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黃子佼1注獨得扁媽全台下雨特赦歌手2024國民年金藍綠立委立法院黃國昌
  • 搜尋:

    腸道 結果共552筆

  • 30歲男突腸阻塞「竟已大腸癌末期」 醫曝救命關鍵

    衛生福利部統計歷年台灣10大癌症罹患人數,大腸癌已連續15年第1名,並且有年輕化趨勢!1名30多歲青年,突然腸道阻塞無法如廁,腹部腫脹也很難進食,緊急就醫檢查竟發現大腸癌末期轉移肝臟,醫師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成功讓腫瘤縮小,再藉由手術去除腫瘤,治療成效相當良好。目前已追蹤2至3年,都沒有發現復發徵兆,原本即將黯淡生命再次點亮光芒。
    2022/03/09 08:56
  • 便祕又不愛吃菜?醫推必挑「這1顆食材」4方法便便全通

    便祕是你的惡夢?現代人長期久坐不運動,導致腸道蠕動遲緩,容易便祕。家醫科醫師也發現,許多便祕患者根本不喜歡吃菜;若有嚴重便祕又不愛吃蔬菜怎麼辦?醫師表示用1顆「大番茄」改善不少患者的排便狀況。
    2022/03/04 15:29
  • 減肥嘴饞就吃葡萄乾!牢記3挑選原則 助順暢又養顏美容

    葡萄乾營養不輸葡萄!市售葡萄乾種類百百種,營養師高敏敏提供3招挑選技巧,吃對葡萄乾幫助腸道順暢、鞏固牙齒健康、養顏美容、降低慢性發炎。
    2022/02/19 15:19
  • 有片/經常出現「這症狀」致「免疫力」低下 病毒找上門!

    免疫力是可以抵抗病毒和病原的防疫大軍,其實只要身體免疫力夠,就能對抗可怕的病菌感染。傷口的修復能力其實也代表免疫力的能力,專家指出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主要成分,我們的免疫系統當然也需要它才能正常運作,蛋白質建議平均由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來源攝取,如何提升免疫力,帶您深入了解!
    2022/02/11 23:03
  • 壞菌作怪?香港研究:顧好「這器官」 可減少新冠後遺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近期有一項研究發現,高達76%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會出現記憶力變差、掉髮和疲勞等後遺症,也就是世衛組織定義的「長新冠」。研究團隊進一步證實,這些罹患長新冠的患者,普遍都呈現腸道菌種多樣性減少、好菌數量降低、壞菌增加的情況,因此研究人員研判,只要能調節腸道內的細菌生態,便能促進患者痊癒,並且減少新冠肺炎後遺症發生機率。
    2022/02/07 23:06
  • 美女童確診腹痛 腸內竟留新冠痕跡!專家認是後遺症主因

    在美國有一名11歲女童確診新冠肺炎後出現急性症狀,她在發病時出現腹痛劇烈疼痛,而在確診3個月後,醫師竟然在她腸道內找到新冠病毒的痕跡,因此研判這極有可能是新冠病毒之所以能在人體內引發長期後遺症的線索。
    2022/01/26 11:31
  • 胃腸道基質瘤確診多已晚期 醫揭治療方法迎向新「胃」來

    一名年僅20多歲就確診胃腸道基質瘤的女孩,與疾病奮戰了十幾年,一直是醫師眼中的模範病人,除了積極治療,也是病友圈中的開心果。而當她與疾病奮戰了十幾年之後,並無經過實證的治療方式可接續三線治療,僅能透過反覆的手術、栓塞,來延長存活期,她在經歷十多次的手術及三線標靶藥物治療,當病況再次惡化時,由於身心過於疲憊,已無力再面對反覆而效果無法持久的治療,最終不幸離世,也讓收治這名女孩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男醫師感嘆道:「若她能再多撐一下,就能等到第四線藥物。」
    2022/01/25 11:19
  • 魔王株攻社區!營養師洩「8大必吃營養素」攝取量一次看

    農曆新年已進入倒數,但疫情卻開始升溫,銀行、醫院陸續傳出有人染疫,面對無所不在的病毒,尤其是傳染力極強、對上呼吸道威脅大的Omicron病毒,營養師高敏敏推薦8項關鍵營養素,打造好自身免疫力。
    2022/01/15 23:52
  • 亞洲國家染疫死亡率低 日本研究:恐與腸道細菌有關

    日本名古屋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文章指出,亞洲等地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死亡率低的原因,可能與腸道內細菌有關。
    2022/01/09 08:42
  • 北歐、亞洲新冠死亡率低 日本專家曝關鍵原因

    日本、台灣、南韓等亞洲地區和北歐,新冠死亡率明顯偏低。這讓許多科學家猜測,背後可能尚未解明的X因子(X-factor),例如戴口罩的比例高、接種卡介苗等等,都被視為可能原因之一。名古屋大學率領的研究團隊近日也在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文章,指出造成這個現象的關鍵原因,極有可能是腸道細菌。
    2022/01/08 18:54
  • 常腹瀉、拉肚子?未必是腸胃問題 6情況出現快檢查

    腹瀉是常見的腸道問題之一,不過有些人一腹瀉往往就是好幾天,甚至好一陣子,或出現其他症狀。對此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呼籲,腹瀉看似平凡,但未必只是單純的腸胃不佳或吃壞肚子,應多留意相關症狀,如有疑慮盡早檢查,例如腸癌的少數不明顯症狀也包括腹瀉。 ​​​​​​​
    2022/01/08 12:22
  • 吃3年泡麵!24歲男「便秘照大腸鏡」 醫嚇壞:不得了

    市面上有各種泡麵,方便又便宜是不少人肚子餓的首選,不過就有醫師透露,有一名24歲的男子到診間要求做大腸鏡,由於他3年多以來,為了省錢餐餐都吃泡麵,直到最近開始出現「經常便秘」的症狀,他才擔心身體出現異常,沒想到一照就在腸道發現3顆息肉,危機早就找上門。
    2022/01/03 23:42
  • 香蕉營養超多!專家推5大好處 顧心臟防高血壓中風

    你喜歡吃香蕉嗎?香蕉到底有什麼營養?吃香蕉對健康又有哪些好處?營養師劉素櫻表示,香蕉為「高鉀低鈉」水果,能降低高血壓和中風風險,有益心血管健康,還能抗發炎,減少氧化壓力,改善免疫功能。
    2021/12/24 16:00
  • 腸道影響一生!早產兒敗血症死亡率25% 引發關鍵在這

    幼兒的腸道健康足影響他的一生!新生兒如果發生敗血症恐怕併發嚴重的腦膜炎、神經發展障礙,若是出生時不到1000公克的早產兒發生率高達10%-40%,且死亡率有25%,人體腸道內有人體最複雜的微生物菌叢,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團隊針對32位早產兒、10個健康足月幼兒追蹤半年看是否發生敗血症,以及腸道內菌叢狀況,證實腸道細菌可能轉移至全身引發敗血症,此研究也於10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學前沿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1/12/23 10:57
  • 日研究證實泡溫泉改變腸道細菌 能減低罹患「這些疾病」

    到了冬天許多人喜歡泡溫泉,除了暖身還能放鬆心靈,但泡溫泉的好處不只這些,日本九州大學在15日公布一份中間報告,指出「溫泉能降低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而且根據溫泉種類不同改善罹患疾病的種類也會不同,九州大學並預計在明年春天向國際學刊提出這份研究論文。
    2021/12/16 16:42
  • 便祕易罹大腸癌?研究曝意外真相 中醫教你保健小撇步

    不少民眾認為,便祕是罹患大腸癌的主因,由於糞便停留在腸道過久,容易產生致癌物質使得腸道癌變,進而引起發炎反應導致大腸癌發生。不過,經常性便祕會直接導致大腸癌的發生嗎?
    2021/12/15 16:04
  • 港研究發現 腸道益生菌可提升新冠疫苗成效

    香港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內的益生菌「青春雙歧桿菌」可以影響COVID-19疫苗的成效,相信增加這種桿菌可以提升疫苗的保護力。
    2021/12/02 15:26
  • 中年男長期腹瀉!一查驚染愛滋 醫:這些症狀別當感冒

    50歲的X先生因工作需求到醫院體檢,被發現有腸道沙門氏菌感染,不符合體檢標準,轉介至感染科治療,醫師經由問診得知,病人近一年來反覆腸道感染且長期腹瀉,懷疑有免疫低下情形,進一步安排檢查,這才發現他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也就是俗稱的愛滋病。
    2021/12/01 23:54
  • 北醫大生醫創業賽 學生開發創新飲品促腸道蠕動

    北醫大今天舉行生醫創新創業競賽,北醫大學生團隊以「非水溶性纖維」開發創新飲品,可促進腸道蠕動,一瓶可滿足每日35%纖維量,預計明年進入募資階段。
    2021/11/28 15:28
  • 感冒、過敏也適合吃葡萄!營養師曝:不同顏色各有營養

    香甜多汁的葡萄深獲許多民眾喜愛。但不同顏色葡萄居然有不同營養價值!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葡萄含有多酚類,花青素以及類黃酮,整體而言可提升抗氧化力。
    2021/11/24 23:50
  • 便便建功!血癌女腹瀉、血便險喪命 醫靠「糞便」救回她

    糞便也能救人!39歲的王小姐罹患急性白血病,俗稱血癌,原希望靠骨髓移植後好轉,但卻出現嚴重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終日腹瀉,甚至血便,生命垂危,經台北榮總團隊評估後,決定使用腸道微菌叢移植術,將正常人腸道細菌種入腸道,成功治癒腸道感染,完全控制急排斥反應,至今1年多病況穩定,血癌也沒有復發,也是國內少見的成功案例。
    2021/11/19 15:11
  • 排便不順總是卡卡?專家曝「這4招」揮別秋冬便秘

    最近秋冬季節轉換,有些人坐上馬桶,卻千呼萬喚「屎」不出來,原因就是「便秘」找上門。營養師表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長期便祕的話,腸道長時間就會有代謝廢物滯留,會讓壞菌大量孳生,如果沒有照顧好,不僅導致面有菜色的窘境,還會降低換季保護力。
    2021/11/18 05:00
  • 失眠憂鬱跟腸道菌有關!影響5系統 攝取它有助益

    台灣19歲以上民眾纖維攝取量只有13.5至18.8克,低於衛福部建議的25至38克。營養師陳宗裕表示,纖維量攝取不足對於腸道免疫來說是種衝擊。腸道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GALT為腸道相關淋巴組織,主要負責全身50%免疫功能,70%免疫球蛋白的製造,可以通透至腸道中殺死病原菌,若障蔽完整,能阻擋病原菌侵襲;但若是障壁缺損,病原菌則有可能透過腸道,進入人體當中。
    2021/11/17 23:38
  • 惱人便祕找上門?營養師授8招「順暢排便」筆記

    現代人常有便祕的困擾,但不是多吃菜、多喝水就好。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沒有顧好腸道,還會降低換季免疫力、保護力,公開8招排便順暢。
    2021/11/17 15:46
  • 米食成減重禁忌?醫打破迷思 揭「3訣竅」吃飯免怕胖

    對於減重族群而言,吃澱粉成飲食禁忌,因此衍生出「吃飯等於變胖」的既定觀點,不過醫師歐瀚文指出,避吃米食導致頻繁攝取小麥類製品,反而易引起麩質慢性食物過敏,造成腸道發炎,對此,他也教授大家吃飯不怕胖的3大訣竅,並建議腸胃道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用熬煮的米粥,來幫助腸道修復。
    2021/11/07 21:2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