海關的數據就可以看到,以綜合加工機來說,2022年台灣對俄羅斯出口額竟比前一年成長42%,這也引發美國的關注,進而台灣才會在2023年初追加工具機的管制。」
    2024/01/30 15:31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報導者》聚焦台海危機下的沖繩

    向來與台灣交好的日本,隨著台海局勢成為全球焦點,不僅大幅提升國防支出,也改稱當今中國大陸是「日本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性挑戰」,此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先前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峰會進行雙邊會晤時,也再次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對日本及國際社會的重要性,今(21)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非營利媒體《報導者》的國際主編張鎮宏,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採訪團隊在8月底前往沖繩,採訪現場分別是在美軍集中的沖繩本島、自衛隊集中進駐不久的石垣島和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幾乎各個島嶼的受訪者對於『台灣有事』或『台海緊張』等名詞都相當有感,尤其在2022年8月因為裴洛西訪台,大陸發動圍台軍演,導致當時發射的11枚飛彈,其中5枚飛彈落入沖繩海域,不僅對日本政府,更對沖繩當地帶來很大的震撼。」
    2023/11/21 14:46
  • 炎亞綸遭控拍私密片「神隱1個月」 好友陳珊妮發聲曝近況

    影音平台「Giloo紀實影音」打造「Giloo Fest 2023」創新募資管道,從全球343件短片企劃中篩選出20組團隊競逐總金額百萬獎金,金鐘演員孫可芳、金曲評審陳珊妮、編劇吳洛纓、資深剪接師暨監製廖慶松、資深製片李耀華、《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知名紀錄片導演沈可尚今(12)日在聆聽提案前接受媒體聯訪,陳珊妮、吳洛纓被問有沒關心好友炎亞綸,表示有傳訊息關心。
    2023/08/12 15:04
  • 美媒:中國高風險戰略 控制全球1/3鋰礦產能

    美媒報導,中國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鋰礦精煉領域的主導者,而隨著西方國家越來越大的阻力,這些公司為了在全球鋰供應獲得更大占有率,正在開發中國家大舉囤積鋰礦權益。
    2023/05/25 14:55
  • 美預計本周擴大晶片禁令 圍堵陸科技發展

    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美國商務部預計在本周發布新規定,擴大晶片技術出口到大陸的管制。TVBS北京特派陳相如今(6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吳姝叡線上訪問表示「《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商務部預計將發表一系列擴大半導體技術出口到大陸的管制規定,以阻止大陸取得用於超級電腦和資料中心的晶片。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去年12月美國哈佛大學一篇報告《偉大的科技競爭:21世紀的大陸與美國的較量》,提到未來許多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技術領域中,包括AI、5G通訊協議、生物科技、綠能和量子科技等,大陸可能成為世界領導者,並在某些領域躍升世界第一,再次挑起美國對大陸科技實力緊追在後的警惕心。」
    2022/10/06 16:16
  • 才被還清白 南柱赫再遭控「涉群組霸凌女同學外表」經紀公司回應了

    韓星南柱赫總給外界暖男形象,但從六月開始不斷有高中時期愛霸凌人的傳聞四起,最新媒體爆料,指控南柱赫涉入群組網路霸凌,痛罵一個被討厭的女同學,拿外表取笑,即便不是主導者,但也旁觀、還跟著罵。反到十年後,主動聯絡想道歉。對此,經紀公司回應,報導沒有詳述事情經過,並會提告。
    2022/07/07 16:08
  • 去年早有快篩技術 指揮中心拒用?!報導者:社區感染演練也否決

    台灣新冠病毒篩檢量能嚴重不足,天天都有大量校正回歸案例,第一線醫護也快要不堪負荷,然而指揮中心似乎仍沒有考慮下放快篩權限。網路媒體《報導者》甚至爆料,早在半年前,就有專家建議整備快篩試劑,並進行大規模社區感染演練,但卻遭到指揮中心否決,甚至完全沒把快篩納入防疫物資品項之中。
    2021/05/27 23:02
  • 想洗刷散播病毒惡名? CNN:陸想在疫苗競賽獲勝

    北京一間生物技術公司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進入第三階段試驗,CNN難得獲准進入廠區採訪,報導指出大陸非常想要在疫苗競賽中獲勝,才能夠從病毒散播者,華麗轉身變成抗疫領導者,而香港的全民普篩則引發民主派不滿,他們懷疑找有黑歷史的中資廠商檢測,港人的DNA會被送中。
    2020/09/02 22:36
  • 回家路好遠、好難? 花東鐵路運能大體檢

    春節返鄉搭火車,對於花東人來說,熬夜搶車票已經是家常便飯,儘管近年來,台鐵在東部運輸上,增添不少車種,車次也增加,但網路媒體《報導者》蒐集台鐵內部資料質疑,這十年來,南下花東的車票,只增加了304張,儘管台鐵提出官方數據反駁,強調運能有增加,但對於花東人來說,搶票返鄉的壓力,似乎還是存在。
    2019/01/29 23:27
  • 嗅覺靈敏海關員 任何罪惡 難逃她鼻息

    人的美醜、善惡的標準,誰說了算呢?2018年的最後,我們要介紹今天轟動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奇片,描述海關檢查員提娜擁有一項不尋常的「嗅覺天賦」,成為國家邊境把關的重要人物;然而醜陋的面貌讓她充滿自卑而離群索居,直到遇上一位與他有相同天賦的沃爾。導演以充滿野性的奇幻與懸疑元素,帶我們看見不同以往的北國世界,兩位主角演員不惜增肥扮醜,精湛表演獲得權威媒體好萊塢報導者盛讚。
    2018/12/28 20:07
  • 導者余志偉 有這麼一種困惑來自理想

    輔仁大學徐榕笛作品「報導者余志偉 有這麼一種困惑來自理想」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片優等獎!本篇報導余志偉在新聞攝影圈工作十六餘年,他質疑過新聞攝影記者的職業價值,他對工具化的新聞產製感到過無力,但他從一次醫院偷拍的經歷中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並選擇以閱讀及思考方式走出來,他相信推廣在地敘事及故事平台能讓這個圈子的未來變得更好。他是余志偉,他相信影像的力量。
    2018/10/30 15:56
  •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人氣投票活動 最後倒數六天

    支持生態文明與永續發展,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年參賽共425件,通過評審嚴格初審,評選出95件入圍作品,將在10月27日公布得奬名單,而最受歡迎的人氣作品是哪一部?為鼓勵參賽者並為報導者加油,舉辦網路「人氣投票」活動,距離9月30日截止日還有六天時間,歡迎大家上網投票,選出心目中最喜歡的作品。
    2018/09/25 16:00
  • 營造商工安不佳卻得獎 工程會強調賞罰並重

    據網路媒體「報導者」報導,工安累犯卻是得獎常勝軍,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回應強調,工程會賞罰並重,且已推動修法將業者疏失認定明確化,若因疏失導致職災,可停權1年。
    2018/07/10 17:48
  • 搶救流失小生命! 平均每天5名兒童死亡

    現在年輕人結婚、生育率都下降,今年2月我國總體死亡人數甚至高於新生兒數量,報導者根據內政部資料指出,台灣每年有超過1800位兒童死亡,平均每天失去5個孩子,生得少、死得多,其中有不少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包括育兒環境、醫療資源的改善。
    2018/04/13 23:08
  • 寶瓶文化總編輯遭霸凌輕生獲救 網媒深夜發聲明道歉

    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控訴遭到網路霸凌,25日晚間在北市文山區試圖輕生,消防隊緊急到場鋪上氣墊,在親友勸說下才化解。被朱點名的網路媒體報導者在深夜發表聲明4點聲明,對當事人鄭重致歉,並承諾立即刪除報導中相關段落。
    2017/06/26 00:37
  • 獨立調查找真相 雞蛋撞高牆--李惠仁 

    禽流感疫情近來再度升溫,H5N6、H5N3、H7N9……病毒迅速變種,來得又急又快,甚至在中國已出現多起禽傳人死亡案例。李惠仁6年前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祕密》像是早已預言了一切,台灣官員的推卸心態、不完整的防疫措施,是病毒蔓延背後殘酷的真相。2008年從商業電視台出走,他當起獨立調查報導者,拼圖般一步步還原真相。花超過10年光陰調查、拍紀錄片,他像是一次次對著國家機器的高牆拋擲易碎雞蛋。暗夜長路,卻不容悲觀,他說高牆雖然堅硬厚實,但只要持續接力,終有鬆動的一天。
    2017/03/14 10:53
  • 三影片控訴漁工受虐 屏檢竟以「聽不懂」結案

    獨立媒體「報導者」揭發,去年8月,遠洋漁船「福賜群號」,一名印尼43歲漁工Supriyanto死亡懸案,屏東地檢署調查時,竟然在通譯寫下:這段全部都是中爪哇話,所以聽不懂,同船漁工陳述當事人被毆打,臉腫起來、無法走路都以「聽不懂」帶過,甚至法醫指出不能排除他遭虐待,屏檢卻在法醫回函解釋傷口成因前就結案,整個過程非常草率,屏東地檢署上午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願意重啟調查。
    2016/12/19 12:57
  • 【兩岸新局18大】「2億人微博論政」 極權國家另類民主

    今天的「兩岸新局18大」系列報導,要探討資訊科技在大陸政治上的影響力,而這所謂的資訊科技,就是在大陸擁有超過2億用戶的微博,微博已經成為中國大陸民眾參與政治特殊「方式」,過去一些大陸重大事件,官方透過微博來進一步掌握民情,甚至連抓貪官,都是靠大陸網友在微博上抽絲剝繭,曾經就有學者說,幾個大陸政府文化宣傳主導者,還不如一個微博「發帖者」來得聰明。
    2012/11/06 19:43
  • 【馬總統聽我講】馬改革挺不住? 陸以正:不該被罵就慌

    「馬總統聽我講」系列報導,今天要提供馬總統建言的,是資深外交官陸以正,馬總統上任後,陸以正常在報上投書,提供馬總統施政建言,如今看到劉憶如請辭風暴,他認為總統「做錯了」!陸以正說,馬總統連任應該追求歷史定位,不應該一碰到批評,就不再堅持改革,陸以正還說,身為領導者一被罵就慌了,是不應該的。
    2012/06/01 19:54
  • 週刊報導教唆濫墾 羅福助提告

    前立委羅福助被檢方懷疑,違法開挖台北縣新店23公頃山坡地,羅福助痛批檢方為升官任意押人取供;但週刊報導,新店附近居民指控羅福助,是濫墾案幕後的主導者,因此羅福助今天前往地檢署,按鈴控告壹週刊。
    2009/04/30 17:03
  • 羅福助現身濫墾區 關鍵照片曝光

    前立委羅福助被檢方懷疑違法開挖台北縣新店23公頃山坡地,住家、辦公室都遭到搜索,羅福助日前為了證明清白,在各大報頭版刊登半版廣告,痛批檢方為升官任意押人取供;但週刊報導,新店附近居民指控羅福助,是濫墾案幕後的主導者,還提供關鍵照片,證實羅福助至少2次出現在濫墾區;對此,羅福助還是強調,這些照片都是捕風捉影,希望檢調能還他清白。
    2009/04/29 12:5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