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森恬CPGoogleGoogle播客錫蘭紅茶民調俄羅斯美食房價性幻想黃金單身漢
  • 搜尋:

    日治 結果共254筆

  • 虧損!九份老街唯一金融機構 本週「熄燈」

    從日治時期,就開始營運的,瑞芳農會九份信用部分部,不堪虧損和建築體老舊,即將在28日收攤,遷到6公里外的瑞芳市區,但這間農會是九份老街唯一的金融機構,當地攤商和住戶都仰賴它存提款,讓每天都必須存入營業所得或換零錢的商家非常苦惱。
    2017/04/24 11:05
  • 新北投車站遭批樣品屋! 陳景峻:不以為然

    新北投車站從彰化回娘家!距離日治時期啟動,已經過了101年,台北市斥資2千萬在北投重組,過程卻有文資團體不滿,認為材料非原來舊料,地點也不是原先地點,車站被蓋的像樣品屋,引發副市長陳景峻不滿,說自己不以為然。
    2017/04/01 18:17
  • 總統府變博物館! 藍委也提促轉條例

    新政府上台後力拼促轉條例法案通過,由於民進黨版本強調威權政府是民國34年後時期,這回國民黨也擬定提出促轉4加1法因應,強調現今總統府就是日治殖民時期的建物,不該作為總統洽公的地方,應該改為博物館,對此,民進黨立委直言國民黨在強詞奪理。
    2017/03/22 17:22
  • 拍照熱點!百年古蹟「聚奎居」 硬闖恐挨罰

    台中市烏日區有一處百年古蹟「聚奎居」,從日治時期到現在,因為年久失修,建築結構非常脆弱,市府怕倒塌發生危險,封閉出入口,但還是很多民眾越過鐵圍籬闖入拍照,甚至古蹟牆壁也遭到塗鴉、亂丟垃圾,文資處回應,民眾擅闖、破壞古蹟,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可處最高2千萬元以下罰金。
    2017/02/21 18:21
  • 長知識!懶鳥比雞腿、捧LP 百年前古人早就在講了

    台灣閩南語有不少俚語,看似粗俗不雅,其實已流傳久遠!以「懶鳥比雞腿」與「扶人懶拋」這兩句話為例,其實早在日治時期所印製的《臺灣俚諺集覽》一書中被提及,至今已有100年歷史,令許多網友感到驚奇!
    2017/02/15 21:54
  • 嘗鮮!龍王鳳梨、檸檬柑、蜜蘋果 香甜搶賣

    特色水果上市,吸引民眾嘗鮮!水果行老闆說,今年過年不少上市老闆送禮選擇檸檬柑,外型像橘子但切開像檸檬,吃起來帶有柚子和檸檬清香,其實是台灣從日治時代就有的水果,現在受到重視,另外還有宅配業者引進泰國龍王鳳梨,只有掌心大小,味道甜美不咬口,一天賣出2千多顆。
    2017/02/03 18:47
  • 【辜成允驟逝】百年辜家 台灣最後貴族起底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意外摔傷,今晨辭世,有台灣最後貴族之稱的百年辜家又喪失一大支柱。在台灣百年近代史中,鹿港辜家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從日治時代的開業家主辜顯榮,到九二共識重要推手辜振甫,以及永遠的無任所大使辜濂松,先後都對台灣的政治和商業產生重要影響。
    2017/01/23 12:18
  • 注入創新 大稻埕米糧行、燈籠店老鋪新生!

    老商圈新發展,台北市大稻埕可說最具代表性。從清末到日治時期,這裡發展出許多經濟活動,不過隨著時代變遷,不少店鋪已經凋零或退出,不過仍有人堅持了下來,像是米糧行第五代,與設計團隊重新開發新品;也有燈籠店推出客家花布或國畫式燈籠,用創意突破困境。
    2017/01/16 22:31
  • 點亮植物園?政院推「大南海」計畫改賣場

    行政院推出「大南海文化園區計畫」,想把台北市的南海學園、歷史博物館等著名地標串聯起來,其中還要把植物園點亮改成賣場,創造文創商機,這讓農委會很反對!因為植物園裡頭物種多,從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相當珍貴。
    2017/01/09 19:00
  • 菸害防制、進口數量增 台灣菸葉將走入歷史

    從日治時期台灣就開始種菸葉,興盛時期全台有多達1萬2千公頃的種植面積,只是因為氣候關係,國外的菸葉成本較低,導致台灣進口的數量越來越多,也讓在地菸葉產業漸漸沒落,今年是菸酒公賣局許可種菸的最後一年,不只台灣的菸農得轉作其他作物,一片片的菸田也將走入歷史。
    2016/10/17 21:49
  • 「茶味」冰淇淋!苦澀後回甘挑起新味蕾

    不同於一般常見的高山茶,在日治時代曾火紅一時的低海拔茶葉,屏東滿州的港口茶逐漸沒落,黃安民不忍這苦澀又會回甘的好茶,就此消失,突發奇想,開始研發港口茶冰淇淋,掉到5千桶的冰,嘗試上千種組合,終於找到完美比例,透過網路及口耳相傳,讓許多民眾一吃就愛上。
    2016/10/13 19:30
  • 一把青這裡拍! 明德訓練班成熱門片廠

    高雄市政府這幾年積極推影視觀光,每年協助上百部的電影、電視劇,一些鮮少人知的歷史遺跡,躍上大螢幕,像是高雄明德訓練班,除了拍攝電視劇一把青、燦爛時光,也是軍中樂園、KANO等電影拍攝地,另外日治時間海軍航空隊的宿舍,岡山醒村,也變成電視劇景點,現在就透過我們的鏡頭,帶您來看這些私人景點。
    2016/10/03 19:22
  • 變形金剛?怪手掉坑洞 吊車高技術扶正

    屏東縣火車站進行改建,怪手在拆除站前的一棟老屋舍時,突然轟的一聲,怪手掉進一個大坑洞內,還好沒有駕駛沒有受傷,只是好端端的馬路怎麼會坍塌,原來底下藏著一個日治時期的大排水溝,很少人知道,這回疑似怪手太重馬路塌陷,才意外讓大家認識它。
    2016/09/21 12:36
  • 帝寶也是不當黨產?從日本接收轉手入黨庫

    不當黨產之所以讓外界詬病,主要爭議就是因為它的轉手過程有很大問題,不當黨產委員會的委員羅承宗的著作就曾指出,國民黨的黨產多數都是靠當年戒嚴時期的執政優越地位,將大批日治時期土地、房屋變入黨庫,接著再透過低買高賣等手法,變成私人財產,取得過程相當不正義,像是位在仁愛路的帝寶基地,和西門捷運站6號出口前的真善美劇院,都是著名案例!
    2016/09/19 16:05
  • 我想收藏!賊精通歷史 闖台大校園偷文物

    被稱為蓬萊米之父的磯永吉博士,過世後,他當年上課用的器具,一直都被台大收藏在舊宿舍裡,本來鮮少人知道,但宋姓竊賊卻能熟門熟路闖進去,大剌剌偷走七樣文物,原來他精通日治時期的歷史,就是想帶回家把玩,以為沒人看管宿舍,才大膽行竊。
    2016/09/07 12:05
  • 中山商圈文青風 特色小店、藝文空間多

    中山商圈有百貨、捷運站,除了熱鬧的商業活動,轉進巷子裡還可以看見日治時期的痕跡,台北光點戲院則是前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台灣和外國文化碰撞後,讓中山區充滿了創意與活力,不少風格強烈的特色小店和獨立書店紛紛落腳在這,更增添了文藝氣息。
    2016/09/06 23:13
  • 台中文學館開幕! 大榕樹、老市場作伴

    佔地2000坪,台中文學館正式全面開館,以日治時期警察宿舍活化而成,更保留一顆超過18公尺的老榕樹,展現歷史建築再利用的典範,由於台中文學館正好位於第五市場旁邊,台中市長林佳龍說,這正是象徵文學走入庶民日常生活!
    2016/08/26 21:25
  • 發包拆61棟飛官宿舍 文史團體急喊卡

    遭到恐嚇的葉先生,捍衛自己住了35年的老家,也積極維護日治時期的飛官宿舍,他另外發現,屏東縣政府要將未列入保存的61棟老建築,公告招標拆除作業,文史團體大聲反對,因為這些建築物都具有歷史價值,認為縣府沒經過審慎評做就要拆除,於是文史團體集結抗議,要求暫緩發包拆除。
    2016/08/25 18:13
  • 縣市拚翻轉/一級古蹟全台之冠 台南翻轉古都創新生

    台南擁有全台灣最多的一級古蹟,而這個充滿歷史文化氛圍的古城,可沒有就此老去沉睡,反而是將這些文化資產一一的活化再利用,透過TVBS的鏡頭,我們帶您前進到台南的山上地區,這裡有一條日治時期建造的自來水道,目前正在進行改造工程,將原有的設備變成歷史教材,而當初的淨水池更成了台灣特有種葉鼻蝠的棲息地。
    2016/05/18 21:11
  • 舊建築、新商機 文創包裝古蹟台中市役所

    食文化結合文創,全台最大英式下午茶連鎖品牌,打造旗下第5個文創園區標的,OT進駐1911年、台中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築,台中市役所,日治時代的仿巴洛克華麗風格,保留古蹟、設計新菜單,延續日式氛圍的一致性,文創包裝的產業經營,讓舊建築有了新商機。
    2016/02/27 17:50
  • 《臺灣新民報》臺史博復刻出版

    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六然居資料室三方合作,將日治時期堪稱為日治時期「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臺灣新民報》日刊版,於近日完成復刻出版5冊。
    2016/01/18 22:12
  • 全台唯一!夢幻「七彩隧道」 苗栗私房景點

    苗栗功維敘隧道,是全台唯一的鐵道城牆式隧道,位在貓貍山公園旁,日治時期就完工,以紅磚砌拱的外觀,是台灣珍貴的鐵道文化,成了苗栗人的私房小景點,隧道內涼爽、不用曬太陽,也是當地人夏天的避暑景點,隧道內增設七彩霓虹燈的隧道後,成了相當夢幻的隧道。
    2015/10/31 10:47
  • 一不小心就錯過! 5間台北隱藏版巷弄甜點

    高樓大廈林立、現代化的建築在台北隨處都是,但其實在城市的巷弄間,有些不起眼的老房子、日治時期留下的老屋等等,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美味,那可是只有專業老饕才知道!知名美食網站「OpenRice開飯喇」就整理出台北5家老宅隱藏版甜點,午後不妨來趟美食巡禮。
    2015/10/08 09:40
  • 唯一國片入圍紀錄片 《灣生回家》拚獎留台

    馬獎入圍名單出爐,在大陸片夾擊之下,國片今年表現相當亮眼,尤其是最佳紀錄片《灣生回家》,從入圍之前就呼聲很高,「灣生」指的是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生和長大的日本人,隨著二戰結束後,被迫遣返回到日本,但他們心中認為故鄉就是台灣,只是回到日本後,卻又因為出生於台灣,而飽受日本人歧視,身為灣生後裔的田中實加,決定把灣生「尋根」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耗費5年,砸下近千萬的積蓄,終於得到評審認可,也被看好是最能夠獎留台灣的項目之一。
    2015/10/02 20:16
  • 快訊/塵爆第11天 亞東一重症患者狀況穩定出院

    最新消息,八仙塵爆事件第11天,傳出好消息,住在亞東醫院一名36歲陳姓患者全身20.8%燒燙傷,經過連日治療狀況穩定,在今天下午可以出院返家。
    2015/07/07 12:1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