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欠債顧婕搖桿唐治平報警女星直腸癌手搖飲IVE大廠裁員命格
  • 搜尋:

    米狄亞 結果共814筆

  • 彭佳慧《太難唱了》真的太難唱了!超高音震撼現場

    剛發新專輯《唯一想了解的人》的陳勢安,在《#T-POP我們聽大的!!》全球首唱新歌《遺失的靈魂》,在疫情期間發專輯,舉辦了線上發片記者會,陳勢安在節目訪問時笑說,這張是他的第七張專輯,但發片過了兩個月歌詞還沒背熟,因為根本沒機會站在舞台上唱。
    2021/10/08 16:08
  • 獨家合體 鼓鼓、蕭秉治、吳卓源新歌《戰神風暴》Live首唱

    TVBS歡樂台《#T-POP我們聽大的!!》本周以「校園歌手」為主題,來賓有學生們最愛的鼓鼓呂思緯、蕭秉治、Julia吳卓源、李佳薇、林俊逸及森白。鼓鼓、蕭秉治回憶剛開始唱校園時,常常一連唱4場,回到家已經半夜了。主持人黃子佼認為,校園是一個磨練主持跟表演的地方,學生的反應很直接,遇到喜歡的歌手很熱情,遇到普通的歌手也是會尖叫,但聽得出來很敷衍。黃子佼還建議主持新手趙岱新接幾場校園活動,一個晚上會挫敗到不行,根本殘酷舞台。
    2021/10/08 15:00
  • TVBS 28周年台慶公益活動 蘇宗怡吳安琪挽袖捐血獻愛心

    今年因疫情變化肆虐,使民眾減少各項活動,不僅經濟環境大受影響,捐血意願也大幅降低,醫療血庫庫存量創新低。為紓解血荒之困,TVBS配合今年度28周年台慶活動「愛無限」之延伸,舉行員工公益捐血活動,號召同仁捐血一袋、救人一命,挽袖捐血獻愛心。
    2021/10/07 21:22
  • 「喝ㄎ一ㄤ」的我粉美 藍心湄驚爆疫情間7天沒洗澡

    引領台灣美妝與流行時尚的2021女人我最大《粉美賞》邁入第九年,今年以「我相信這樣的我粉美」作為年度精神,要「粉美女人從相信自己開始」。因應2021粉美精神,主辦單位邀請時尚教主藍心湄與TVBS總經理劉文硯於典禮中秀出各自最有自信的照片,呼應《女人我最大》19年的難得成績。每年《粉美賞》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藍心湄的打扮,只見藍心湄一席綠色格紋裝扮,搭配年輕時的直長髮造型,她開玩笑甩了甩袖子說:「今年以onetone為主題,今天造型是服妝師小嶼幫我搭配的,是以靈芝草人為穿搭概念。」纖細的四肢讓大家看到的是藍心湄數十年如一日的好身材,羨煞所有人!典禮主持人黃子佼則表示,自己身上的西裝是金鐘獎穿的,當天來不及走紅毯也沒獲獎,但「這套西裝滿帥的,今天剛好穿來亮相一下」。
    2021/10/04 19:25
  • 記憶咖啡館

    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施子涵完成的作品「記憶咖啡館」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首獎!!!近年來失智人口逐漸攀升,根據調查顯示,七成國人都害怕失智,然而人們對於失智症的瞭解卻存在著許多認知落差與刻板印象。究竟遺忘後的世界是長什麼樣的;以及,如果真的碰巧遇上了,我們究竟還能做些什麼? 「只要一杯咖啡的時光,就能將記憶點亮。」 透過聲音帶聽眾去一趟記憶咖啡館,希望藉此擴大對失智症的認知,給長輩一個舞台說出心裡話,紀錄一個又一個珍貴的生命故事。
    2021/10/03 21:12
  • 庶民發電 能源轉型

    綠電發展是未來趨勢,而公民又該如何親身參與呢?華視記者李宜庭、羅哲超的專題「庶民發電 能源轉型」,獲得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短影片優等獎。專題中,報導了蘆荻社大庶民發電合作社的這股永續理念,如何從庶民出發,從地方扎根,不僅做到友善地球、友愛環境,更盼能喚起在地公民意識。
    2021/10/03 21:00
  • 食光島

    由南臺科技大學張博瑋、吳翊弘、史庭瑄、江苡煊、汪晏慈、黃惠玲完成的作品「食光島」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片類優等獎!作品希望透過「食光島」做為借鏡,讓大家知道剩食議題的嚴重性以及解決方法,嘗試帶領大家回到沒有剩食的「時光」。 浪費問題嚴重的台灣,國民對於剩食與惜食的觀念普遍不佳。作品以新聞節目為基礎,參考兒少節目型態製作。特色強調以吉祥物動畫解說、串場結合新聞採訪,透過輕鬆、活潑的方式詮釋較為嚴肅的議題。促使國人提升相關知識及觀念,也讓家長從中教育並與孩童一起改善食物浪費問題。
    2021/10/03 20:52
  • 去汙台灣/火燒屏船 揭開廢棄漁船長年「擠港」危機

    屏東東港2020年接連發生兩起港區火燒漁船的事故,事發後這些被燒毀的漁船卻無法進行吊掛解體,聯合報記者實地追查,發現除了面目全非的火燒船外,港區還停靠不少等待去化的汰舊漁船。由林雍琁、徐宇威、盧湘婕製作的報導,獲得了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短影片優等獎。
    2021/10/03 20:50
  • 農廢再利用 「菱殼」變烏金

    由世新大學蘇敬哲、林子敬完成的作品「農廢再利用 『菱殼』變烏金」獲選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短影片類首獎!!! 報導團隊前進台南官田區,台灣最大的菱角生產地。在過去,菱角殼只能被當成垃圾,不是被農民放把火燒了,不然就是被亂丟在田中,造成空汙和環境問題,但有一群人他們透過巧思,將廢棄的菱角殼,搖身一變,變成充滿附加價值的菱殼炭。
    2021/10/03 20:49
  • 人道之路的曙光 外來種法令新方向:綠鬣蜥

    由南臺科技大學房佳潁完成的作品「人道之路的曙光 外來種法令新方向:綠鬣蜥」獲選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短影片類優等獎!
    2021/10/03 20:45
  • 不穿白袍的熱血醫師

    2021《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短影音類優等作品《不穿白袍的熱血醫師》,由TVBS記者吳奕慧、陳柏華製作。內文描述陳英詔醫師為實現理想,租了一棟老房子推行居家醫療整合計畫,多個單位進駐,解決病患需求,落實「在宅安寧」的事蹟。
    2021/10/03 20:43
  • 代孕新希望──代理孕母解禁之路

    由世新大學蔡沛芸、陳崑翔、謝承軒完成的作品「代孕新希望──代理孕母解禁之路」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 在醫療發達的現代,人工生殖技術讓無法自然受孕的婦女有機會繁衍下一代,但爭議較大的代理孕母在台灣尚未合法,然而隨著2020年5月1日《人工生殖法》「代理孕母」法制化草案一讀通過,儘管爭議未減,卻讓不孕者看見一道新曙光。該團隊透過採訪正反方、法律專家、哲學專家,以及婦產科醫師,來剖析代理孕母的各項爭議,並探討代理孕母在台灣是否有機會解禁。
    2021/10/03 20:22
  • 《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台灣草鴞:台灣最稀少瀕危的神隱精靈

    《台灣草鴞:台灣最稀少瀕危的神隱精靈》尋訪台灣西南部的惡地丘陵,惡地白茅草原住著一種最神秘的地棲型貓頭鷹:草鴞,科學家至今無法破解牠的行蹤和行為。該作品由東森記者團,白心儀、潘郁文、李孟唐、林奕勳製作,獲得2021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優等獎。
    2021/10/03 20:21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52組優秀作品出列 海內外47家華文媒體同台角逐

    一年一度《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3日)公布得獎名單,共頒出189萬元獎金。因應全球媒體環境變化,今年特別新增《音頻類獎》及《社會價值獎》兩個獎項,參與者更加踴躍,共收到790件參賽作品,得獎率5.3%。評審團表示,今年報導主題相當多元,使評審間有相當多層面討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的《社會價值獎》為鼓勵媒體不只重視環境永續、也要將眼光放在社會永續面向而設。其中非主流的分眾媒體,像是「網路溫度計」首度投稿,就以豐富的動態圖文深入探討網路社群兩面刃的複雜情況,喚起大眾對社群力量的重視,獲頒專業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此外,今年有多位得獎者”跨組”獲獎:政治大學阮珮慈同時獲得學生組平面類優等及學生組音頻類優等;台灣大學房荷庭及黃立安,拿下學生組平面類首獎及學生組音頻類優等;中華電視公司的李宜庭及羅哲超,一舉拿下專業組影片(短)及影片(長)的優等。
    2021/10/03 20:15
  • 戰勝負人口時代

    2021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由商業周刊「戰勝負人口時代」劉佩修、馬自明、楊倩蓉、郭涵羚、陳庭瑋得獎,以台灣現場為舞台,搭配國內外數據,找出台灣低生育率的關鍵,並提出解方。
    2021/10/03 19:52
  • 逆轉氣候變遷的U20系列報導

    CSR@天下,在2020年發起「U20(Unique 20)」倡議活動,讓更多人看見這群20歲上下、勇敢踏出舒適圈為環境永續付出心力的年輕人,同時也以「逆轉氣候變遷的U20系列報導」採訪深耕環境領域的台灣青年行動,讓他們的理念、活力以及創意鼓勵更多人加入逆轉氣候危機的行列。該系列報導得到評審青睞,記者團,鄭宇茹,阮怡婷,林尹筑獲頒2021年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
    2021/10/03 19:43
  • 奪命樹災:台灣的都市林危機

    2021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融媒體優等獎,由世新大學陳怡岑完成的作品「奪命樹災:台灣的都市林危機」得獎。2020年5月19日晚上,台南北區學校旁的路樹忽然倒塌。路樹波及鄰近汽、機車,造成一名女機車騎士失去寶貴生命。作者整理「樹災事件簿」後,追索與樹木的修剪形狀竟有密切關係,再往下探索法規與執行實況,甚至修剪者的證照問題,最終提出科學化的解方。
    2021/10/03 19:42
  • 萊豬叩關調查報導

    政府在去年突然宣布開放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引起各界許多討論;聯合報採訪團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查採訪,從標示、稽核、產業面以及未來影響,深入各地分別從消費端和產業端進行調查與探討,受到評審肯定,獲得2021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
    2021/10/03 19:36
  • 108課綱追蹤報導

    2021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社會價值獎,由聯合報記者林秀姿、游昊耘、潘乃欣製作的「108課綱追蹤調查」得獎。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是台灣20年來最大一波教育改革,林秀姿、游昊耘、潘乃欣製作的「108課綱追蹤調查」是為期3年的策展,將持續到2022年,陪伴第一屆新課綱學生成長。此專題於台灣各媒體中首度針對民眾及學校進行民調;分析台灣教育數據與教改歷程,促使教育部正視問題並提出改善措施,獲得2021年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的社會價值獎。
    2021/10/03 19:15
  • 遁地「忍者龜」的幽暗危機:下水道工安事故增多,誰來重視?

    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作品「遁地「忍者龜」的幽暗危機:下水道工安事故增多,誰來重視?」由國立台灣大學黃立安、房荷庭採訪報導。文中指出,長期以來,社會多關注建築工程業的工安意外,而這群長期遁地於下水道陰暗環境的「忍者龜」,其工安環境與勞動條件,卻鮮為人知。
    2021/10/03 19:05
  • <科學大玩家> 光明!光害? 一念間!

    「光害」的問題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但大眾仍陶醉在越夜越美麗,燈火輝煌絢爛的夜間氛圍。殊不知飽含藍光的LED燈被大量採用後,其帶來的危害,所擴及層面之廣,幾乎可說是環境生態殺手及人類健康的兇手!教育廣播電臺吳沂家,徐若彧(徐嬿)以作品「<科學大玩家> 光明!光害? 一念間!」獲頒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音頻類優等獎。
    2021/10/03 19:05
  • 噗噗共乘來了:偏鄉Uber 部落頭目當運將 老少通載

    由國立政治大學陳芷晴、林宣佑、郭又華完成的作品「噗噗共乘來了:偏鄉Uber 部落頭目當運將 老少通載」獲選第五屆「全球化文永續報導獎」社會價值獎!!!「噗噗共乘」號稱偏鄉Uber,並採用「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DRTS)」的精神,招攬當地居民化身司機,由交通部科顧室針對偏鄉交通問題而研發的新計畫,委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目前在台灣五處偏鄉服務,包含花蓮縣的卓溪鄉。
    2021/10/03 19:05
  • 垃圾去哪了

    慈濟新聞團隊李佩玲、萬家宏、黃照峰、林妍君、林國新、林文森、鄭青青、謝啟泉製作專題《垃圾去哪了》,探討垃圾回收及再利用的專題,獲頒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優等獎。根據統計,全球77億人,每年產生2.1億噸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若夾帶雜物甚至是有毒物,就被稱為洋垃圾。全球出口洋垃圾的國家,分別是德國、日本、美國、法國跟荷蘭,這是行之有年的商業模式,其中中國大陸是最大的買家。
    2021/10/03 19:05
  • 社群的羊群效應

    網路世代,一個人在社群上發表言論,或許只能代表個人想法,但若越來越多人針對同一個事件目標,抱持相同看法,透過鍵盤敲打出的字句,就能展現出網路群眾力量,甚至影響到他人的觀感與見解,「網路溫度計」透過大數據,以「行為」分類社群上的貼文型態,並進一步分析「高雄鳳山少女霸凌事件」、「高雄未成年少女監禁案」的傳播路徑、網友的行動門檻,利用大數據解釋鍵盤上字句、按讚行為,如何化為實際行動。 該報導《社群的羊群效應》獲頒2021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
    2021/10/03 19:05
  • 揭開地底祕密-國道走山十年專題報導

    台視記者陳彥珊、黃鈞豪《揭開地底祕密-國道走山十年專題報導》獲得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社會價值獎!本專題報導從十年前(2010年)的國道走山談起,除了釐清事故原因,也調查這十年來相關設施的改善及維護,更從這起事件發現,不只是國道公共邊坡,在你我生活周邊的社區邊坡,也可能藏有風險。
    2021/10/03 19:0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